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于人才,产业升级需要专业支撑,区域转型依赖智力赋能,无论是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提质,还是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挖掘,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与专业力量的深度参与。因此,能够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高校就得到了广泛的企业与地方青睐。
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于人才,产业升级需要专业支撑,区域转型依赖智力赋能,无论是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提质,还是文化传承中的价值挖掘,都离不开高素质人才与专业力量的深度参与。因此,能够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高校就得到了广泛的企业与地方青睐。
广州商学院与连州市大路边镇围绕校地合作开展的专题会议,为广东“百千万工程”注入了鲜活的高教力量。
此次合作给广州商学院带来了多维发展机遇。在实践育人层面,大路边镇的秦汉古道文化资源与农产品产业基础,为学校搭建了天然的“户外课堂”。艺术设计学院师生可在镇标设计、古道活化等实践中锤炼专业技能,电商专业团队能在助农直播、新媒体运营中验证教学成果,让学科交叉化、过程数字化等培养途径有了落地载体。
在成果转化层面,三方建立的专人对接机制,为学校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田野提供了便捷通道,使“广视野、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目标得到具象化检验,也让地方更多看到了该校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实践技能。
广州商学院赢得地方信任,根源在于其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的精准定位。学校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多年,构建起“新商科 + 泛 ICT 融合”的特色学科专业群41个本科专业中,电子商务、金融学等多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或特色专业,与地方产业需求高度契合。
近四年来,学生斩获省级以上奖项5624项,其中国家级515项,在华为 ICT 大赛、全国跨境电子商务技能竞赛等赛事中的佳绩,印证了实践教学的扎实成效。90%以上的历届就业率,更彰显了用人单位对其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
这种优势与地方需求形成了精准呼应,大路边镇打造“绿色低碳特色镇”需区域形象升级,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视觉标识系统构建能力恰好对症;该镇农产品 “出山”受阻,学校省级特色专业支撑的电商助农服务可直接破解难题。从秦汉古道活化到红色文化传承,从直播带货培训到新媒体运营指导,学校的专业布局与大路边镇的发展诉求形成了“供需匹配”的良性互动,这正是校地协同的核心价值所在。
高校服务地方不是单向输出,而是双向赋能。广州商学院以智力资源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实践,既为地方发展注入了动能,也为自身人才培养开辟了新路径。这种扎根区域、精准对接的合作模式,是该校众多合作范本之一,广商学生得到的多样化资源也能够更好地助力学生整体发展。
来源:薰薰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