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动各县(市、区),系统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协同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全域推动美丽河湖建设。
编者按: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载体。温州市生态环境局联动各县(市、区),系统推进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协同治理,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全域推动美丽河湖建设。
温小保现推出专栏“美丽河湖进行时”,带您一同走进温州各地河湖,领略“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治理新画卷。
作为文成人民的母亲河,泗溪河发源于南田镇十源金竹垟,流经百丈漈镇篁庄村汇入天顶湖(百丈漈水库),最终注入飞云江。如今的泗溪河,不仅延续着千百年的生命脉络,更焕新为一条清波映绿的生态廊道、一条赋能山城的富民之河。
近年来,文成县坚持系统治理、科学调度、智慧监管、融合发展相结合,全面推进泗溪流域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有效带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实现了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协同共进,成功绘就“水清、岸绿、业兴、民惠”的幸福画卷。
百丈漈水库照片
铁腕控源截污 筑牢水质生命线
治理河湖,必先根治污染。文成县从源头为泗溪河“刮骨清毒”,国控断面水质跃升至Ⅱ类,一泓碧水成为治理成效最有力的见证。
强化行业专项整治,严格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控。落实工业企业准入清单,全面禁止涉水污染的工业企业入驻。围绕工业污染突出问题,制定“一企一策”,推动企业升级治污设施。严格划定并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与限养区制度,推动百丈漈等乡镇生态养殖小区开工建设。
全面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累计投入近10亿元用于污水管网建设与改造,建成污水管网233公里,实现全域排水管网雨污分流和污水处理设施高效运维,规范设置河湖排水口与取水口,杜绝污水直排、偷排、漏排。
完成南田垃圾焚烧场及百丈漈生活垃圾填埋场主体工程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厕所636座。成功整治南田、百丈漈、二源三个乡镇农业面源污染5000余亩,重点针对茭白种植等农业活动实施生态化管控。
科学“生态修复” 重塑河湖生命力
持续推动岸绿景美,着力恢复河湖内在生命力,泗溪河自然岸线率稳定在79%,一条条“绿色脉络”沿河延伸。
推进生态缓冲带建设,完成河道治理1.5公里,改造提升生态护坡1.5公里、滨水慢行道3公里,新增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有效改变了泗溪县城段硬质护岸为主的岸线形态,显著增强了岸线的生态性与亲水性。
全面增强水系连通性与水体流动性,在堰坝建设中科学设置鱼道,保障鱼类洄游畅通。因地制宜配置本地植物群落,增强岸线生态功能与鸟类栖息适宜性。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在泗溪河、百丈漈水库等重点公共水域持续投放鳙鱼苗60余万尾,通过“放、养、护”综合措施改善河道生境。
系统构建生态流量保障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文成县小水电清理整改“一站一策”工作方案》,依托科学调度与实时监管,保障生态水量稳定下泄,有效维护河道水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泗溪河道水生植物
构建“智慧体系” 赋能长效监管力
美丽河湖,建好更要管好。文成县用一套“智慧+”组合拳,为泗溪河装上了“天眼”与“大脑”,推动河湖管理从“人海战术”到“智慧巡管”转变。
全面压实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县级牵头、乡镇执行、村为依托”的三级河长制工作体系,清晰界定各部门职责,做好统筹协调、监督考核与长效管理,形成多部门协同共治、责任共担的治理新格局。
科学精准施策,严格制定并实施“一河一策”方案。强化涉河活动社会监督,结合水政执法、河道巡查、生态环保督察等多元渠道,组织镇村两级全面巡河,严格排查违法违规行为,形成“发现-处理-复核”的管理闭环。
强化智慧监管,构建全天候、立体化监测网络。科学合理布设水文与水质监测点,实现泗溪重点河段视频监控全覆盖。综合运用无人机巡河、遥感影像分析等技术手段,实施全河段动态智能巡管,全面提升河湖监管的精准度与响应速度。
泗溪沿岸摄像头与视频监控记录
推动“生态富民” 激活发展内生活力
治理的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共享生态红利。得益于“百丈漈景区现象级IP营销”和全县23个涉水项目的带动,2024年,文成县实现旅游总收入52亿元,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共赢共荣。
精心打造“伯温故里·天然文成”文旅品牌,构建以刘伯温故里国家5A级景区为核心、百丈漈瀑布群为IP引领的水文化标识体系。深化瀑布景观开发、开展“明潮考神季”等特色活动,刘伯温故里景区年接待游客提升至120万人次,门票收入增长至3688万元,成功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
系统建设“百丈漈环湖产业带”,成功招引包括4个10亿元以上项目和4个省“152”工程在内的重大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其中,总投资108亿元的天顶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已被列入省重大产业示范,项目全面运营后,预计可新增就业超万人、年吸引游客500万人次。
积极发展生态富民项目。百丈漈镇长塘村依托优质水环境,开发大月湾生态休闲乐园,年吸引游客35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收入1500万元;南岸簧庄村打造“民宿村”品牌,建成民宿28家、大型酒店2家,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80万元。同时向百丈漈水域周边5个村支付养鱼承包费,并持续投放鳙鱼苗60余万尾,走出了一条“以水养水、生态富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