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四家白酒上市公司——也就是洋河股份、古井贡酒、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它们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已经出炉。数据显示啊,白酒行业在当季普遍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但与此同时,各家公司之间的表现却是分化明显。具体来说,洋河股份和古井贡酒业绩大幅下滑,泸州老窖小幅下
四家白酒上市公司——也就是洋河股份、古井贡酒、泸州老窖和山西汾酒,它们2025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数据已经出炉。数据显示啊,白酒行业在当季普遍面临着不小的经营压力,但与此同时,各家公司之间的表现却是分化明显。具体来说,洋河股份和古井贡酒业绩大幅下滑,泸州老窖小幅下降,而山西汾酒则逆势实现了一轮增长。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部分:营收和净利润表现的具体对比。
先说说洋河股份。 它在第三季度单季营收是32.95亿元,同比下降了29.01%;更引人关注的是,其净利润为-3.69亿元,同比暴跌158.38%,出现了罕见的亏损。如果把时间拉长到前三季度,累计营收是180.90亿元,同比下降34.26%;净利润39.75亿元,同比下降53.66%。这一系列数据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正严重下滑,显示出它正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这背后,或许与产品结构老化、渠道库存压力以及市场竞争加剧有关。
接着是古井贡酒。 它在第三季度单季营收25.45亿元,同比下降幅度高达51.65%;净利润为2.99亿元,同比下降了74.56%。这个跌幅,在四家公司中是最大的。再看前三季度,累计营收164.25亿元,同比下降13.87%;净利润39.60亿元,同比下降16.57。如此大幅的下滑,很可能反映出其区域市场的疲软,或者是原有的销售策略正在失效。
然后是泸州老窖。 相比之下,它的表现就显得相对稳健一些。第三季度单季营收66.74亿元,同比下降9.80%;净利润31.00亿元,同比下降13.07%。前三季度累计营收231.27亿元,同比下降4.84%;净利润107.62亿元,同比下降7.17%。虽然仍有小幅下滑,但韧性较强,不过这或许也受到了高端酒需求放缓的影响。
最后,我们来看逆势增长的山西汾酒。 它在第三季度单季营收89.6亿元,实现了4.05%的同比增长;净利润28.99亿元,同比微降1.38%。而从前三季度累计来看,营收达到329.24亿元,同比增长5%;净利润114.05亿元,同比增长0.48%。这使它成为四家中唯一实现累计营收与净利润双正增长的企业。它的增长,主要受益于省外市场的扩张,其省外收入同比增长了12.72%;但值得注意的是,省内收入下滑了7.52%,这也显示出局部市场存在的压力。
好,综合以上对比我们可以总结出: 山西汾酒在行业整体下行中表现突出,泸州老窖降幅较小、韧性较强,而洋河股份与古井贡酒则面临大幅下滑,尤其洋河出现亏损,需要警惕其经营风险。
那么,一个关键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山西汾酒能够逆势增长呢?接下来,第二部分我们就来深入剖析它的三大增长支柱。
山西汾酒的亮眼表现,绝非偶然,而是得益于其战略方向与行业趋势的深度契合。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大支柱来解析:
第一大支柱,是站上风口:也就是享受到了“清香品类”的结构性红利。
根据黑格咨询的《2025中国清香白酒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清香型白酒销售收入已经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13%,这个增速是远超行业平均水平的。同时,香型格局也优化为“浓香:酱香:清香= 48%:35%:17%”。这些分析都显示,清香型已成为白酒行业中快速扩张的“黄金赛道”。而汾酒作为这个品类的绝对龙头,自然是直接受益于品类的整体扩容与消费迁移。
第二大支柱,是卡位精准:也就是主攻“次高端”这个黄金价格带。
根据中国酒协2025年中的调研,300-500元这个价格带占白酒市场销售额的23%,是仅次于100-300元价格带的第二大市场,宴请、商务与重要聚饮需求都非常集中。而汾酒的核心产品青花系列,比如青花20、青花30,就精准地卡位在这个价格带上。前三季度,汾酒产品收入321.71亿元,同比增长5.54%,主要就是来自青花系列的拉动。这个大单品战略,不仅提升了品牌形象,也优化了产品结构与利润率。
第三大支柱,是全国化深耕:这有效地对冲了区域风险。
我们看数据:前三季度,汾酒省外市场收入高达218.13亿元,同比增长12.72%,占比约66%;相比之下,省内收入110.05亿元,同比下滑了7.52%。这就意味着,省外的高增长成功弥补了省内的下滑,充分体现了全国化布局对于分散单一市场风险的战略价值,这成为公司逆势增长的关键引擎。
分析到这里,我们自然会发现,这三大支柱并非孤立存在。所以,第三部分我们来理清它们协同发力的逻辑链。
这三大支柱共同构成了一条清晰的汾酒增长逻辑链:首先是品类的崛起,可以称之为“天时”——清香型的整体扩容为汾酒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接着是价格带的精准卡位,可以比作“地利”——以青花系列主攻300-500元这个红利价格带,实现了战略爆破;最后是市场的有效扩张,这就是“人和”——通过全国化开拓,用省外的高增长成功对冲了本地的周期风险。这三者协同发力,最终使得汾酒在行业调整期中实现了“逆势绽放”。
看完了逆势增长的样本,我们最后再来对比一下,其他三家龙头各自面临着怎样的挑战。
对于洋河股份而言,它的核心问题在于全国化后的深度调整与渠道压力。其主力产品,比如海之蓝、天之蓝,所处的价格带竞争异常激烈。三季度的亏损,可能源于为清理渠道库存而进行的主动控货与政策调整。同时,其高额的合同负债,也就是64.23亿元的预收款,也反映出其渠道压货模式正承受压力。未来,它需要着力思考如何将这些“预收款”转化为实际的终端动销。
对于古井贡酒来说,核心问题在于区域依赖度高与次高端突破受阻。它的收入仍然高度依赖安徽省内及周边市场,抗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同时,其全国化进程不及汾酒顺利,旗下次高端产品,例如“古20”,面临着激烈竞争,未能有效复制青花汾酒那样的成功路径。
而对于泸州老窖,它的核心问题在于高端增长放缓所带来的“天花板”效应。它的业绩高度依赖国窖1573这一高端大单品,而在行业调整期,千元及以上价格带的消费往往是最先受到冲击的。因此,如何在稳固高端基本盘之外,成功打造出新的增长极,就成了它面临的主要课题。
来源:江北普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