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真正的历史爱好者,从不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而是热衷于探究“为什么”和“怎么样”。本次挑战,我们为你准备了25块“试金石”,它们专门针对那些你可能听说过,但未必能清晰阐述其来龙去脉的知识死角。
真正的历史爱好者,从不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而是热衷于探究“为什么”和“怎么样”。本次挑战,我们为你准备了25块“试金石”,它们专门针对那些你可能听说过,但未必能清晰阐述其来龙去脉的知识死角。
这不单纯是记忆力测试,更是对你历史知识体系完整度和深度的终极考验。准备好,来一场硬核的智力扫雷吧!
1、汉武帝时期,面对日益坐大的诸侯国,朝廷颁布了一项阳谋。它不费一兵一卒,就巧妙地将庞大的王国分割瓦解,最终彻底解决了对王国的威胁。这项堪称政治艺术的法令是?
A、削藩策
B、推恩令
C、附益法
D、酎金夺爵
2、 公元751年,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军队与新兴的阿拉伯帝国(黑衣大食)在中亚爆发了一场决定性战役。此战不仅改变了中亚的势力格局,还意外促成了中国某项重大技术的西传。这场战役是?
A、怛罗斯之战
B、俱战提之战
C、安史之乱
D、玄宗伐蜀
3、史书中描绘了一位汉代皇后,其舞姿曼妙,体态轻盈到仿佛没有重量,甚至能在他人的手掌上献舞,成为传说。这位以“掌上舞”闻名的美人是?
A、潘玉儿
B、赵飞燕
C、杨玉环
D、戚夫人
4、南朝一位皇帝将对佛教的信仰推向了极致,他竟四度放弃皇位,舍身入寺为僧,迫使大臣们用国库的巨额财富将他“赎回”。这位“皇帝菩萨”是?
A、隋文帝杨坚
B、清世祖顺治
C、女皇武则天
D、梁武帝萧衍
5、商鞅在秦国的变法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基础,但他本人却下场凄惨。在秦孝公死后,他被曾经支持他的新国君处以极刑。这位与商鞅有“师徒之实,君臣之名”最后却杀了他的国君是?
A、秦惠文王
B、秦武王
C、秦昭襄王
D、秦始皇
6、唐代府兵制的运作,依赖于“兵农合一”的社会基础。兵士们平日耕田,战时出征,这种模式使得唐初能够维持一支庞大而低成本的军队。支撑这种制度的经济基石是?
A、募兵制
B、均田制
C、租庸调制
D、两税法
7、“吾非相,乃摄也。”明朝万历年间,一位权臣在皇帝年幼时总揽朝政,以雷霆手段推行改革。这句话,便是他对自己“事实上の摄政者”地位的霸气宣告。这位首辅是?
A、霍光
B、曹操
C、严嵩
D、张居正
8、北宋与辽国在澶州城下达成了一份影响深远的和约。这份和约结束了双方长达数十年的战争,开启了百余年的和平,但宋朝需向辽支付“岁币”的条款,也使其在后世备受争议。这份著名的和约是?
A、海上之盟
B、绍兴和议
C、澶渊之盟
D、隆兴和议
9、为应对灵活凶悍的倭寇,明代将领戚继光创造了一种小型步兵战术阵型。该阵型分工明确,长短兵器结合,攻防一体,在东南抗倭战场上大放异彩。这一阵法名为?
A、八卦阵
B、鸳鸯阵
C、三才阵
D、却月阵
10、汉代选拔官员的察举制中,“孝廉”是最重要的科目。它所倡导的价值观,深刻地塑造了汉代社会风气。其中,“廉”字除了指品德廉洁,在当时更侧重于考察士人的哪种品质?
