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营要变天?郑丽文登机前,朱立伦选择跟进,黄国昌或也将登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21:34 1

摘要:蓝营的局势正在剧烈震荡。改选刚落幕,郑丽文取代朱立伦,成为蓝营新任领头人。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次足以撼动旧格局的“变天”,因为她的性格和路线,都意味着蓝营将不再按原来的轨道走。就在岛内还在揣测她上任后的第一步棋时,一场看似普通的直播,却成为风向真正转变的信号。

蓝营的局势正在剧烈震荡。改选刚落幕,郑丽文取代朱立伦,成为蓝营新任领头人。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一次足以撼动旧格局的“变天”,因为她的性格和路线,都意味着蓝营将不再按原来的轨道走。就在岛内还在揣测她上任后的第一步棋时,一场看似普通的直播,却成为风向真正转变的信号。

郑丽文在馆长节目上直言不讳,她语气笃定地说,要“带蓝营、甚至白营一起登陆”,还强调希望让更多岛内政治人物“亲眼看看、亲耳听听”,别再被隔着海的偏见蒙住。她很清楚白营那群支持者多半是中间选民,不盲目反陆,也不迷信美国,一旦能促成蓝白同行,这盘棋就可能改写。馆长并补充说,白营的支持者多属中道人士,长期也是他的铁粉,这让跨阵营同行更具可行性。

这段直播表态看似即兴,其实是郑丽文很早就设下的伏笔。她知道岛内政治需要一个新的突破口,而“同行登陆”正是那根能撬动格局的杠杆。也正因为这句话,让黄国昌后来在公开场合的表态显得不再突兀。

到了10月30日,黄国昌面对媒体人王浅秋的追问,话说得很干脆:“当然不会排斥,不要固步自封。”这句轻描淡写的话,却足以让整个岛内政坛哗然。外界立刻解读,这不是随口敷衍,而是他第一次松口承认有“登陆”意愿。连他自己都知道,这句话一出,就等于在对郑丽文喊话。政治上,沉默可以是拒绝,而主动回应,就代表态度。

分析人士认为,黄国昌的态度,其实正是在呼应郑丽文的合作前提。郑丽文前一天受访时曾说得很直白——蓝白若想携手,就必须在两岸立场上有共识,若白营和绿营一样唱反调,那合作就没意义。黄国昌显然懂这话背后的分量,他的“不会排斥”就是一种策略性的靠拢。等于先丢出善意,再为蓝白搭建合作的第一块桥板。

只是,岛内政治的惯性极强,蓝营改选后的暗流并没因此平息。郑丽文的这场胜选,反倒撕开了蓝营内部的旧伤。那些长期在党内分配资源的既得利益者,对“郑主席”的到来充满戒备——他们担心的是,她真会动刀,把旧势力清得干干净净。表面是恭贺,背地里却在四处放风、挑舆论。

赵少康很快登场,话锋一如既往地强硬。他公开喊话,要求郑丽文“清除亲陆势力”,否则“郑令走不出蓝营”。甚至夸张到说,党内很多人因为她的论述想退出。这话听起来像威胁,目的无非是要让她收手。可这套老把戏,郑丽文不吃。她很清楚,那些喊得最凶的,往往是最怕丢权的人。

所以,郑丽文面对王浅秋“要不要去大陆”的提问,她毫不犹豫地回:“当然要去。”她强调“九二共识”是两岸关系的通关密码,还补了一句:“怕就不出来混了。”那语气像是刀刃划破空气,一点犹豫都没有。她知道“登陆”这两个字会引来多少标签,但她压根没打算回避。对她来说,这不是政治秀,而是一场必须做的突破。

随后,郑丽文就派出蓝营副职萧旭岑率团提前抵达大陆。名义上是访问,实际上是探路。她要的是行动,而不是口号。这个举动一出,岛内舆论哗然,但她的步伐没有停。分析指出,这是为她接下来的亲自访陆提前铺路,也标志着她的两岸路线从理念正式进入执行阶段。她不是在试探,而是在启动。

更让她底气十足的,是民意的风向早已变了。无论是前一阵的大罢免,还是蓝营改选的投票结果,都在传递一个信号——岛内多数民众更倾向“认同”,反感刻意对立。郑丽文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这股潜在共识成了她最大的后盾。她相信,只要推动交流,水到渠成不是梦。

而在党内,朱立伦与她的关系其实远没有外界想得那样紧绷。改选结果公布的第一时间,朱立伦就亲自确认她当选,还立刻发出祝贺。改选结果出炉后,他多次强调蓝营必须团结、要下架绿营。事实上,他对郑丽文并无敌意。可以说,他们是同一条船上的人,只是节奏不同而已。

果不其然,10月30日,朱立伦公开跟进她的立场。他表示岛内不能再“依美”,必须重启两岸对话交流,这不是谁个人的主张,而是蓝营长期的路线。他还呼吁所有蓝营人士要全力支持郑丽文,给她祝福。他也坦言,“蓝营当家”是一份很辛苦的工作,因此更需要全党一致为郑丽文托底。这番话,几乎等于为郑丽文站台。也代表他终于意识到——蓝营已经没有空间再内斗,必须重新整队面对现实。

当黄国昌与朱立伦几乎同时表态,局势就突然变得清晰了。一个主张改革的郑丽文,一个从旧体系走出的朱立伦,再加上试探性靠拢的黄国昌,他们之间的轨迹在收拢。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共同的方向。岛内的风向正在变,如果这三个人外加馆长真的携手访陆,那场象征性的“同行”,就不仅是一次访问,而是一场撬动格局的起点。

这一刻,蓝白之间的模糊地带正在消失。有人说,蓝营要变天了,也有人认为,这只是迟来的正轨。两岸的那条航线,也许比谁都更清楚他们接下来要往哪儿飞。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麒元杂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