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对于绘制图形元素较多的图形,在绘制之前一定要先做一个规划,什么图形元素先绘制可以简化绘图过程,提高绘图速度。
先看题目:如下图所示,一个抄图的练习题。
20250516_01
1.2、对于绘制图形元素较多的图形,在绘制之前一定要先做一个规划,什么图形元素先绘制可以简化绘图过程,提高绘图速度。
20250516_01
20250516_01
2.2、在绘图区适当位置单击拾取一点A指定直线的第一个点。
2.3、输入直线下一点B的相对坐标值“@-63,80”后回车。
2.4、再次回车,退出“直线”命令。
这样就绘制出了一条黄色线段AB,点B相对于点A的相对坐标值为“@-63,80”。
2.5、先选中黄色线段AB,再在黄色线段AB的端点A上单击一下,使端点A由蓝色“温夹点”变为红色“热夹点”。
2.6、连续两次回车,启用“旋转”,接着输入“C”后回车,选择复制。
2.7、输入旋转的角度值“67.5”后回车。
2.8、再次输入旋转的角度值“-67.5”后回车。
2.9、这样就通过夹点的旋转复制得到黄色线段AC和黄色线段AD。
2.10、命令行输入“A”后回车,启用“圆弧”命令。
2.11、输入“C”后回车,选择指定圆弧的圆心。
2.12、捕捉点A作为圆弧的圆心。
2.13、将光标称到黄色线段AD的中点上悬停,此时不要单击拾取该中心点,输入圆弧的半径值“65”后回车。
2.14、这样就指定出了圆弧的起点D。
2.15、向左下移动光标,在黄色线段AC上单击拾取一点C指定圆弧的端点。
2.16、这样就以点A为圆弧的圆心,绘制出了一条半径为65个单位的白色圆弧DC,与黄色线段AD交于点D,与黄色线段AC交于点C。
2.17、直接回车,再次启用“圆弧”命令,输入“C”后回车,选择指定圆弧的圆心。
2.18、捕捉点B作为圆弧的圆心。
2.19、输入圆弧起点的相对极坐标值“@167”后回车。
2.20、这样就指定出了圆弧的起点E。
2.21、输入圆弧端点的角度值“7”后回车。
2.22、这样就以点B为圆弧的圆心,绘制出了一条半径为167个单位的黄色圆弧EF。
黄色圆弧EF的起点E相对于其圆心B的相对极坐标值为“@167”;端点F相对于其圆心B的角度值为7°。
2.23、命令行输入“REC”后回车,启用“矩形”命令。
2.24、输入“F”后回车,选择圆角。
2.25、输入矩形圆角的半径值“8”后回车。
2.26、在下面适当的位置单击拾取一点指定矩形的第一个角点。
2.27、输入“R”后回车,选择旋转。
2.28、输入旋转的角度值“6”后回车。
2.29、输入“D”后回车,选择尺寸。
2.30、输入矩形的高度值“80”后回车。
2.31、输入矩形的宽度值“25”后回车。
2.32、在上面单击拾取一点指定矩形的另一个角点。
2.33、这样就绘制出了一个尺寸为80x25个单位的白色圆角旋转矩形GHKL,圆角半径为8个单位,旋转角度为6°,设白色边GH的中点为点M。
2.34、选中白色矩形GHKL,命令行输入“M”后回车,启用“移动”命令,捕捉白色边GH的中点M作为移动的基点,捕捉点A作为移动的第二个点完成移动操作。
2.35、直接回车,再次启用“移动”命令,输入“P”后连续两次回车,选中上一次选中的对象作为要移动的对象。
技巧:启用AutoCAD一个命令后,可以输入“P”后回车,选中上一次选中的对象。
2.36、捕捉点A作为移动的基点。
2.37、输入移动的第二个点的相对坐标值“@18,-8”后回车。
2.38、移动完成后如下图。
白色矩形GHKL的白色边GH的中点M相对于点A的相对坐标值为“@18,-8”。
2.39、选中白色矩形GHKL,命令行输入“X”后回车,启用“分解”命令,将白色矩形GHKL分解。
2.40、命令行输入“C”后回车,启用“圆”命令,捕捉点B为圆心,绘制两个白色同心圆B,直径分别为48个单位、80个单位。
2.41、命令行输入“O”后回车,启用“偏移”命令,进行以下偏移操作。
将白色圆弧CD向内偏移10个单位,得到白色圆弧QR。
将白色圆弧QR向内偏移25个单位,得到白色圆弧ST。
将黄色线段AC向下偏移16个单位,得到黄色线段UV。
将黄色线段AD向右偏移16个单位,得到黄色线段A'B'。
将白色线段HK向下偏移10个单位,得到白色线段C'D'。
将白色圆弧K向外偏移14个单位,得到白色圆弧E'F'。
将黄色圆弧FE分别向内、外偏移10个单位,得到黄色圆弧G'H'、黄色圆弧K'L'。