A、谦逊
B、勇敢
C、明察
D、诚信
1—10题的答案与深度解析1、答案:B、推恩令
解析: “削藩策”是硬碰硬的阳谋,容易引发激烈反抗(如七国之乱)。而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的“推恩令”则是一记杀人不见血的“阳谋”。它允许并鼓励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除嫡长子外的其他儿子们,让他们也成为列侯。这样一来,庞大的王国在几代人的时间内,就被合法地、和平地分解成无数个小块,再也无法形成与中央抗衡的力量,兵不血刃地解决了汉初以来的最大心腹之患。
2. 答案:A、怛罗斯之战
解析: 这场战役是东方大唐与西方大食两大帝国在中亚的唯一一次正面交锋。唐将高仙芝率领的精锐安西都护府军,因盟友葛逻禄部的临阵倒戈而遭遇惨败。此战虽然对唐朝的国力根本影响不大,但其文化意义却极其深远:被俘虏的唐朝工匠中包含了造纸工,他们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造纸术传入了阿拉伯世界,并最终经由阿拉伯人传遍欧洲,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程。
3. 答案:B、赵飞燕
解析: “掌上舞”的典故专指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史书记载她“身轻如燕”,传说她可以在水晶托盘上、甚至在人的手掌上翩翩起舞而身形不乱,以此形容其舞姿之曼妙和体态之轻盈。这份独特的技能,让她获得了汉成帝的专宠,但也为她日后悲剧性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4. 答案:D、梁武帝萧衍
解析: 南朝的梁武帝萧衍,早年是能征善战的开国君主,晚年却成为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菩萨”。他极度崇信佛教,曾先后四次宣布“舍身”同泰寺,脱下龙袍换上僧衣。每一次,都需要满朝文武动用上亿的国库钱财,举办隆重的仪式将他“赎回”。这种以国家财政为个人信仰买单的奇特行为,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5. 答案:A、秦惠文王
解析: 这位国君就是秦孝公的儿子嬴驷,即秦惠文王。商鞅变法虽然强秦,但也严重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其中就包括早年犯法被商鞅处罚过的太子嬴驷。因此,秦孝公一死,嬴驷即位,为了平息贵族的怨怒和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他必须拿商鞅开刀。最终,商鞅被处以车裂的酷刑。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惠文王虽然杀了商鞅,却完整保留了商鞅之法,体现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成熟与冷酷。
6. 答案:B、均田制
解析: 府兵制与均田制是相辅相成的两大支柱。简单的逻辑是:国家分给你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土地(均田制),你就有义务在需要时为国家服兵役(府兵制)。这种模式让唐初的士兵既是自给自足的农民,也是保家卫国的战士,保证了兵源的稳定和国家财政的低负担。一旦均田制因土地兼并而瓦解,府兵制也就失去了根基。
7. 答案:D、张居正
解析: 在万历皇帝朱翊钧冲龄即位之初,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帝师的身份,获得了太后和司礼监的支持,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掌舵人。他推行了“一条鞭法”等雷厉风行的改革。这句话正是他对自己权力和责任的清晰认知,他不仅是行政首长(相),更是代行皇权、监督百官的摄政者(摄),其权势和魄力在明代文官中无人能及。
8. 答案:C、澶渊之盟
解析: 公元1004年,辽国大举南侵,兵锋直抵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北宋朝野震动。在宰相寇准的力主下,宋真宗御驾亲征,稳定了军心。最终,双方在澶州签订和约,约定宋辽为兄弟之国,宋每年向辽支付“岁币”(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份和约虽然有“纳贡”之嫌,但它结束了双方数十年的拉锯战,换来了此后长达一百多年的和平,使北宋得以进入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
9. 答案:B、鸳鸯阵
解析: 戚继光发现,单个明军士兵往往不是精通刀法的倭寇的对手。为此,他独创了以12人为一小队的“鸳鸯阵”。阵中士兵各持不同武器,如最前方的藤牌手负责掩护,其后的狼筅手用带枝杈的竹竿扰乱敌人阵型,长枪手负责主攻,短刀手则负责近身格斗。这种强调协同作战的阵法,是系统对个体的胜利,有效克制了倭寇的优势。
10. 答案:C、明察
解析: 在汉代的语境中,“孝廉”的“廉”字,除了我们今天理解的“廉洁”之外,更深层的含义是“廉隅”,意指一个人有棱角、有原则、品行方正,能明辨是非、洞察善恶。因此,举“孝廉”不仅是考察道德模范,更是要选拔那些具备基本政治判断力和行政能力的未来官员。
11、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亲征瓦剌,结果在河北某地遭遇惨败,皇帝本人被俘,随行的数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这一历史事件是?
