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抽动障碍关爱日由中国抽动障碍协作组于2020年首次倡议设立,将每年10月30日定为该纪念日,旨在提升社会对抽动障碍患儿的关注与理解,规范诊疗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我国儿童抽动障碍患病人数近1000万,学龄儿童患病率为3%-10%,且男孩发病率显著高于女孩,患儿
中国抽动障碍关爱日
10月30日 抽动障碍关爱日
抽动症掲秘
关注孩子的“怪动作”
点亮孩子健康童年
抽动障碍关爱日由中国抽动障碍协作组于2020年首次倡议设立,将每年10月30日定为该纪念日,旨在提升社会对抽动障碍患儿的关注与理解,规范诊疗并改善患儿生活质量 。我国儿童抽动障碍患病人数近1000万,学龄儿童患病率为3%-10%,且男孩发病率显著高于女孩,患儿常面临误诊、误解等困境。
抽动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正渐渐成为威胁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隐匿杀手”,却常被家长误认为是孩子在“搞怪”或“学坏”,从而延误了早期干预的宝贵时机。因此,深入了解抽动症的相关知识,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
01
什么是抽动症?
抽动症,全称为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肌肉抽动(肌肉不自主收缩)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神经生物因素、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抽动症可根据临床特点和起病时间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Tourette综合征。短暂性抽动障碍抽动症状在一天内多次发生,持续2周以上但不超过一年;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病程持续往往超过1年以上;Tourette综合征则起病常超过1年,是抽动障碍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类型。
02
特点:把握关键表现
(一)症状多样性
抽动症的症状主要分为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运动性抽动包括眨眼、皱眉、耸鼻、咧嘴、摇头、耸肩、甩手、踢腿等;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清嗓子、咳嗽、吸鼻、尖叫,甚至说出污秽词语(秽语综合征)。
(二)病程波动性先行
该病病程呈慢性波动性,多数患儿症状在青春期前后可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仍有半数以上可能持续至成年,甚至影响终身。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
(三)心理共病性
约半数的患儿共患一种或多种行为障碍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学习困难、强迫障碍、睡眠障碍、情绪障碍。
03
抽动症发病年龄
01.常见发病阶段
抽动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尤其是5至18岁的个体更为常见。其发病高峰期通常出现在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即5岁至12岁之间,10至12岁症状最严重,男孩明显多于女孩。
02.年龄与症状关联
随着年龄增长,抽动症的症状可能会发生变化。部分患者在青春期前后症状会逐渐减轻或消失,但也有患者的症状可能持续至成年,甚至影响终身。
04
孩子有抽动症如何应对
01.及时就医,科学诊断
一旦怀疑孩子有抽动症,家长应尽快带孩子前往正规医院神经内科或儿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观察症状表现、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来确诊。
02.心理支持,关爱陪伴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理解、关心和支持避免批评、指责或过度关注孩子的抽动症状,以免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缓解焦虑情绪。
03.科学护理,生活调理
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饮食,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孩子接触电子屏幕的时间,避免观看恐怖、刺激的影视作品。
04.积极配合,医护协同
如果医生建议药物治疗,家长应严格按照医嘱给孩子服药,定期复诊,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可配合医生开展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等综合干预措施,帮助孩子更好地控制抽动症状。
05.家校合作,共筑防线
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让老师了解孩子的病情,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理解、支持的学习环境。老师在学校要注意观察孩子的表现,及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引导。
05
小儿抽动症中医门诊
中医优势,专家一对一解惑
现代医学多以中枢神经系统镇静药物对症治疗,随着用药周期的延长,会出现反应迟钝,嗜睡,肝肾功能、药物耐受等系列问题,影响其依从性及疗效。
中医认为,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精神状态,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反之则易引起疾病。“阴亏阳躁”,神不宁、志无恒、情无常、性急躁,系由动静变化有所失制,阴静不足,阴不制阳,而阳动有余,阴阳失调所致,所以小儿此类疾病主要涉及心、肝、脾、肾四脏。小儿抽动症、多动症门诊结合小儿的病理生理特点,以调和阴阳,平肝熄风,益智宁神为基本法则,辨证施治,针对不同的患儿情况,对生活习惯培养给予指导,力争早日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战胜疾病。
门诊安排
时间
每周三,六下午
地点
北辰区中医医院
门诊楼二楼儿科诊区
王亚雷 儿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
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青年委员
天津市中医药学会儿科分会委员
天津市儿科质控中心委员等。
致力于研究矮小儿童生长发育工作,擅长运用中医药诊疗小儿呼吸及神经系统疾病。 擅长针药并重治疗小儿抽动症,多动症及相关神经系统疾病。
感谢观看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