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从网上和友人处搜集了一些亚东图书馆编辑章希吕的日记材料,了解了他在编辑出版《胡适文存》和《胡适论学近著》的些许作用,在出版六家小编的催稿之下,勉强成文。
最近从网上和友人处搜集了一些亚东图书馆编辑章希吕的日记材料,了解了他在编辑出版《胡适文存》和《胡适论学近著》的些许作用,在出版六家小编的催稿之下,勉强成文。
在《胡适文存》前三集的出版中,章希吕都参与其中。《胡适文存》1921年在亚东图书馆出版,胡适在“序例”中提到:“校对此书付印时,我的朋友汪原放、章希吕的帮助是我最感谢的。没有他们的鼓励与帮助,这几卷书恐怕到明年还没有出书的希望。”
《胡适文存二集》1924年出版,胡适又提到:“亚东图书馆里的朋友们帮我编集起来,成为《文存》第二集。汪原放先生特为此事远道跑来北京,住在我家里逼着我编定目录;章希吕、余昌之两先生担任校对:这都是我应该道谢的。”
《胡适文存三集》1931年出版,胡适在“自序”中又提到:“关于这五十万字的搜集、保存、整理、校勘,我的朋友章希吕先生的功力最大最辛苦。我对他表示最深挚的感谢。”
章希吕在《文存》头两本的出版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只是校对,而到了第三集,他的编辑身份就比较吃重,开始负起了“搜集、保存、整理、校勘”之责。像胡适这么忙的一个人,文集的整理出版又需要耐心和精力,如果不是亚东图书馆的编辑及时出手、从旁相助,出书之事只能是一拖再拖,以致失去《文存》畅销的机会。
而章希吕对自己在《胡适文存》头三集编辑出版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是怎么评价的呢?他在1933年8月29日的日记中写道:
夜翻阅《胡适文存二集》,里面发现几个可疑的地方,遍查各书,都把他校正。校书本不易,诚有如扫落叶。适兄三部文集都是我任末校,我自认要算“第三集”校得最好,很下了一番校勘的功夫,“二集”校得最不好。
他说的“末校”也就是我们现在所常说的终校。他自认为“三集”的末校做得最好,是因为在书稿内容的校勘上下了功夫。
到了1933年,亚东图书馆想让《文存》这只母鸡继续生出“金蛋”,《胡适文存四集》提上了议事日程,这个任务也就又一次落到了章希吕的身上。1933年6月2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编《胡适文存四集》目录,约得二十三万字。”也许这就是《胡适文存四集》正式编辑出版的开端。
但是胡适的事情很多、很忙,又经常出差或者出国,自己文集的结集出书虽然也重要,但总是第二位的事情。如果只是亚东图书馆在上海左一封又一封的写信催促,肯定是隔靴搔痒、效果不大。因此亚东图书馆的主持人汪原放产生了派章希吕驻扎胡适的北平家中、就近催逼出书的想法,得到了胡适本人的认可。见章希吕10月30日的日记记载:
《文存》四集去年我在平时已把目录编定,带交亚东出版。去年原放无暇顾及,致一部《藏晖室札记》尚印不出来。今年老孟翁复出而问店事,对于出版方面也没有什么主张,《藏晖室札记》仍搁而不排,《文存》出版尤不知何日。故适兄此次赴沪,已把《文存》四集交给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今夜把目录交给我,加进近一年来所做的文章。书名适兄意思想另取一个。
虽然汪孟邹复出,但是胡适心意已变。早就编就的《《藏晖室札记》》和《胡适文存四集》还不能出版,这就不能怪胡适另想办法了。见10月1日的记载“《胡适文存》四集共得近六十万字,适兄删存四十万字。今成编成录,改名《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我再将原稿校看一遍,即可交商务出版。”
此时的章希吕已经脱离亚东图书馆,在北平独立评论社帮忙了,顺便帮助胡适做些抄抄写写、整理藏书目录的事情。而《胡适文存四集》因为改换了出版社,不能再用原名,因此改名“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
“文存”已去,“近著”又来!
