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老街重阳粑,香飘情更长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22:25 1

摘要:不远处,陈胜花一家也忙得热火朝天。有人招呼客人,有人整理蒸笼,木槌捶打糍粑的“咚咚”声沉稳响起,像节拍的底色;而陈胜花正低头为刚出炉的糍粑粘竹签,再轻轻点上一抹红,挂起时,点点红色如含苞的梅花,静静绽放。

“刚出炉的重阳粑,又香又糯!芝麻、黄豆、红豆、酸菜馅儿都有,欢迎大家先尝后买!”

10月29日,重阳节,凯里老街弥漫着温润的糯米香,王从慧的摊位前热气袅袅,顾客络绎不绝。

“老街这边人多,一天下来能卖三千元呢!”

不远处,陈胜花一家也忙得热火朝天。有人招呼客人,有人整理蒸笼,木槌捶打糍粑的“咚咚”声沉稳响起,像节拍的底色;而陈胜花正低头为刚出炉的糍粑粘竹签,再轻轻点上一抹红,挂起时,点点红色如含苞的梅花,静静绽放。

“做粑花是老传统了,寓意丰收吉祥,是祖辈传下来的手艺。”陈胜花说着,眼里满是珍视。

这传统的手艺也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没见过这么地道的做法,软糯却不腻,越嚼越香!”从北京来的张女士被香气吸引,尝过之后连连称赞。

市民吴女士则带着5岁的女儿来回味童年,“小时候,我跟着外婆做重阳粑,捶糯米的声音传遍整条巷子。”她轻声说道,“带孩子来,就是想让她尝尝妈妈小时候的味道,看看这些老手艺,要让她知道,重阳不仅是敬老,也是传承。”

在凯里,重阳节吃粑,是一项源远流长的习俗,秋收后的新糯米被磨成粉,制成软糯的米粑,既是对一年辛勤的犒劳,也承载着敬老祈福、家人团圆的心愿。

老街深处的手工重阳粑,至今延续着古早的做法,从蒸米、捶打,到调馅、塑形,每一步都依赖手感与经验,刚出笼的糯米滚烫黏软,在木臼中经反复捶打,渐渐锤炼出韧劲与筋道;馅料朴实天然,保留着食材本真的清香;摊前也总聚着人,有的细看手艺,有的沉醉于扑鼻米香,有人趁热吃上一口,满嘴糯香;也有人细心打包,将这份温热的情意带回家,与亲人分享。

“以前总担心老手艺会慢慢消失,”一位老摊主欣慰地说,“现在看到年轻人也愿意尝、愿意学,孩子们也喜欢,心里就踏实多了。”

重阳粑的香气里,藏着凯里人共同的节日记忆,也传递着手作的温度与人情的绵长。这个重阳,老街里的粑香不仅留住了舌尖上的传统,更让那一份敬老、团圆与丰收的心意,在袅袅炊烟中,代代相传。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运镇

通讯员 龙仙桃 杨序成

编辑 欧阳章杰

二审 陈丹

三审 周灿璧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