A、靖难之役
B、土木堡之变
C、夺门之变
D、己巳之变
1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北宋时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四川地区,一种名为“交子”的纸质凭证应运而生,并最终由政府接管发行。它最初诞生的直接原因是?
A、白银短缺
B、铜钱过剩
C、铁钱过于笨重
D、方便对外贸易
13、汉元帝刘奭因推崇儒家王道,与其父汉宣帝的法家霸道治国理念严重冲突,曾被其父痛心疾首地评价为“乱我家者,太子也!”导致汉宣帝如此评价的根本原因是担心太子会?
A、过于仁慈而导致大权旁落
B、更改祖制
C、引发宫廷政变
D、沉迷享乐
14、明代中后期,张居正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推行了一项重大的税制改革。它将各种名目繁多的税收和徭役统一折算成银两缴纳,大大简化了税制。这项改革被称为?
A、两税法
B、方田均税法
C、摊丁入亩
D、一条鞭法
15、汉朝的和亲公主解忧,在乌孙国历经三代君王,凭借其非凡的政治智慧,最终促成汉与乌孙联手,沉重打击了匈奴。她留在乌孙的随行侍女,后来也成为一位杰出的女外交家,被誉为“汉代第一位女外交官”。这位侍女是?
A、冯嫽
B、淳于衍
C、义姁
D、王媪
16、清朝雍正皇帝时期,一项深刻影响后世的税制改革开始推行。它将沿袭数千年的人头税(丁税)正式并入财产税(田亩),实现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承诺。这项改革是?
A、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B、火耗归公
C、摊丁入亩
D、改土归流
17、汉末群雄袁术,在得到传国玉玺后,于公元197年悍然称帝,国号“仲家”。他的这一行为,不仅使他成为众矢之的,其称帝的合法性也因一个关键缺陷而备受质疑。这个缺陷是?
A、未获献帝禅让
B、血统不够高贵
C、地盘太小
D、未定都洛阳或长安
18、西晋文人左思的《三都赋》引发“洛阳纸贵”,成为千古佳话。这部赋描绘了三国时期魏、蜀、吴的都城。其中,不包括下列哪座城市?
A、邺城
B、成都
C、建业
D、许昌
19、唐朝中期,随着均田制的瓦解,以征发兵士和实物为主的“租庸调制”难以为继。宰相杨炎为此推行了新的税法,改以资产为主要征收标准,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这项在中国税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是?
A、一条鞭法
B、青苗法
C、两税法
D、方田均税法
20、汉代侯爵中,“冠军侯”因霍去病而闻名,是代表军功巅峰的县侯。而关羽的“汉寿亭侯”则属于亭侯。在县、乡、亭三级列侯之下,还有一种只有名号而无具体封地的侯爵,是?
