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兰州市永登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三个意义”,形成以“四联四创”工作法为代表的具有永登特色的创建模式,持续擦亮“浪漫永登·石榴花红”
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启动以来,兰州市永登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三个意义”,形成以“四联四创”工作法为代表的具有永登特色的创建模式,持续擦亮“浪漫永登·石榴花红”民族团结品牌,以有力有效举措构建起全域覆盖、多元融合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格局,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迈向新台阶。
单位联动,创宣传教育新高度
充分发挥各乡镇、各部门单位的创建主动性,通过专题培训、宣传活动、榜样带动等多维形式,把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走深走实。一是为机关干部“凝心”。常态化开展机关干部宣传教育,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庆七一·石榴杯”党员干部职工红色经典诵读等主题活动20多场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内容和县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开展“一把手谈铸牢”主题宣传,组织15名乡镇党委书记赴定西市、临夏州开展沉浸式学习交流,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思想政治基础。二是为校园学生“润心”。深入推进校园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五个融入”工作机制,创新开发“石榴籽课堂”,开展“石榴籽手拉手”等民族团结进校园主题活动110余场次,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链条。联系协调甘肃社会主义学院宣讲小分队为1000余名师生开展专题宣讲,在各族青少年心中埋下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三是为社会群众“聚心”。纵深推进网络民族工作,《人民日报》《新甘肃》等中央、省、市媒体平台190余次报道永登县创建工作,2025年统战信息宣传工作在全市八区县中排名第二;创新开展“万屏点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百场万人”大宣讲、第22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60余场次,投用“石榴号”“团结号”公交车2辆,形成“点面结合、全域覆盖”的立体化宣教网络;深入挖掘和宣传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和模范集体城关第三小学、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城关镇武装部部长马佳、2025年甘肃省“最美家庭”王玉霞等各行业、群体模范人物与先进事迹,持续传播民族团结正能量,带动形成人人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人人争做民族团结模范的社会风尚。
社会联建,创共促发展新成效
坚持创建工作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动员各行业、各领域、各群体共同参与、共创共建,使创建活动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增强创建工作的实效性和创新性。一是实践阵地创新培育。紧跟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要求,进一步巩固提升12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位,2025年新增4个示范点位,串联起主城区“一廊一心一带一场三馆三园”矩阵,布设民族团结主题雕塑、座椅、拍照打卡点等近1200处,使各族群众在户外休闲娱乐、游玩放松时接受民族团结进步理念的熏陶和感染;精心培育民族团结小区活动角、“永登事·用心办”、村党史馆“石榴红”驿站等特色实践品牌,构筑各族群众可感、可知、可享的鲜活实践阵地。二是团结基础持续巩固。打造武胜驿民族美食一条街,培育永登县金牧清真食品有限公司等知名民族企业,顺利完成民乐乡八岭村、武胜驿镇武胜驿村村组道路硬化、柳树镇营儿村民族手工融合创新培训等4个少数民族发展任务项目,切实改善各族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推动民族手工业文化价值变现和商业可持续发展,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现实基础。三是基层社会有效治理。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全县185个村村规民约和11个社区居民公约,创新“民族团结+基层治理”模式,建立民族团结与社区治理互融共促“12345”工作机制。2025年前三季度,排查矛盾纠纷3570件,化解率达99.7%,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大众联谊,创团结交融新图景
全力营造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纵深推进“三项计划”,有效促进各民族和谐共生、互嵌共融,形成各族群众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携手奋进的生动局面。一是搭建“连心”桥梁。组织116名中小学生赴河西走廊、临夏州、甘南州开展“各族少年手拉手,石榴花开新时代”等青少年交流活动,8000余名中小学生参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等校外教育实体,开展“结对子”“手拉手”等跨区域交流活动30余次;着力打造西街社区、佳和园小区、香榭国际小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结合“我们的节日”,开展群众性强、形式多样的交往交流交融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厚植民族团结根脉。二是深化“十进”活动。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为深化创建工作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进军营政策宣讲及文艺汇演,组织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参加“齐栽民族同心树 共建民族团结林”义务植树活动等形式,引导各族各界群众自觉做民族团结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三是用好“文旅”平台。纵深推进“文体旅+民族团结”,创新“四季有节庆、月月有活动”模式,累计举办“石榴杯·陇原民族情”文化惠民演出、“浪漫永登·石榴花红”“石榴杯”羽毛球联谊赛、乒乓球赛等品牌活动120余场次。充分发挥“三喜爷爷”等网络名人效应和苦水玫瑰文化旅游节等品牌优势,打造“民族团结+文旅融合”精品旅游线路,在景区讲解、旅游服务和博物馆、文化馆等文化场所中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在润物无声中促使各族群众深植民族团结进步理念。
民族联心,创文化认同新篇章
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不断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交融的精神动力,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全面认同。一是活化利用历史文化。召开“挖掘土司文化瑰宝·助力民族团结创建”座谈会,深入挖掘鲁土司在促进甘青地区多民族融合中的历史价值,鲁土司衙门博物馆挂牌甘肃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举办《绚丽的彩陶》《边塞遗韵》等历史文化展览,通过永登出土的精品文物展现历史上民族文化交融故事,在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汲取民族团结奋进力量。二是传承弘扬非遗文化。揭牌成立6个非遗文化传习所,认定各级传承人15名。举办社火进城等各类非遗文化展演活动,让各族群众在感受“苦水高高跷”“永登太平鼓”“永登硬狮子舞”等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的魅力中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激发情感共鸣。三是创新演绎群众文化。梳理编纂《永登县创建全国民族团结示范县资料汇编(全6册)》,制作民族团结进步文创产品12类86款2.7万余件,高质量拍摄《永登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纪实片》。举办“美丽永登·石榴花红”网络书画展和“戏曲进乡村 文化下乡百村行”等各类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文艺活动700余场次,不断推动群众性文化活动创新开展,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团结凝心向未来,聚力发展共奋进。今后,永登县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聚焦创建力度、维度、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创建工作质效和水平,打造民族团结创建“升级版”,使各族干部群众更加自觉坚定地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永登实践新篇章!
来源:甘肃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