摘要:在莫斯科那帮人的手里,它能把美国最牛的间谍飞机从两万米高空给拽下来。
一枚小小的螺丝钉,能干啥?
拧个家具,修个机器?
在莫斯科那帮人的手里,它能把美国最牛的间谍飞机从两万米高空给拽下来。
这事听着玄乎,但1960年的五一劳动节那天,它就实实在在地发生了。
美国飞行员弗朗西斯·加里·鲍尔斯还在自己的驾驶舱里哼着小曲,觉得自个儿在天上就是神,根本不知道他屁股底下这架叫“蛟龙夫人”的飞机,早就被人做了手脚,成了一口飞行的棺材。
要说那几年,克里姆林宫里最让赫鲁晓夫头疼的是什么?
不是美国的原子弹,也不是西柏林,而是一架代号U-2的美国飞机。
这玩意儿长得奇奇怪怪,翅膀又长又薄,像个大号的滑翔机,飞起来慢悠悠的,但它有个绝活——能飞到两万两千米的高空。
那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咱们今天坐民航客机,还得再往上翻一倍的高度,空气稀薄得跟太空边缘似的。
从1956年开始,这架“蛟龙夫人”就跟逛自家后院一样,隔三差五就从苏联的头顶上晃悠过去。
苏联的雷达兵每次看着屏幕上那个慢吞吞移动的光点,心里都憋着一股火,眼睁睁看着它从西边飞进来,拍了一大堆照片,又从东边慢悠悠地飞出去。
当时苏联最厉害的战斗机,飞到一万五千米就上不去了,只能在下面干瞪眼。
新搞出来的萨姆-2防空导弹,理论上够得着,可U-2飞得又高又快,导弹的雷达根本锁不住它,射出去也是白搭。
每一次U-2返航,就等于把苏联的导弹基地、核武器工厂、兵力部署这些压箱底的秘密,清清楚楚地摆在了美国中情局的办公桌上。
这对于赫鲁晓夫来说,不光是脸上挂不住,更是睡觉都睡不安稳的心腹大患。
据说,他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指着一帮将军的鼻子发火:“我们的领空难道是公共厕所吗?
美国的飞机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们就拿它没办法?”
命令从克里姆林宫下达到每一个防空部队和设计局:不计任何代价,必须把这个天上的幽灵给打下来!
导弹打不着,飞机够不着,这仗还怎么打?
苏联的军工专家们把头发都快薅秃了,一边拼命改进导弹的性能,另一边,克格勃(KGB)的老大亚历山大·谢列平把一帮最聪明的特工和航空专家关在小黑屋里开会。
议题就一个:常规路子走不通,就得想点邪的。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搞航空仪表的专家提了个想法,这个想法听着跟天方夜谭一样,但又透着一股子狠劲儿。
他说,咱们打不着它,是因为它飞得太高。
那为什么飞行员敢飞那么高?
因为他相信自己的高度表。
要是咱们能让他的高度表撒谎呢?
这个方案一下子让整个会议室都安静了。
专家的意思是,通过某种手段,让U-2的高度计显示一个假的高度。
比如,飞机实际上只飞到一万六千米,但仪表盘上显示的是两万米。
飞行员一看,“哦,两万米了,绝对安全!”
可他不知道,一万六千米这个高度,正好掉进了改进后的萨姆-2导弹最有效的打击范围里。
怎么才能让高度表撒谎?
在仪表盘里装个炸弹?
动静太大。
用电子干扰?
