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拒援乌战斧导弹!普京放“毁灭性”警告,俄乌博弈生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22:53 1

摘要:前中情局站长丹·霍夫曼近期就特朗普总统在与普京会晤前拒绝援乌“战斧”的报道,结合以色列-加沙局势展开分析,让这款导弹的战略分量再度凸显。

2025年10月下旬,围绕美国是否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的讨论,成了搅动国际局势的核心议题。

前中情局站长丹·霍夫曼近期就特朗普总统在与普京会晤前拒绝援乌“战斧”的报道,结合以色列-加沙局势展开分析,让这款导弹的战略分量再度凸显。

对持续三年半的俄乌冲突而言,“战斧”的出现与否,可能成为打破现有战场平衡的关键变量。

“战斧”巡航导弹早就是美国武器库中最知名的装备之一,其造价和性能数据直观展现着威力——单枚导弹造价200万美元,配套的发射装置价值600万美元,最大射程可达1500英里。

这个射程意味着,一旦美国批准向乌克兰提供该导弹,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将完全处于打击范围之内,这种威慑力是当前西方援乌武器无法比拟的。

当前乌克兰手中的远程打击武器,无论是“风暴之影”还是ATACMS系统,都存在明显的射程短板。

乌克兰曾使用ATACMS系统打击俄占乌克兰境内的敌军后方及俄边境附近目标,但这些攻击始终局限于前线周边,无法触及俄罗斯腹地。

即便俄军导弹频繁落在基辅,乌克兰也无力对莫斯科实施对等反击,使得克里姆林宫中枢在战争持续三年半后仍毫发无伤,基本处于安全状态。

近日,乌克兰使用英国制造的“风暴之影”导弹袭击了俄罗斯一处枪支仓库,而美国为这款导弹提供了关键的目标数据。

更值得关注的是,报道显示特朗普政府已解除使用“风暴之影”打击俄境内目标的禁令,但即便如此,这款导弹的射程仍远不能与“战斧”相提并论。

哈德逊研究所防务分析师卡纳波格鲁在近期文章中明确指出,向乌克兰移交“战斧”导弹将标志着西方对乌支持的重大转折点,称其为北约国家武器库中最有效的导弹之一。

卡纳波格鲁特别强调,“战斧”导弹的战略吸引力不在于原始爆炸当量,而在于其极高的精确性。

这种精确性结合超远射程,将彻底改变战场逻辑,对俄罗斯而言,其影响更为深远:俄罗斯的军事学说长期以来都建立在一个核心假设之上——本土基础设施,尤其是指挥与后勤网络,不会面临西方提供武器的直接威胁。

而“战斧”一旦进入乌克兰手中,这个维持了多年的假设将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摧毁。

“战斧”的突防能力更让俄罗斯的防御体系面临严峻考验,这款导弹具备低空飞行和规避雷达的特性,这使得它极难被拦截。

即便俄罗斯已将S-400、S-500等先进防空系统分散部署在多条战线上,也无法保证能成功拦截“战斧”。

每一枚“战斧”导弹带来的不仅是物理层面的毁灭性打击,更有强烈的心理威慑——俄罗斯必须从在乌的进攻行动中抽调宝贵资源,用于保护数百英里外的军事基地和战略设施,这种资源调配将直接影响其前线作战能力。

卡纳波格鲁在文章中还提到,提供“战斧”将不可避免地为乌克兰空军日益壮大的F-16机队及西方提供的智能对地攻击弹药解放空域。

这意味着“战斧”的影响不是孤立的,它能与其他武器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放大乌克兰的战场优势。

同时,“战斧”还会给俄罗斯的作战计划注入巨大不确定性,俄军指挥官将不得不假定每个主要集结地,从别尔哥罗德到塞瓦斯托波尔的黑海舰队基地,都可能成为打击目标。

这种持续的不确定性会不断侵蚀俄军信心、延缓作战行动,并给其防空资产带来长期压力。

面对乌克兰的请求,特朗普政府的态度在2025年10月的周三终于明确——拒绝立即提供“战斧”导弹。

特朗普对此解释,掌握“战斧”导弹存在巨大的学习曲线,作为威力强大、精度极高的武器,需要整整一年的强化训练才能学会使用,而美国不打算花费如此长的时间教导他人,这种周期太过遥遥无期。

除了训练问题,美国自身的库存需求也是重要考量,特朗普明确表示,美利坚合众国同样需要“战斧”导弹,即便库存数量不少,但自有战略需求。

虽然美国“战斧”导弹的库存量属于机密信息,但分析人士普遍指出,向乌克兰提供该导弹将削弱美国在印太地区的战备力量。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分析报告就提到,“战斧”是少数在乌克兰和西太平洋均有实用价值的弹药,爱国者系统是另一例。

美国国防部早已建立专门的审查程序,核心目的是确保对乌军援不会削弱其认定的更高优先级的战备需求。

该中心的分析报告进一步指出,这一审查程序几乎肯定会引发对“战斧”转让的反对,若要推进转让,可能需要总统介入干预。

这种内部机制的限制,让“战斧”援乌的可能性再打折扣。

面对美国的拒绝,乌克兰并未放弃对远程武器的诉求,上周末,泽连斯基公开表示,乌克兰同样欢迎其他远程导弹系统,双方讨论的不仅是“战斧”导弹,美国拥有诸多类似武器系统,且无需耗费过多训练时间。

泽连斯基始终坚持,与普京打交道的唯一途径就是施加压力,而远程武器正是施压的关键手段。

就在外界关注“战斧”走向的同时,特朗普对乌克兰战争前景的判断也引发热议。

本周一,特朗普告诉记者,乌克兰仍有可能获胜,虽然他认为可能性不大,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

这种表态与泽连斯基的施压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折射出美国对乌政策的摇摆性。

当前局势的核心矛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冲突升级红线的控制——长期以来,北约始终避免提供能直接威胁俄罗斯领土的武器,而“战斧”导弹显然会突破这条红线。

对克里姆林宫而言,这种突破将标志着华盛顿已准备好从遏制转向惩罚,尤其是在特朗普政府刚启动对俄罗斯利润丰厚的能源出口制裁之后,这种战略转向的信号更为强烈。

面对潜在的“战斧”威胁,普京本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做出强硬回应,明确表示若俄罗斯遭受西方远程导弹攻击,回应将是“非常严肃的,甚至可能是毁灭性的”,并告诫对方要好好掂量后果。

这种警告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俄罗斯对本土安全底线被触碰的直接反应。

一场围绕“战斧”导弹的博弈已然展开,这款造价高昂、精度惊人的武器,不仅是军事装备,更成了美俄乌三方战略角力的核心棋子。

它的出现是否会成为战场“规则改变者”,取决于美国的战略抉择、乌克兰的实际需求以及俄罗斯的应对姿态。

而无论最终结果如何,“战斧”因素已经深刻影响了各方的战略判断,让本就复杂的俄乌冲突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

在这条看不见的冲突升级红线上,任何微小的动作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重塑整个地区的战略格局。

来源:知识分子李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