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项目从亏损到盈利:某景区靠“数字化+电商”,淡季补70%营收缺口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18:11 1

摘要:在农文旅行业,“旺季赚吆喝,淡季喝西北风”是多数项目的通病。位于浙西山区的青山农场,曾深陷这样的困境:每年5-10月靠果蔬采摘、田园观光撑起全年营收,可一入冬,山路湿滑、作物休眠,客流量直接暴跌,营收缩水70%,员工工资、场地维护成本却一分没少,连续三年都在淡

在农文旅行业,“旺季赚吆喝,淡季喝西北风”是多数项目的通病。位于浙西山区的青山农场,曾深陷这样的困境:每年5-10月靠果蔬采摘、田园观光撑起全年营收,可一入冬,山路湿滑、作物休眠,客流量直接暴跌,营收缩水70%,员工工资、场地维护成本却一分没少,连续三年都在淡季面临亏损压力。

旺季:“认养+文旅”锁客,客流客单双爆发

对农文旅项目来说,旺季的核心不是“拉新”,而是“留客”——把一次性游客变成复访常客,才能让营收稳涨。该景区靠软件的共享菜园、民宿预订、活动报名三大模块,搭起了“认养+体验”的绑定模式,精准击中城市家庭需求。

他们推出“20㎡共享菜园+3晚民宿”季度套餐:用户认养后,能通过可视化监控随时看蔬菜长势,想打理作物可直接预约农场行程;每周还靠活动报名模块搞农耕体验、亲子手工、田园烧烤这类主题活动,甚至联动周边景区,用景区票务模块打包“菜园打理+景区游玩”联票。

既让孩子接触自然、收获绿色蔬菜,又能低成本度假,这样的组合拳效果很明显:旺季客流量涨了60%,认养用户复访率达75%;“共享菜园+民宿+活动”的套餐客单价,比单纯采摘观光高了80%,旺季营收直接翻倍。

淡季:“数字化+电商”补位,线上营收挑大梁

淡季的破局关键,是跳出“靠场地引流”的局限——把景区资源变成可线上流通的产品,就能把“淡季”转成“电商旺季”。该景区用软件的短视频营销、直播电商、农特商城模块,搭起了线上销售链路。

一到冬天,农场就用短视频拍大棚养护、腊肉制作、笋干晾晒的日常,真实田园场景很容易圈粉;每周开2场直播,主播带着镜头进菜园、加工车间,讲农产品种植故事和加工工艺,直播间直接上架干货礼盒、腌制食品,用户下单后还能通过农产品溯源模块查全程信息,买得更放心。

他们还靠礼品卡、农场大礼包功能推“春节团圆大礼包”“企业福利礼品卡”,给认养用户专属折扣;甚至用多商户体系引入周边村镇的手工艺品,丰富商城品类。数据显示,淡季线上营收占比达60%,其中礼品卡和加工品销量超一半,彻底补上了线下客流的缺口。

裂变:“代理+合伙”拓客,淡季新客稳增30%

不管淡旺季,持续有新客进来才是盈利的根本。该景区靠软件的代理商体系、合伙人体系,搭了个全域分销网络——让别人帮自己“拉客”,淡季新客仍能每月涨30%。

他们找本地旅行社、亲子教育机构、社区团购平台当代理商,给15%-20%的销售额分润,鼓励这些合作方推共享菜园套餐、民宿预订;同时搞合伙人体系:认养用户成功推荐新用户,就能领3个月免费民宿入住,或等价农产品奖励。

更省心的是,农场用内容营销模块生成带分销二维码的图文、短视频,代理商和合伙人直接转发到社群、朋友圈就行——用户扫码能下单或认养,佣金自动结算。不用花大额推广费,靠“线下资源联动+线上裂变”,淡季也能拿到精准客源。

如今的景区,早不用“看季节脸色”了。这背后的核心不是简单的“农业+旅游”,而是靠数字化工具打通了“认养、体验、销售、裂变”的全链路——农文旅项目想破“淡旺季魔咒”,这或许是个可复制的方向。

来源:春哥聊小程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