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前的她,外表靓丽不说,还很会穿衣打扮,无论走到哪,都自带一股女神范,眼里有光、走路带风。
最近朋友聚会,发现一位多年未见的朋友变化真大。
以前的她,外表靓丽不说,还很会穿衣打扮,无论走到哪,都自带一股女神范,眼里有光、走路带风。
这次见面,却明显感觉她能量不足,人清瘦了,面容也憔悴不少。
细聊下来才知道,这一切转变,都跟她婚后的生活状态有关。
朋友的老公是个妥妥的文艺男,结婚多年,他只顾自己埋头创作,家里大事小事一律不管。
这些年,朋友一个人除了在外拼事业,还要包揽所有家务。
老公的饮食起居、一日三餐、穿衣搭配,孩子的日常照管、学习辅导……全靠朋友默默扛起。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朋友渐渐被耗得身心俱疲。
婚前那股明亮的气场,全被婚姻的琐碎,给一点点地消磨掉了。
聚会途中,她还在事无巨细地回老公信息,边回信息边摇头苦笑:
说起来真的很扎心,过几天我要出差,我还要为他备好饭,隔空照顾他的衣食住行。
真的感觉自己不是在找老公,而是在养孩子,有种被婚姻掏空的感觉。
朋友的话,让我不自觉想起最近的一个流行词“妈系伴侣”。
很多女性在亲密关系中,总喜欢为爱一意孤行地付出,甚至给伴侣当“父母”。
然而,过度的爱,从来不会缔造“完美”,只会为自己带来伤害。
在婚姻的道场里,与其做伴侣的“父母”,不如先做好自己的父母。
把目光朝向自己,学会自我喂养,才是一个女人最高级的自爱。
热播剧《三十而已》里的顾佳,就是一位为爱过度付出的“完美人妻”。
顾佳人如其名,“顾家”。
家中里里外外,事无巨细,都是她一人打理。
大到换房子搬新家,为孩子争取上贵族幼儿园的名额;
小到老公许幻山穿什么袜子,家人用什么洗面巾,儿子许子言用什么牌子的创可贴,她都亲自精选。
除此之外,许幻山公司的大小决策,也要她事事操心:
丈夫不想打的电话,她帮忙打;
丈夫不想处理的棘手业务,她帮忙接待。
丈夫公司遭遇财务危机,她帮忙打通人脉,让公司转危为安。
即便如此付出,许幻山到最后还是出了轨。
结果呢,事事以老公为重的她,还要耐着性子,拉下脸面,替老公摆平难搞的“小三”。
她总是冲在前面,为许幻山扛起一切,本以为丈夫会珍惜她的付出。
可许幻山永远一副事不关己的模样,心安理得地躲在她身后,享受着她的“供养”和服务。
还美其名曰:“许子言是你的小儿子,我就是你的大儿子。”
丈夫的话,令她有些心痛。
本该互相扶持的爱人,却只是把她当父母在依赖,享受她单方面的照顾。
很多时候,你的婚姻之所以会陷入困局,就是因为角色错位。
而这种角色错位,本质上扼杀了亲密关系的核心。
好友晓琳的母亲,也是一位典型的“妈系伴侣”。
自结婚以来,她就把丈夫照料得无微不至,晓琳的父亲也心安理得享受着这种照料。
起初,晓琳的母亲颇有成就感,但几十年来下来,父亲不仅在生活上退行成了“孩子”,而且现在连基本的自理能力也在慢慢退化。
一次母亲重病卧床,晓琳的父亲竟因不会点外卖而饿着肚子等她处理。
晓琳经常向我吐槽:
母亲现在已是骑虎难下,只有继续掏空自己,才能把这个家硬撑下去。
可以说,错位的婚姻关系,不仅让一方在依赖中退化;
另一方也在付出中耗竭,最终两人都迷失在扭曲的角色里,与健康的婚姻关系背道而驰。
要知道,爱一个人,不是去扮演他的“父母”,把伴侣养成巨婴;
而是要以平等的姿态,让对方参与到家庭中来,在相互扶持中体会爱与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曾提出一个“自我认同感”的概念。
他认为,自我认同感低的人,通常通过向伴侣拼命示好妥协,来证明自身价值,以此换取被爱和被需要。
这样的人,往往缺乏完整独立的人格,需要过度依赖伴侣的评价而存在,甚至不惜单向付出,掏空自己。
而真正健康的婚姻关系,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供养和付出,而是两个完整独立的人的相遇和同行。
跳水女皇郭晶晶的婚姻,诠释了什么是一段健康且平等的亲密关系。
2004年,郭晶晶与出身豪门的霍启相遇。
不久,霍启刚就对郭晶晶展开狂热的追求。
可当时,俩人因家境差异太大,曾一度被外界唱衰。
面对媒体质疑,郭晶晶回应道:
豪门很多,冠军却没几个。
不仅如此,两人在一起后,郭晶晶也没有因霍启刚而放弃对自我的追求。
“一切以训练优先”,是郭晶晶在恋爱期间的要求。
这种行为模式,实质上是一种强大的“自我喂养”。
她没有像很多人那样,失去自己,为所爱的人拼命付出,而是通过提升自身价值,来吸引对方,完善这段关系。
恰恰是这种自我追求的表现,让郭晶晶赢得了尊重,打破了所谓“高攀豪门”的流言。
结婚时,霍启刚的父亲致辞说:
郭晶晶能够“下嫁”到我们霍家,是我们整个家族的福气!