A、都亭侯
B、关内侯
C、乡侯
D、都乡侯
11. 答案:B、土木堡之变
解析: 1449年,年轻的明英宗朱祁镇在宠信的宦官王振的蛊惑下,不顾群臣反对,率领号称五十万(实则二十余万)的京营精锐亲征蒙古瓦剌部。由于指挥失当、后勤混乱,明军在怀来土木堡一带被瓦剌军包围,几乎全军覆没,英宗本人被俘。此役使明朝开国以来建立的军事勋贵集团损失殆尽,是明朝国力从鼎盛走向衰落的标志性事件。
12. 答案:C、铁钱过于笨重
解析: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因铜矿稀少,主要使用铁钱。但铁钱价值极低,导致大宗交易极为不便。史载“一千钱重二十五斤”,买一匹布可能需要用一整车铁钱去交易。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成都的十六家富商联合创办了“交子铺”,发行一种可以随时兑换成铁钱的纸质凭证,这便是“交子”的雏形。
13. 答案:A、过于仁慈而导致大权旁落
解析: 汉宣帝刘询是一位从民间崛起的务实帝王,他深知治国必须“王道”与“霸道”并用,即儒家的德政与法家的刑罚相结合。而太子刘奭却是纯粹的儒家信徒,性格柔仁。宣帝担心,太子这种过于理想化的“纯儒”思想,在即位后必然会导致对权臣、外戚、宦官的过度宽容,最终使得皇权被架空,刘氏江山不稳。后来的历史不幸验证了他的担忧。
14. 答案:D、一条鞭法
解析: 这项改革是张居正最重要的经济举措。在此之前,明朝的赋役制度极其复杂,有田赋、力役、土贡等上百种名目。一条鞭法将所有这些赋役进行整合,统一“计亩征银”,即将所有杂项折算成白银,然后按田亩大小进行征收。这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了征收,也促进了明朝商品经济和货币白银化的发展。
15. 答案:A、冯嫽
解析: 冯嫽是解忧公主的随嫁侍女,她不仅是公主的得力助手,其本人也极具政治才能。她通晓汉与乌孙的语言文化,嫁给了乌孙的右大将,在乌孙上层社会中有极高的威望。在解忧公主年老回国后,冯嫽继续留在乌孙,以“冯夫人”的身份,多次代表汉朝和乌孙进行外交斡旋,处理继承人危机,是名副其实的“汉代第一女外交官”。
16. 答案:C、摊丁入亩
解析: 这是清代最重要的税制改革,由康熙年间提出,在雍正年间全面推行。它废除了中国实行了两千多年、以“人头”为单位征收的丁税,将其总额固定下来,然后摊派到全国的田亩之中,随田赋一并征收。从此,国家的税收主要来自土地而非人口,客观上放松了对人口的控制,导致了清朝中期以后人口的爆炸式增长。
17. 答案:A、未获献帝禅让
解析: 在汉末的政治游戏中,虽然汉献帝已是傀儡,但“汉朝天子”的名号依然是重要的政治资产。袁术在未经过汉献帝“禅让”这一合法程序的情况下,仅凭个人野心和一块真假莫辨的玉玺就悍然称帝,在法理上属于“篡逆”,自然无法得到当时仍心向汉室的各路诸侯和士大夫的承认,最终落得众叛亲离的下场。
18. 答案:D、许昌
解析: 左思的《三都赋》分别描写的是:曹魏的都城邺城(《魏都赋》)、刘备蜀汉的都城成都(《蜀都赋》)和孙权东吴的都城建业,即今天的南京(《吴都赋》)。许昌(时称许都)虽然是汉献帝的所在,也是曹操的政治大本营,但在名义上是汉朝的都城,而非曹魏的“国都”,因此并未被列入《三都赋》的描写对象。
19. 答案:C、两税法
解析: 安史之乱严重破坏了唐朝的户籍和土地制度,使得以人丁和土地为基础的“租庸调制”无法再执行。为此,宰相杨炎在公元780年推行“两税法”。其核心是改变征税标准,不再按人丁,而是主要按家庭拥有的土地和财产来计税;同时改变征税时间,一年分夏、秋两次征收。这标志着中国古代税收制度从以人丁为主向以财产为主的重大转变。
20. 答案:B、关内侯
解析: 汉代完整的列侯体系分为四级:最高的是县侯(如冠军侯),有整个县的封地;其次是乡侯(如武乡侯),有乡级的封地;再次是亭侯(如汉寿亭侯),有亭级的封地。而在这三级之下,就是“关内侯”。这是一个只有爵位、食邑户数和荣誉,却没有具体封地的虚封侯爵,地位在所有列侯中是最低的。
21、《三国志》评关羽“威震华夏”,特指其在襄樊之战中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的赫赫战功。当时,曹操集团的哪位重要谋士,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迁都、并提出“联孙抗关”策略的人?
