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博主泰勒·奥利维拉,这次在印度栽了个大跟头,11月初他穿着全套白色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出现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古马塔普拉村的戈尔哈巴节现场。[熊吉]
美国博主泰勒·奥利维拉,这次在印度栽了个大跟头,11月初他穿着全套白色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出现在印度卡纳塔克邦古马塔普拉村的戈尔哈巴节现场。[熊吉]
这个流传了数百年的传统节日上,村民们正在互相投掷干牛粪块,祈求来年好运,奥利维拉在社交媒体上给这个节日起了个名字“扔屎节”,还配文“这是我经历过最恶心的事”。
视频发出后,印度网友的反应比他想象的激烈得多,一份要求封禁他账号的请愿书,两小时内就收到了10万个签名。
奥利维拉回到村里想继续拍摄,村民们已经等在那里,几个年轻人直接把他按进了牛粪堆里,让他“好好感受”一下他口中的“恶心”。
事情闹大后奥利维拉在推特上发了道歉,有人翻出了他之前的视频,发现这不是他第一次用类似方式“记录”印度文化。
在印度教信仰里,牛是神圣的动物,牛粪在当地人眼中不是污秽物,而是神的恩赐,象征着丰收和净化。
戈尔哈巴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库鲁巴部落,村民相信通过投掷晾干的牛粪块可以驱除厄运,他们信奉的比瑞什瓦拉斯瓦米神,传说就诞生在牛粪之中。
奥利维拉的防护服和嘲讽态度,在村民看来就像是在说“你们的信仰很脏”,一位参加节日的村民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说:“他可以不参加,可以不理解,但他不能侮辱我们祖先传下来的东西。”
这场冲突的本质,是两种文化观念的直接碰撞,奥利维拉看到的是卫生问题,村民守护的是精神信仰。
视频的高播放量证明了这种“文化冲击”内容有市场,但当地旅游局不得不发声明,要求前往参加节日的外国游客“展现基本的文化尊重”。
牛粪在印度确实有实用价值,农村地区用它做燃料、肥料,甚至建筑材料,近年来还发展出了“牛粪经济”,生产牛粪制成的纸张、餐具等产品。
在全球化时代内容创作者确实有记录不同文化的权利,但“记录”和“消费”之间的界限在哪里?当文化差异被当作流量密码时,受伤的不仅是被拍摄者,还有跨文化理解的可能性。
有些东西不是穿上防护服就能隔绝的,互联网记住了他的嘲讽,也记住了古马塔普拉村民们的反击,在那堆牛粪里,他失去的不只是体面,还有作为一个内容创作者最基本的素养对他人信仰的尊重。
针对美国博主体验印度“泼粪节”引发的风波,网友们在评论区展开了热烈讨论。
“好家伙,这节日真是‘有味道’的视频!不过话说回来,人家几百年的传统,肯定有人家的道理,咱们看个热闹就行,没必要上纲上线。”
“在印度教文化里,牛是神圣的,牛粪代表祝福和净化,咱们觉得难以接受,但对他们来说是神圣的仪式,还是得给予基本的尊重。”
“尊重文化差异没问题,但公共卫生安全也不能忽视啊!新闻里都提到有几百人中毒和检测出病原体了,这万一引发大规模疾病可咋整?”
“理解传统,但传统是不是也可以与时俱进?在保证安全健康的前提下进行,或许能让更多人了解和接受这个节日。”
“这美国博主也算是个‘勇士’了,这体验绝对终身难忘!要是我,估计也得溜,但这经历确实独特。”
“现在居然还有‘泼粪节VIP旅游套餐’了,真是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好奇真的会有人专门报名去体验吗?”
“这件事其实是个很好的跨文化沟通案例,博主穿着防护服去,本身就像一种‘隔离’和‘排斥’的姿态,容易引发当地人的不满,体验异文化,或许首先得放下身段,尝试真正去理解,而不是带着优越感去‘猎奇’。”
你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特色鲜明的传统节日,你是会更看重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还是会更担心健康安全问题呢?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真实想法和理由!
信源:环球时报
来源:观文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