当时的技术还做不到那么精准。
最后,一个既简单又恶毒的法子被定了下来:换螺丝钉。
U-2的高度计是精密的机械仪表,对磁场很敏感。
克格勃的计划是,制造一颗跟原装一模一样,但带有微弱磁性的螺丝钉,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美军基地,把高度计上的一颗普通螺丝钉给换掉。
这颗小小的磁钉,会持续不断地干扰仪表内部的零件,让指针的读数产生一个固定的偏差。
这个偏差不大,飞机在地面和爬升时很难发现,但到了巡航高度,足以致命。
计划听着是挺绝,可执行起来比登天还难。
这意味着克格勃的特工得像个幽灵一样,摸进防守严密的美国空军基地,找到那架第二天要执行任务的U-2,还得像个顶级修表师傅一样,在几分钟内拆开仪表盘,换好螺丝钉,再把它恢复得天衣无缝。
为此,克格勃挑选了最顶尖的特工,进行了长达近一年的模拟训练,从熟悉U-2的每一寸构造,到能在黑暗中蒙着眼睛拆装仪表。
1960年4月,机会来了。
情报显示,一架U-2正停在巴基斯坦的白沙瓦空军基地,准备执行一次深入苏联腹地的侦察任务。
4月30号的深夜,基地里大部分人都睡了。
就在守卫换岗的几分钟空档里,几个人影穿着和地勤人员一模一样的衣服,熟门熟路地绕开巡逻队,径直走向了停放U-2的机库。
他们甚至没撬锁,据说是用早就收买好的内线提供的钥匙打开了机库小门。
机库里的监控摄像头?
也早就被动了手脚,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几分钟前空无一人的录像。
一个伪装成机械师的特工迅速爬进驾驶舱,他心里不带一点波澜,脑子里只有一张图纸和千百次演练过的动作。
他用特制的工具,在微弱的光线下拧开仪表盘的盖板,找到了那颗目标螺钉。
拆下,放入,拧紧。
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手稳得像个外科医生。
完事之后,他们清理了所有可能留下的指纹和痕迹,像来时一样,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夜色里。
机库里,那架U-2静静地停着,看上去和几个小时前没有任何区别,但它的心脏里,已经被植入了一颗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定时炸弹”。
第二天,也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鲍尔斯和往常一样,喝了杯咖啡,听了任务简报,就登上了这架“被诅咒”的飞机。
起飞前的所有检查都显示正常。
飞机平稳地爬升,高度表的指针欢快地向上转动,很快就越过了两万米的大关。
鲍尔斯彻底放松了下来,甚至还有心情欣赏一下乌拉尔山脉的壮丽景色。
当苏联雷达的信号扫到他时,驾驶舱里刺耳的警报响了,他像往常一样,嫌吵,随手就关了。
在他看来,这不过是苏联人无能的窥探和徒劳的抗议。
可他不知道,就在他觉得最安全的时候,地面上几十个苏联雷达站已经像狼一样盯住了他。
苏联防空指挥官看着屏幕上反馈的真实高度——一万六千五百米,嘴角可能都露出一丝冷笑:“鱼儿进网了!”
当U-2飞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上空预定的伏击圈时,指挥官下达了命令。
顷刻间,从不同阵地发射的14枚改进型萨姆-2导弹,拖着长长的白色尾焰,像一群被惹毛了的猎犬,从四面八方扑向天空中的那个小黑点。
鲍尔斯还在想今天拍的照片质量肯定不错,突然驾驶舱里所有的红灯都亮了,警报声尖锐得要撕破他的耳膜。
他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不可能!”
他连规避动作都来不及做,一声巨响,飞机就像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狠狠地揍了一拳。
一枚导弹在U-2的机尾附近爆炸,无数高速飞行的弹片瞬间撕裂了它脆弱的机翼和尾舵。
鲍尔斯感到飞机猛地一沉,开始失控旋转,他回头一看,机尾已经冒出了滚滚黑烟。
“蛟龙夫人”的神话,就这样被撕得粉碎。
鲍尔斯跳伞落地,没过多久就被几个拿着草叉的苏联农民给围住了。
他后来在莫斯科被公开审判,两年后通过交换间谍回了国,但迎接他的不再是英雄的赞誉。
而那架U-2的残骸,则被苏联人像宝贝一样捡了回去,一块一块地研究了个透彻。
参考资料:
多库怡耶, 阿纳托利. (李有观 编译). 《苏联击落美国U-2侦察机纪实》. 《世界军事》.
环球网. (2020). 「史海回眸」美国U-2侦察机1960年在苏联陨落,飞行员被俘受审.
本文创作初衷在于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侵犯他人权益的意图。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
来源:招财寻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