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芯海科技成立于2003年9月27日,于2020年9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广东省深圳市。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精度ADC和高可靠性MCU设计企业,以高性能、高精度、低功耗的芯片技术为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通信、汽车电
芯海科技成立于2003年9月27日,于2020年9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为广东省深圳市。该公司是国内领先的高精度ADC和高可靠性MCU设计企业,以高性能、高精度、低功耗的芯片技术为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工业控制、通信、汽车电子等领域。
芯海科技主营业务为芯片产品的研发、设计与销售,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半导体-数字芯片设计,所属概念板块包括华为鸿蒙、星闪概念、小米概念、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经营业绩:营收行业35/48,净利润行业39/48
2025年三季度,芯海科技实现营业收入6.15亿元,行业排名35/48,远低于行业第一名豪威集团的217.83亿元和第二名江波龙的167.34亿元,也低于行业平均数29.12亿元和中位数11.56亿元。主营业务构成中,MCU芯片营收3.26亿元占比46.45%,AIoT芯片1.82亿元占比25.92%,模拟信号链芯片1.81亿元占比25.81%,其他1255.67万元占比1.79%,其他(补充)21.33万元占比0.03%。当期净利润为-6088.24万元,行业排名39/48,与行业第一名豪威集团的31.99亿元和第二名海光信息的28.41亿元差距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数3.48亿元和中位数1.07亿元。
资产负债率高于同业平均,毛利率低于同业平均
偿债能力方面,2025年三季度芯海科技资产负债率为50.76%,高于去年同期的44.05%,且高于行业平均24.46%,这可能意味着公司偿债压力相对较大。从盈利能力看,当期毛利率为35.46%,较去年同期的34.71%有所提升,但低于行业平均36.52%,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在行业中处于中等偏下水平。
董事长卢国建薪酬99.98万元,同比减少3.64万元
芯海科技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为卢国建。卢国建先生1963年出生,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硕士研究生学历。他于1993年6月至1997年10月就职于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担任系统部数模ASIC项目经理;1997年10月至2003年8月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担任基础研究管理部副总工程师和ASIC数模产品部总监;2003年9月创立深圳市芯海科技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总经理,2015年11月至今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其薪酬从2023年的103.62万元降至2024年的99.98万元,减少了3.64万元。
A股股东户数较上期增加11.16%
截至2025年9月30日,芯海科技A股股东户数为1.28万,较上期增加11.16%;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1.12万,较上期减少8.99%。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327.24万股,为新进股东。信澳先进智造股票型A、信澳领先增长混合A、博时上证科创板人工智能ETF发起式联接A、信澳新能源产业股票A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长城证券指出,公司2025年上半年利润同比亏损减少,盈利能力逐步改善。新品持续放量,巩固鸿蒙生态领先优势,如单节BMS产品持续大规模量产,车规级高精度ADC已量产等。公司还加码布局AI端侧业务,推出首颗具备AI处理能力的高性能MCU芯片。该机构维持“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10亿元、0.30亿元、0.91亿元。
华泰证券指出,2Q25公司亏损幅度显著缩小,新品将持续带动收入规模增长。2H25笔电外围芯片持续迭代,产品与生态驱动增长,如通用MCU多领域出货,首颗高性能AI MCU推出等。该机构给予“买入”评级,维持2025 - 2027年营收预测9.55/12.04/15.0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09/0.75/1.55亿元,维持目标价50.3元。
图:芯海科技营收及增速
图:芯海科技净利润及增速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财汇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