一个“下嫁”,足以说明霍家对她品性与内核的认可。
与此同时,郭晶晶内在的丰盈,也同时滋养着伴侣。
这几年,霍启刚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家庭内部也很和睦,都是佐证。
他们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一种正向且健康的良性循环。
说到底,真正的爱,本就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和供养;
好的婚姻,也不该是一场迷失自我的付出。
两个人齐头并进,各自将自己喂养成一个完整且独立的人,再共同塑造一份健康而完善的爱,这才是婚姻最好的模样。
你先好起来了,自我成长了,爱人和世界,才会随你一起变得更好。
知乎上曾有人问:
为什么很多女性结婚后,变得越来越枯萎?
评论区的高赞回答很写实:
因为你把所有阳光雨露都给了家庭,却忘了给自己留一勺肥料。
作为女性,在婚姻里,学着先好好喂养自己,才是让自己永葆生命活力的秘诀。
具体该怎么做呢?
或许,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喂养自己的身心。
首先,学会让自己的肉体快乐起来。
可以买一套“自我关爱”手账,比如健康饮食管理手账、睡眠追踪管理手账、体重监测手账等。
每天花5分钟,从感知身体开始,记录自己对身体的照顾:
一日三餐、体重变化、喝水打卡、睡眠情况等。
其次,学会让自己的情绪快乐起来。
保持情绪稳定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写心情日记,用“我手写我心”。
比如,每晚临睡前,你可以复盘下你当天的情绪:
哪些是好情绪?哪些事值得记录?是否有被治愈的瞬间?
又有哪些时刻,你的情绪会有波动?它们产生的原因是?如果换个角度思考,我会……
每一次记录,不管是对身体,还是对情绪,都是一场与自己的对话。
坚持下来,定期复盘,你不仅能找回生活的秩序感,还能将“喂养身心”这件事变得具象化。
二是喂养自己的大脑。
很多女性,长期受困于婚姻的柴米油盐,思维也在日久的消耗中慢慢生锈。
三毛曾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会改变。”
知识,对于女人,总是最好的化妆品。
学着每年跟自己做一个阅读计划,比如1年阅读50本书,每天阅读1小时;
定期看一部记录片,听一场有深度的讲座,学会融入优秀的圈子……
当坚持一年后,你会发现,你的认知会跃迁,视野更开阔,许多以前解决不了的事,
都在思维的跃迁中,悄然破了局。
三是喂养自己的谋生能力。
有人说,谋生,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也是一个人最坚实的靠山。
作为女性,不管怎样,都应该修炼一项技能,找准适合你的领域,找到你感兴趣的项目。
它们可以是写作、绘画、摄影,也可以是自媒体或其它。
沉下去研究,坚持1000天,想一想,会有什么难关不能被克服?
当你有技傍身,就有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也有了满满的安全感。
你无须像以前那样,把自己囚禁在婚姻的牢笼里,通过一味地喂养他人,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而当你把更多的能量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上,你会发现:
没有什么,比成全自己更重要。
看过一句话:
把自己放在第一位,不是自私而是清醒。
很多时候,消耗我们的,是无底线为他人付出的惯性。
太多的女性,把自己活反了,将伴侣养成了孩子,而将自己活成了祭品。
婚姻对于她们而言,成为了献祭自我的祭坛,而不是滋养自己的沃土。
但反过来,如果你一直保持着清醒的认知,把目光向内,你会明白,自己才是婚姻旅途里最该呵护的乘客。
在亲密关系中,学会先置顶自己,喂养好自己的身体、大脑和能力,让自己活得鲜活而丰盛,这才是女人最高级的自爱。
作者 | 心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多平台上稿作者。
主播 | Bobo,十点读书资深主播,声音导师,公号:Bobo的悦读时光
图片 | 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