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尔克诗四首:录自一个暴风雨的夜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5 17:43 1

摘要: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1875~1926),奥地利诗人。出生于布拉格,早期代表作为《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等;成熟期的代表作有《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

赖内·马利亚·里尔克(RainerMariaRilke,1875~1926),奥地利诗人。出生于布拉格,早期代表作为《生活与诗歌》(1894)、《梦幻》(1897)、《耶稣降临节》(1898)等;成熟期的代表作有《祈祷书》(1905)、《新诗集》(1907)、《新诗续集》(1908)及《杜伊诺哀歌》(1922)等。此外,里尔克还有日记体长篇小说《马尔特手记》。

关于喷泉


霎时间我明白了许多关于喷泉在事,

那些捉摸不定的玻璃树。

我能够谈论它们就像谈论我的泪,

我的,我被一场特别大的梦捉握时,

我一度挥霍然后又忘记了的泪。


我难道忘记了,天空将手

伸向许多事物伸入芸芸众生?

我不是总是看见无与伦比的伟大

在古苑的坡道上,在柔婉的

充满期待的薄暮中, 一—在惨淡的

从异国少女们中间升起的歌声里?

歌声从旋律中盈溢而出,

真实可触, 仿佛一定会

倒映在敞开的池塘。


我一定忆起过所有那些

发生在喷泉发生在我身上的事,——

于是我就也感受到坠落的重量,

坠落中我再一次看见水:

我明白了那些枝条,转身向下,

我明白了那些声音,微焰轻燃.

我明白了那些池水, 只将堤岸

迟钝徐缓地反复拍击,

我明白了那些暮晚的天空,

从西方焦黑的森林里寥廓行远,

别样降起,渐渐暗去,佯装

这个世界并非是它所欲想的世界......

我难道忘记了,星在星之侧渐渐成石,

它们紧锁心扉,面对它们的相邻天球?

难道忘记了,一个个世界更像是哭过之后

在太空里彼此相知?——或许是我们在上方,

被编织在其他生命的天空里,

它们夜夜将我们仰望。或许它们的诗人

将我们颂扬。或许它们中许多人

仰面向我们祷告。或我们被陌生的诅咒

当作目标,只是那些诅咒从未抵达我们,

或许我们是它们一个神的邻居,它们以为

他在我们的高处,在它们寂寞哭泣时,

它们信奉他却又遗失了他,

他的画像,像一道光从它们

寻找时手中的蜡烛发出,稍纵即逝

从我们心不在焉的脸上掠过......

(陈宁 译)

阅读的男子


我阅读已久。自从下午

雨声淅沥,在窗边停留。

外面的风我充耳不闻,

我的书沉重艰深。

一页页书如一种种神色,

因思索而变得昏暗,

围绕着我的阅读,时间在堆聚。一一

霎时间页面分外明亮,

替代令人恐慌的字迹漫漶的

是:黄昏,黄昏......撒满页面;

我还不曾向外张望,长长的字行

就巳经断裂,词语从所在的

丝线上滚落,去往想去的地方......

于是我知道:在光芒四射的

花园之上,天空寥廓苍茫;

太阳应该又出来了一次。——

此刻已是夏夜,你可能看见:

散落的事物汇集成些微的群体,

昏暗地,长长的路上,有人在走,

异样遥远地,似乎更有深意地,

可以听见些微尚在发生的事。


如果此刻我从书中抬起双眼,

无物将令我惊异,一切都将巨大。

外面彼处存在的,里面此处我正在生活,

此处彼处一切都亳无涯际;

只是我更多地与它们纠缠在一起,

当我的目光适合了万物,

适合了色块真诚的朴素,——

大地就会生长得超过自身。

整个天空仿佛被大地包围:

最初的星恰如最后的屋。


(陈宁 译)

录自一个暴风雨的夜

3

这样的夜里烈火骤然燃起

在一个剧院。如同巨兽

巨大的房间用楼厅开始

将拥挤在其内的数千人

噬咬。

男男女女

聚集在走廊,

仿佛全都彼此牵挂,

一旦建筑物断裂,他们就同样会被撕开。

无人更知道谁全然在下面痛苦;

就在有人踩在他的心脏上的时候,

他的耳依然被因此而悄逝的乐声

全然充满.....

4

这样的夜里,仿佛多日之前

心脏在往日王侯的石棺里

再次开始运行:

再次的跳动这般强劲地推挤

对抗它的棺壁,

以至心脏继续承负黄金的外壳

凭借黑暗和衰败的锦缎。

教堂带着所有厅堂黑色地摇摆。

众钟,钩挂在钟楼上,

悬吊如鸟,震颤的层门,

每一部分都颤抖在基座上:

恍然失明的龟在移动,

背负着正在建基的花岗岩。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