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赏齐白石的菊酒图:一壶长寿酒,满纸秋日香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30 05:00 1

摘要: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在这个属于老人的节日里,不经意间想起了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那些生机盎然的菊酒图。菊花正艳,酒香正醇,这位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用他最熟悉的笔墨,将一份最朴素美好的祝福画进了纸墨里。

今日重阳节,邀您共赏白石老人的菊与酒,愿天下老人健康长寿

今天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佳节。在这个属于老人的节日里,不经意间想起了国画大师齐白石笔下那些生机盎然的菊酒图。菊花正艳,酒香正醇,这位八九十岁高龄的老人,用他最熟悉的笔墨,将一份最朴素美好的祝福画进了纸墨里。

菊酒相携,寓意深长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菊花不仅仅是一种花,更被赋予了高洁、长寿的象征。而酒,则常常用以庆贺喜悦之事。同时,因为酒与“九”同音,也有长久之意。

齐白石常把菊花和酒画在一起,寓意“菊酒延年”。菊花在万物萧疏的秋天开放,喻年高而体健;酒则与贺岁、祝寿相关,与菊花一样皆寓有长寿之意。

这种题材是中国传统的绘画题材,也是白石老人常画的题材,以传达健康长寿的美好祈愿。自南朝时期起,中国人便相信饮用菊花酒能令人长寿。陶渊明那句“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九日闲居》),更是让菊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白石老人的菊酒情缘

齐白石一生画菊无数,菊酒图更是成了他晚年作品中的“招牌菜”。这位高寿的画家,对代表长寿的菊花尤为钟爱。

细细品味他不同时期的菊酒图,能看到一位艺术大师从技法到心境的变化。

在他八十四岁时所作的《菊酒图》中,菊花红、黄、白色交错,错落有致,相映成趣。花瓣形状饱满,花球繁密紧簇,笔法简练明快,着色浓艳明媚。菊叶围绕在花朵的四周,疏密有致。酒瓮则以赭墨着色,用没骨法描绘,中间留白,以示高光。再以浓墨勾出提绳,笔法简洁而有力。

到了八十六岁,白石老人在《秋篱蟲鳴》中画的菊花,则用洋红勾瓣,又以淡红罩染;周边花朵以素墨写花瓣,复以藤黄渲染或淡墨点染;花朵浑然一片但又富有层次。菊叶与花瓣笔法大不同,墨勾淡染,纵逸豪放。

而在他八十八岁那年的《菊酒延年》中,画面呈现前后两篮怒放的菊花,红白两色,高低错落。近前一篮,置于地上,退后一篮,与酒坛缠绕在一起。花瓣轻柔浓密,用笔均匀,虽艳丽浓烈,却并不觉得浮夸艳俗。寥寥数笔,画出铁线一样、极尽金石味的花篮,疏密有致。

红花墨叶,艳而不俗

齐白石的菊酒图,最大的特点就是 “红花墨叶” 的独特风格。

画中菊花常常以牡丹红勾勒而出,与酒坛的赭石色一起构成了明艳热烈的主色调。这种浓烈的色彩,渲染了丰收后的喜悦情绪。但艳而不俗的关键,在于其用笔劲健生辣,不失文人画的笔墨传统。

同时菊叶、酒筐及题款都是黑重色,对主色调进行了有效的制衡,使画面显得富丽而稳重,韵味无穷。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红色与黑色是有着特殊寓意的两种色彩。红色与喜悦相关联,代表了民间审美趣味。墨色象征生机,是历代文人画的基本要素。

晚年变法,炉火纯青

齐白石并非一开始就形成这种风格。他早年的菊花题材多类似八大,基本以水墨为主;1920年代后改习吴昌硕,画菊引入色彩,但仍以淡彩为主。

衰年变法后,齐白石菊花题材的画面用色更大胆,多用原色、亮色、曙红、藤黄等鲜艳色彩与黑色的强烈色彩对比的形式固定下来。

到了1940年代,齐白石的创作进入高峰期,他以书入画,线条苍劲雄健,金石气浓厚。他笔下的菊花,也一改早年清幽耐寒,孤独自赏的气质,转而被赋予张扬蓬勃的生命活力和韧度。

后期齐白石的菊花形式语言简约单纯,率直质朴,给人一种视觉的平直感,短线勾出,简单利落,绝无拖泥带水,色彩虽浓丽却雅致。

齐白石大写意菊酒图

来源:江风随笔墨染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