A、司马懿
B、蒋济
C、程昱
D、满宠
22、“何不食肉糜”这句荒唐之言,使西晋惠帝司馬衷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这句话背后,反映了西晋皇族与底层社会脱节到了何种骇人听闻的程度。当时,引发大规模饥荒的直接原因是?
A、天灾频发
B、八王之乱
C、五胡乱华
D、土地兼并严重
23、“五胡乱华”中的“五胡”通常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其中,羯族由石勒建立后赵政权,一度称霸北方,但这个民族最终在残酷的民族仇杀中,被另一位雄主下令屠戮殆尽,几乎从历史上消失。这位雄主是?
A、苻坚
B、慕容垂
C、冉闵
D、拓跋珪
24、安史之乱中的香积寺之战,唐军与叛军在半日之内斩首六万,战况之惨烈堪称冷兵器时代的“绞肉机”。此战唐军得以获胜,除了郭子仪等将领指挥得当,哪支少数民族的骑兵发挥了关键的冲阵作用?
A、回鹘
B、吐蕃
C、契丹
D、突厥
25、文臣谥号中,以“文正”为至高无上之荣誉,非品行、功业、文章三不朽者不得与。历史上获此殊荣者寥寥无几,如范仲淹、曾国藩。那么,在“文正”之下,同样是极高美谥,常授予正直刚烈、敢于犯颜直谏的名臣的谥号是?
A、文贞
B、文成
C、文忠
D、文毅
21. 答案:A、司马懿
解析: 襄樊之战时,关羽兵锋之盛,让曹操集团深感恐惧,曹操本人甚至提出了迁都以避其锋芒的想法。此时,司马懿与蒋济一同站出来反对。司马懿更是提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宏大战略:他精准地分析了孙权与刘备貌合神离的关系,建议曹操一方面稳住正面战场,另一方面派人联络孙权,允许孙权偷袭关羽的后方荆州。此计最终成功,直接导致了关羽的败亡。
22. 答案:B、八王之乱
解析: 虽然天灾和土地兼并是古代饥荒的常见原因,但西晋惠帝时期那场席卷全国的大饥荒,其最直接的导火索是“八王之乱”。这场由司马氏皇族内部为争夺权力而引发的长达16年的残酷内战,彻底摧毁了中国北方的农业生产,导致“中原萧条,千里无烟”,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最终在饥荒中死去。
23. 答案:C、冉闵
解析: 冉闵是十六国时期冉魏政权的建立者。在后赵政权崩溃后,作为汉人的冉闵利用当时的民族矛盾,颁布了著名的“杀胡令”,对居住在中原的羯族及其他胡人进行了残酷的大规模报复性屠杀。据史书记载,此役过后,曾经盛极一时的羯族几乎被灭族,从此在历史上销声匿迹。
24. 答案:A、回鹘
解析: 在香积寺决战中,唐军的步兵阵线一度被叛军的猛攻所动摇。关键时刻,作为盟军的回鹘骑兵从侧翼发动了毁灭性的冲锋,其强悍的冲击力瞬间撕裂了叛军的阵线,引发了全面的崩溃。可以说,回鹘骑兵是此战获胜的决定性力量。但作为代价,战后唐军也默许了回鹘人对收复的长安城进行了劫掠。
25. 答案:A、文贞
解析: 在谥号体系中,“文正”是文臣的最高荣誉,代表着完美的人格和不朽的功业。而在其之下,“文贞”也是一个极高的美谥。“贞”字有忠贞、坚定、正直之意。这个谥号通常授予那些品格高尚、对君主忠心耿耿,并且敢于犯颜直谏、坚持原则的国之柱石。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唐太宗时期的名相魏征,他的谥号即为“文贞”。
这次的“扫雷”行动,您战果如何?是否有哪些题目恰好击中了您的知识盲区?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得分与思考,让我们在探寻历史B面的道路上,共同进步!
来源:明哥聊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