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8日,汇丰银行三季度财报一出炉就乱了套:税前利润从去年同期的85亿美元跌到73亿美元,足足降了14%。让这家百年银行利润“跳水”的不是当下的市场风浪,而是一桩17年前的旧案:伯纳德·麦道夫的庞氏骗局余波。为应对相关诉讼,汇丰一口气计提11亿美
2025年10月28日,汇丰银行三季度财报一出炉就乱了套:税前利润从去年同期的85亿美元跌到73亿美元,足足降了14%。让这家百年银行利润“跳水”的不是当下的市场风浪,而是一桩17年前的旧案:伯纳德·麦道夫的庞氏骗局余波。为应对相关诉讼,汇丰一口气计提11亿美元拨备,相当于直接从利润里划走78亿人民币“备用金”,这成了压垮业绩的关键稻草。
究竟是什么样的骗局,能让一家百年金融巨头在多年后依然“出血”?我们不妨把时钟拨回到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前夕,甚至更早,去了解那个被媒体称为“华尔街吸金恶霸”的麦道夫。
他从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编织一张精心设计的谎言之网,本质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用新投资者的钱去支付老投资者的“收益”。这套把戏玩了几十年,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市场崩溃,他的资金链才断裂,骗局的真面目也随之大白于天下。
这场骗局波及甚广,涉案金额高达650亿美元,坑害了全球四万多名投资者,其中甚至包括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这样的名人。麦道夫本人在2009年被判了150年监禁,并在2021年狱中去世,但他的“遗产”,那些未被清算的巨额损失和后续诉讼,至今还在金融世界里激荡。
那么,汇丰又是怎么被卷入这趟浑水的呢?说来话长,但也简单。麦道夫骗局曝光后,一家名为赫勒德基金(Herald Fund SPC)的受害者基金,将汇丰银行告上了卢森堡法庭。为什么告汇丰?因为汇丰的卢森堡子公司曾为赫勒德基金提供托管服务,简单来说,就是帮基金看管钱和资产。
赫勒德基金认为,汇丰作为专业的托管机构,未能尽到应有的核查义务,没有发现麦道夫交易中的猫腻,这才导致基金蒙受巨额损失。于是,赫勒德基金向汇丰索赔25亿美元的资产损失,或是高达56亿美元的赔偿金。
这桩官司,一打就是十六年。从2009年到2025年,卢森堡法院成了双方律师的战场,期间判决反复,高潮迭起。直到今年10月24日,一个关键性的进展终于出现:卢森堡最高法院驳回了汇丰在“证券赔偿”方面的上诉,但接受了其在“现金赔偿”部分的上诉。这意味着,在证券赔偿这一块,汇丰已经输了关键一局,不得不先拿出那11亿美元来“堵窟窿”。
汇丰首席财务官帕姆·考尔在财报发布会上坦言,这11亿美元只是个“估算值”,是根据会计师和律师的评估得出的,未来数字可能还会变。更让人头疼的是,汇丰并不打算就此罢休,他们还计划就证券部分提起第二次上诉。就算这次上诉再失败,关于最终赔偿金额的扯皮还会继续。
考尔直言,这事儿“可能还要拖好几年”。这笔巨额拨备,不仅直接冲抵了汇丰的利润,还让本季度的运营成本暴增24%,首次突破100亿美元大关。粗略一算,汇丰每赚10块钱,差不多有6块钱都花在了运营成本上,其中这笔拨备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然而,我们也不能因此就唱衰汇丰。透过财报仔细分析,仍能看到一线曙光。在全球央行普遍加息的背景下,汇丰凭借其庞大的业务体量,净利息收入同比大幅增长15%,达到了88亿美元。这表明,银行最传统的盈利模式,也就是通过存款和贷款之间的利差赚钱,依然表现强劲。
更令人惊喜的是,财富管理业务异军突起,收入暴涨30%,这主要得益于香港和英国等核心市场的利率环境趋好,以及客户资产向亚洲回流的趋势。正因如此,汇丰甚至上调了全年净利息收入预期,目标是冲击430亿美元。首席执行官艾桥智也底气十足地表示:“即便需要为旧账买单,我们核心业务的韧性仍在。”
但汇丰面临的挑战并非只有麦道夫一桩。放眼2025年的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是不争的事实,而房地产市场则成了新的“雷区”。特别是香港商业地产的持续低迷,给汇丰带来了新的风险。今年前九个月,汇丰的预期信贷损失比去年增加了9亿美元,其中三分之二都与香港的房地产投资相关。
可以说,一边是17年前那桩老掉牙的诉讼带来的“旧债”,一边是当下房地产市场可能引发的“新愁”,两面夹击之下,汇丰的资本充足率也受到了影响。那11亿美元的拨备,让其普通股一级资本比率下降了15个基点。虽然这个幅度不算大,但在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的当下,每一分资本的稳固都至关重要。
有趣的是,市场对这份喜忧参半的财报反应却相当冷静,甚至有些积极。财报发布当天,汇丰港股不跌反涨了4.41%。这背后是投资者的一种理性判断:与其让麦道夫骗局的诉讼风险像达摩克利斯之剑一样悬在头顶,不如一次性计提拨备,将其“出清”。这样一来,反而能让未来的经营前景更加透明。毕竟,以汇丰2024年240亿美元的净利润体量来看,11亿美元虽然不是小数目,但远没有达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这桩横跨近二十年的金融诉讼,其实也是全球金融行业的一面镜子。它清晰地展现了在高度全球化的今天,一家银行在卢森堡子公司的业务失误,可能在十几年后让其全球总部来承担责任。一个美国骗子的谎言,能让欧洲的法院、亚洲的银行长久地卷入其中。
对于普通投资者和大众而言,这更是敲响了警钟:即使是像汇丰这样的国际金融巨头,其提供的托管、理财服务背后也可能潜藏着深远的风险,这些风险有时并非立竿见影,而是会在漫长的时间线中逐渐显现。
接下来,汇丰将面临多重考验:一方面,要继续与法院周旋,争取在赔偿金额上获得更好的结果。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应对房地产市场带来的潜在冲击,并稳住核心业务的增长势头。汇丰首席执行官艾桥智的面前是一道清晰的考题:如何让投资者相信,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银行,能够彻底摆脱“旧账”的拖累,在复杂多变的全球金融格局中真正做到轻装上阵,重塑辉煌。
因为麦道夫骗局的余波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金融世界的“因果账”,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结清的。
来源:奇闻观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