将黄色圆弧FE分别向内、外偏移23个单位,得到黄色圆弧M'N'、黄色圆弧P'Q'。
技巧:将当前要进行偏移的操作尽量放在一起执行,可以节省时间,提高绘图效率。
2.42、命令行输入“L”后回车,启用“直线”命令。
2.43、捕捉点R作为直线的第一个点。
2.44、输入“PER”后回车,启用捕捉“垂足”。
2.45、将光标移到黄色线段A'B'上,当出现“绿色递延垂足标识”时,单击捕捉“该递延垂足”作为直线的下一点。
2.46、回车退出“直线”命令。
这样就绘制出了一条长度为16个单位的白色圆弧RQ的青色切线段RA'。
2.47、命令行输入“O”后回车,启用“偏移”命令,将青色切线段RA'向下偏移25个单位,得到一条白色圆弧TS的青色切线段TB'。
2.48、选中青色切线段RA'、青色切线段TB',命令行输入“MI”后回车,启用“镜像”命令,以黄色线段BA为镜像线,镜像完成后在左边得到青色切线段QU、青色切线段SV。
2.49、命令行输入“A”后回车,启用“圆弧”命令,输入“C”后回车,选择指定圆弧的圆心,捕捉点F作为圆弧的圆心,捕捉点K'作为圆弧的起点,捕捉点G'作为圆弧的端点,这样就绘制出了白色圆弧K'G'。
2.50、直接回车,再次启用“圆弧”命令,输入“C”后回车,选择指定圆弧的圆心,捕捉点E作为圆弧的圆心,捕捉点H'作为圆弧的起点,捕捉点L'作为圆弧的端点,这样就绘制出了白色圆弧H'L'。
2.51、命令行输入“TR”后回车,启用“修剪”命令,选择白色外圆B、白色圆弧CD作为修剪边界,对白色外圆B、白色圆弧CD进行修剪,完成后如下图。
2.52、命令行输入“F”后回车,启用“圆角”命令,进行以下圆角操作。
对白色外圆弧B与白色圆弧NC倒半径为5个单位的圆角。
对白色外圆弧B与白色圆弧PD倒半径为5个单位的圆角。
对青色线段QU与黄色线段UV倒半径为10个单位的圆角。
对青色线段SV与黄色线段UV倒半径为10个单位的圆角。
对青色线段RA'与黄色线段A'B'倒半径为10个单位的圆角。
对青色线段TB'与黄色线段A'B'倒半径为10个单位的圆角。
对白色线段C'D'与白色圆弧E'F'倒半径为50个单位的圆角。
对白色圆弧E'F'与黄色圆弧P'Q'倒半径为40个单位的圆角。
对白色圆弧PD与黄色圆弧M'N'倒半径为20个单位的圆角。
技巧:将当前要进行圆角的操作尽量放在一起执行,可以节省时间,提高绘图效率。
2.53、命令行输入“O”后回车,启用“偏移”命令,进行以下偏移操作。
将红色圆弧QU向外偏移20个单位,得到红色圆弧R'S'。
将白色圆弧K'G'向外偏移13个单位,得到白色圆弧P'M'。
2.54、命令行输入“EX”后回车,启用“延伸”命令,选择白色线段NC、红色圆弧R'S'作为延伸边界后回车,将红色圆弧R'S'向上延伸至与白色线段NC相交。
2.55、将白色线段NC向下延伸至与红色圆弧R'S'相交。
2.56、命令行输入“L”后回车,启用“直线”命令。
2.57、将光标移到白色外圆弧B左下的位置上,当出现“绿色递延切点标识”时,单击捕捉“该递延切点”作为直线的第一个点。
2.58、将光标移到红色圆弧R'S'左上的位置上,当出现“绿色递延切点标识”时,单击捕捉“该递延切点”作为直线的下一点。
2.59、回车退出“直线”命令。
这样就绘制出了白色外圆弧B与红色圆弧R'S'的青色外公切线段T'U'。
2.60、同样的方法,直接回车,再次启用“直线”命令,制出白色外圆弧B与白色圆弧P'M'的青色外公切线段W'X'。
2.61、命令行输入“F”后回车,启用“圆角”命令,接着输入“R”后回车,选择设置圆角半径,输入圆角的半径值“50”后回车,对白色线段C'D'与红色圆弧R'S'倒圆角。
2.62、命令行输入“TR”后回车,启用“修剪”命令,选择青色线段T'U'作为修剪边界,对红色圆弧R'S'进行修剪,完成后如下图。
至此,整幅图绘制完毕。
20250516_01
3.1、掌握使用夹点快速旋转复制对象的操作步骤。
3.2、如果一条圆弧的圆心、起点、端点已经给定,那么首选“圆心、起点、端点”绘制该圆弧。
3.3、掌握绘制圆角旋转矩形的操作步骤。
3.4、启用AutoCAD一个命令后,可以输入“P”后回车,选中上一次选中的对象。
3.5、在绘图时能使用“圆角”时尽量使用“圆角”,这样可以简化绘制过程,提高绘图效率。
3.6、学会绘制两圆(或两圆弧)的公切线。
来源:梦瑶教育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