章希吕在10月9日的日记中写道:“适兄本月二十左右赴沪,《论学近著第一集》要带往上海,缺稿尚多,搜寻补抄,这十余天内我的工作很忙。今天抄了八千字。”这个搜寻补抄、校对文稿的工作直到10月17日才完成,“计文六十九篇,附录十六篇,字数约四十一万。”
而胡适在此基础上于10月21日做了定稿工作,“《胡适论学近著》目录,适兄又把它重编,删去一些,加进一些,共分五卷,计文五十七篇,附录十四,后记二,约四十万字。弄到夜一时睡。”
胡适在该书“自序”中解释了将《文存第四集》改成《论学近著第一集》的原因:
这一集本是《胡适文存第四集》的一部分,因为有许多讨论政治的文字——尤其是我这三四年来讨论国际政治的文字——在这个时候不便收集印行,所以我把其中关于学术思想的一部分抽出来,编成这一集《论学近著》。
胡适的意思,在本书中只论“学”也就是自己的学术思想,不谈政治,特别是国际政治。
到11月25日,商务印书馆从上海寄来校样,见章希吕的记载:
商务寄来《胡适论学近著》校样一百八十页,为它校了一遍,校到夜一点始睡。全书约四十万字,商务半个月即将全书排完,这种工作能力令人可惊。此书如在亚东,想要在半年以上方可排完,这是以亚东从前的工作力而言,若在现时,恐过一年还不能出版。
商务印书馆毕竟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社,其强大的出版能力,“苟延残喘”的亚东图书馆哪能与之相比。像《胡适论学近著》这样的书稿,商务半个月就可以排完全书,而亚东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更别说商务强大的发行网络和铺货能力了。
直到12月6日,商务寄来的《胡适论学近著》的校对才完成,接下来就是出书面世的事情了,参见他12月25日的日记“商务寄到最近出版的《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一册,装订精美,不知初版印多少?”
《胡适论学近著第一集》1935年12月初版有精装、平装两种版本。前者二册,定价四元;后者又分两种:洋装二册,定价三元,平装四册,定价二元四角。那么这套书的卖相如何呢?
查孔夫子旧书网可知:该书的精装本,1936年2月再版,1937年4月三版;该书的平装本1936年2月再版,1936年9月三版。卖的还不错!如果不是被抗日战争的突然爆发打断,按说应该还能不断再版。
翻遍《胡适日记》,无论是《胡适文存》还是《胡适论学近著》,都很难找到像章希吕日记这样详细的记载。如果章希吕这个当事人当时没有写下日记并被保存至今,这些编校的细枝末节我们也就无从知晓。《章希吕日记》的可贵之处就在于此!
最后提一句,1935年12月29日章希吕利用自己的工作之便,还为《胡适论学近著》拟了一个广告,登在《独立》第184期(1936年1月5日出版)。
作者简介
叶新,安徽歙县人。北京印刷学院出版学院教授。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学博士、英国斯特灵大学国际出版管理硕士、武汉大学历史学和文学双学士。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理事、北京开卷信息技术公司未来研究院智库专家、《数字出版研究》编委。编著有《近代学人轶事》《美国杂志出版个案研究》《美国名编辑研究》《美国书业观潮》《环游谈荟》《简•奥斯汀在中国》《版权丛论》《书中有故事》《晚清版权文献汇编》《晚清出版史料汇编》《民国版权史料汇编》《高梦旦:著述与追忆》《高凤池日记》《版籍丛录》《近代书评文献汇编》等,策划有季羡林《清华园日记》、夏鼐《燕园清华园日记》等。即将出版《张元济与早期商务印书馆——近代出版史散论》《寻访查令十字街》《〈庸报〉副刊 另外一页 全编》《大东书局史料初编》《中国雕版源流考汇刊》等。
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欢迎合作、转载。
来源:新岳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