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华依科技成立于1998年11月28日,于2021年7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位于上海市。该公司是专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技术优势,投资价值高。
华依科技成立于1998年11月28日,于2021年7月2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地址和办公地址均位于上海市。该公司是专注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具备技术优势,投资价值高。
公司是专注于汽车动力总成智能测试技术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属申万行业为机械设备-专用设备-其他专用设备,涉及长安汽车概念、理想汽车概念等多个概念板块。
经营业绩:营收行业第61,净利润行业第79
2025年三季度,华依科技营业收入3.86亿元,行业排名61/89,远低于行业第一名科达制造的126.05亿元和第二名豪迈科技的80.76亿元,也低于行业平均数12.1亿元和中位数5.96亿元。主营业务构成中,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服务2.32亿元占比54.81%,动力总成智能测试设备1.51亿元占比35.55%,智能驾驶3943.55万元占比9.31%,其他(补充)137.36万元占比0.32%。当期净利润为 -2925.56万元,行业排名79/89,与行业第一名科达制造的18.32亿元和第二名豪迈科技的17.89亿元差距巨大,低于行业平均数1.11亿元和中位数3437.12万元。
资产负债率高于同业平均,毛利率低于同业平均
偿债能力方面,2025年三季度华依科技资产负债率为53.59%,虽较去年同期的54.44%有所下降,但仍高于行业平均的42.80%,这表明公司偿债压力相对较大。从盈利能力看,2025年三季度毛利率为21.88%,较去年同期的31.25%大幅下降,且低于行业平均的28.52%,反映出公司盈利能力有待提升。
董事长励寅薪酬100万元,同比减少38万元
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均为励寅。董事长励寅,1962年出生,中国国籍,拥有德国永久居留权,毕业于复旦大学德国语言文学专业,本科学历。1984 - 1989年任上海市工商界爱国建设公司外销业务经理,1989 - 1992年任上海新联纺进出口公司进出口二部经理,1993 - 1998年任德国法兰克福高迅实业公司进出口部部门经理,1998年创立上海华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历任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总经理;2002年至今任上海华依创新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董事长;2005年至今任上海华依源进出口有限公司监事。其2024年薪酬100万,较2023年的138万减少38万。
A股股东户数较上期增加41.48%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6003,较上期增加41.48%;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1.41万,较上期减少29.32%。截止2025年9月30日,华依科技十大流通股东中,南方科创板3年定开混合位居第六大流通股东,持股216.12万股,相比上期增加1.73万股。平安先进制造主题股票发起A位居第九大流通股东,持股104.19万股,为新进股东。富国均衡优选混合、鹏华碳中和主题混合A、富国积极成长一年定期开放混合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中金公司指出,华依科技2025年中期业绩符合市场预期,业务布局持续深化,收入端增长亮眼。业务亮点有:一是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测试服务及IMU订单持续放量爬坡;二是测试服务业务覆盖新能源电池检测,并通过CBTL国际认证升级检测能力;三是IMU产品实现从车载向机器人应用延伸拓展,已小批量供货;四是与长春汽车检测中心、SGS共建联合实验室,构建“检测 + 认证”一站式平台。维持2025年和2026年盈利预测不变,上调目标价25.6%至54.00元,维持跑赢行业评级。
浙商证券指出,华依科技为IMU头部企业,无人/智能驾驶 + 人形机器人业务空间广阔。业务亮点有:一是IMU解决弱信号场景问题,是L3及以上车辆重要定位系统;二是九识发布首款无人物流车E6,引爆无人配送行业;三是公司已获得相关认证,高精度惯导产品进入大规模量产阶段;四是与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合作,实现人形机器人IMU小批量供货;五是25Q1扭亏,预计未来随着产能释放迎来业绩反转。预计公司25 - 27年营业收入为6.36/8.16/10.0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56.86/78.44/94.62百万元,维持“买入”评级。
图:华依科技营收及增速
图:华依科技净利润及增速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财汇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