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迎来新战场!美国800亿美元押注核电,争夺AI时代供电权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9:07 1

摘要:AI的爆发式增长,正让电力系统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美数据中心耗电预计将占全国总用电量的9%,相当于400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

你有没有想过,ChatGPT每次回答问题的背后,可能消耗了一个家庭几天的用电量?

当全球科技巨头都在拼命训练更强大的AI时,一个残酷的现实浮出水面:电不够用了。

最近,美国政府联手资本巨头砸下8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800亿元),紧急启动新一代核电站建设计划。

这不仅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后的首个能源大动作,更像一场针对AI“电力饥渴症”的抢救行动——电力的战争,已经悄悄打响。

AI的爆发式增长,正让电力系统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美国能源部数据显示,2025年全美数据中心耗电预计将占全国总用电量的9%,相当于400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

更棘手的是,传统电网根本跟不上AI算力的膨胀速度:新建一个风电站需3年,太阳能电站需2年,但AI企业的需求往往是“明年就要”。

高盛报告指出,2030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可能比2023年暴增175%,相当于德国全年用电量的1.5倍,这种危机已从预测变成现实。

今年9月,亚马逊在弗吉尼亚州的数据中心因电网过载被迫限电运营;同月,得克萨斯州AI创业公司Lambda Labs因电价飙升,不得不将模型训练推迟到电价较低的凌晨进行。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10月的行业会议上直言:“AI的下一道门槛不是芯片,是电。”

面对电荒,美国选择押注核电——这种能量密度是太阳能1000倍的基荷能源,800亿美元投资将重点部署两种技术:一是西屋电气的eVinci微堆,这种卡车大小的“核电池”可放在数据中心旁直接供电;二是浮动核电站,由英国COREPOWER公司设计,计划2029年商运,直接为沿海数据中心供电。

资本早已闻风而动,今年10月初,谷歌联合杜克能源重启爱荷华州杜安·阿诺德核电站,签下25年购电协议;微软则投资30亿美元升级宾夕法尼亚州三里岛核设施。

更值得关注的是,OpenAI创始人奥尔特曼投资的核裂变公司Oklo,近期宣布与云服务商CoreWeave合作,计划2027年前部署10个微型反应堆,这些案例显示,科技公司正从“用电方”变身“供电场”主导者。

核电提速并非没有阻力,忧思科学家联盟专家指出,计划重启的杜安·阿诺德核电站与福岛核电站采用相同设计,且曾在2020年遭风暴严重损毁。

但AI算力竞赛的紧迫性,让监管天平倾向“加速通过”:美国核管会近期简化了小型堆审批流程,将许可周期从7年压缩至3年。

这场能源博弈还牵动全球产业链,加拿大铀矿巨头卡梅科已与美国签订长期供铀协议;西屋电气则加速研发耐事故燃料,计划2026年量产,有分析师称,美国试图通过核电技术输出主导下一代能源标准,正如其在芯片领域的地位。

当AI的智力革命遇上能源的物理极限,核电成了破局的关键钥匙,尽管争议犹在,但全球科技巨头已用真金白银投票:未来十年,谁掌握稳定高效的能源,谁才能主导智能时代,这场800亿美元的豪赌,或许将重新定义人类技术的边界。

来源:文渊的历史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