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条提问时,后台数据已经替我回答:第七次,刚好卡在哈佛说的安全线上。
“今天第几次想他了?
”
刷到这条提问时,后台数据已经替我回答:第七次,刚好卡在哈佛说的安全线上。
再冲动一点,催产素就超标,人就要往失眠那端滑。
可数字归数字,真堵在胸口的那团东西,压根不听论文指挥。
有人把思念折成纸船,漂进对方的微信聊天框;有人把同一分钟的落日裁成两张屏保,一张留在北京,一张飞广州。
最狠的是00后,直接手写体电子信,63%的人选了“假墨水”,字迹抖得像真钢笔,骗过眼睛,也骗过自己——好像真的闻到纸味。
科技也没闲着。
CES展上那件拥抱衣,一按按钮,袖口的气囊就模仿心跳,咚咚咚,像隔着八百公里的胸腔。
展商说2024还能加上体温,36.7℃,不高不低,刚好是地铁里靠在他肩头的温度。
可现场排队试穿的女生,套上三秒就摘了。
她原话:像被陌生人拍肩,触感对了,气味不对。
于是大家又回到最老土的那招——倒数日期。
日历上画圈,红笔涂成实心,一天薄一点,像削铅笔,削到最后一截,人就出现在眼前。
中间那段空窗怎么熬?
把“想”转成“做”。
想他一次,就写一行字;想他两次,就去跑两公里;想他三次,把冰箱里的酸奶喝完,空盒垒成塔,拍给他看——你看,我没空憔悴,我在攒瓶盖。
真别小看这种傻动作。
大脑分不清真假行动,它只认节奏:当你把“想”拆成“做”,催产素就被代谢成多巴胺,人就能睡整觉。
当然,也有人失手。
闺蜜上星期半夜发我语音,嗓子沙哑:第十三天没消息,我快把微信步数刷到五万了,还是睡不着。
我回她:那就允许自己破功一晚,把歌单里所有失恋情歌拖到同一列表,顺序播放,哭到三点,第二天再重新计数。
别怕数字归零,思念本来就不是线性工程。
说到底,远程恋爱拼的不是高科技,是节奏感。
像打羽毛球,你一下,我一下,球别掉地,就能一直打。
最怕谁偷偷加力,把球打到场外,另一个人捡不到,就只能干站着,把想念打成死结。
所以,如果你也在数日子,不妨今晚试一把:
把想他的七次拆成七件小事,写完最后一条,就把手机扔进抽屉,去厨房煎一只蛋,焦边也行,溏心也行。
蛋香升起来的那秒,你会发现,思念没消失,只是换了个形状——从砸在胸口的大石头,变成锅里轻轻“呲”的那声。
明天醒来,日历又薄一页,你照样活着,他也一样。
等到见面那天,把七件小事攒成一张清单,塞给他:
“喏,这是我替你过的七天。
”
他一张一张翻,你就偷看他指甲缝里是不是也藏着你的落日。
来源:饿龙咆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