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III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都会陷入一个两难:明明知道基于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能降低复发风险,但又怕承受不必要的副作用——恶心、神经毒性、免疫力下降这些反应,常常让治疗变成“遭罪”。更无奈的是,医生也没法精准判断谁真的需要强化疗、谁其实不用“硬扛”,导致不少人白
很多III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都会陷入一个两难:明明知道基于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能降低复发风险,但又怕承受不必要的副作用——恶心、神经毒性、免疫力下降这些反应,常常让治疗变成“遭罪”。更无奈的是,医生也没法精准判断谁真的需要强化疗、谁其实不用“硬扛”,导致不少人白受了苦,却没得到更多获益。
不过最近,《自然·医学》刊登的一项重磅3期临床试验,给这个难题找到了新解法——循环肿瘤DNA(ctDNA),这个能探测体内“微小残留癌细胞”的“分子雷达”,居然能指导肠癌治疗:术后测不到ctDNA的患者,就算用强度低一点的治疗,效果也不差,还能少受化疗的罪;而测到ctDNA的患者,就算加强化疗,也没得到预期的好处。
这项名为DYNAMIC-III的试验,由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Jeanne Tie教授团队牵头,在澳加两国66个中心纳入了1002名III期结肠癌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靠ctDNA指导治疗,另一组按常规指南做标准治疗。ctDNA指导组的规则很简单:术后5-6周测ctDNA,阴性就降级治疗(比如减少奥沙利铂用量),阳性就强化治疗;标准组则不管ctDNA结果,该怎么治就怎么治。
随访近4年(平均47个月)后,结果特别清晰:ctDNA简直是“复发风险预言家”——72.5%的患者(702人)ctDNA阴性,他们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高达87%;而ctDNA阳性的患者(259人),3年无复发生存率只有49%,差了快一倍。更关键的是,ctDNA阴性患者用降级治疗的效果,和标准治疗几乎没差:降级组3年无复发生存率85.3%,标准组88.1%,这个差异在统计学上不算显著,却能明显减轻患者负担——治疗相关的住院率和严重副作用发生率,降级组只有6.2%,比标准组的10.6%低了不少,相当于少挨了化疗的“苦”,疗效却没打折扣。
反过来,ctDNA阳性的患者就没那么幸运了:本来以为强化治疗能降低复发风险,结果2年无复发生存率反而比标准组还低——强化组51%,标准组61%,而且这个差异也不显著。更值得注意的是,ctDNA阳性患者里,ctDNA水平越高,复发风险越大;如果治疗后ctDNA还是阳性,3年无复发生存率最低只有14%,但要是能把ctDNA“清零”,生存率能飙到79%,这说明“清除残留癌细胞”才是关键,而不是单纯加化疗强度。
这项试验其实给肠癌治疗指了三条明路:第一,ctDNA不只是“阳性/阴性”这么简单,结合它的数量和治疗后的变化,能更精准判断患者的复发风险;第二,ctDNA阴性的患者,完全可以尝试降级治疗,尤其是低危人群,既能省劲儿又能保疗效,未来要是能把ctDNA检测的灵敏度再提高点,减少“假阴性”,效果可能更好;第三,ctDNA阳性的患者,现在的强化化疗方案不管用,得赶紧找新办法,比如加靶向药、免疫药,而不是在“加化疗剂量”上死磕。
简单说,以后肠癌治疗可能不用“一刀切”了:靠ctDNA筛出低风险患者,让他们少受化疗罪;给高风险患者找更有效的新方案,这才是更聪明的抗癌思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用于医学科普交流,不构成任何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用药指导。文中提及的ctDNA指导结直肠癌治疗方案仍需结合患者个体病情、肿瘤分期、身体耐受度等因素,由正规肿瘤专科医院结直肠外科或肿瘤科专业医生综合评估后确定。ctDNA检测技术的灵敏度、特异性及临床应用规范仍在持续完善中,请勿依据本文内容自行决定治疗方案或检测项目,以免延误病情或引发健康风险。
参考文献:
1. Tie J, et al. ctDNA-guided adjuvant therapy in stage III colon cancer: results from the phase 3 DYNAMIC-III trial[J]. Nature Medicine, 2025, 31(10): 2289-2300.
2. 奇点肿瘤探秘编辑部. 循环肿瘤DNA(ctDNA)在结直肠癌精准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解读DYNAMIC-III 3期临床试验[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5, 28(9): 821-827.
3.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结直肠癌学组. 循环肿瘤DNA检测在结直肠癌辅助治疗决策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5版)[J]. 中华肿瘤杂志, 2025, 47(9): 865-872.
来源:俞林鑫心理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