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一天傍晚,黄宗泽、苗侨伟把车开到医院门口,跑上楼,只赶上最后一面。
2023年才过十个月,TVB已经第七次敲丧钟。
10月28日凌晨2点30分,许绍雄在睡梦中停止呼吸。
前一天傍晚,黄宗泽、苗侨伟把车开到医院门口,跑上楼,只赶上最后一面。
黎芷珊替家属发讣告,一句“他走得很安静”,让评论区瞬间刷满蜡烛。
微博热搜从第47位蹿到第1位,只用了四十分钟。
很多人第一次发现,原来那个总演笑眯眯小人物的许绍雄,家世显赫得能写进历史课本。
广州盐商后代,叔公是粤军总司令,姑婆是鲁迅夫人许广平。
他本人却低调到在剧组吃盒饭,蹲在路边啃鸡翅,被狗仔拍到也不生气。
观众记不住他的真名,只记得《使徒行者》里那个穿花衬衫、开口就叫“欢喜哥”的覃欢喜。
角色名盖过本名,是演员的幸福也是悲哀。
六月他带女儿回广州高第街拍视频。
镜头里他喘得明显,走十几步就要扶墙。
网友留言劝他退休,他回了一个笑脸表情。
四个月后,这张笑脸永远定格。
TVB今年走的七位老戏骨,平均年龄七十六岁。
二月,俞明,长寿配角,96岁。
三月,谷峰,金庸剧里的经典反派,94岁。
六月,唐佳,武术指导泰斗,96岁。
七月,雪妮,第一代打女,83岁。
七月,周聪,御用老爷专业户,92岁。
七月,吴博君,前新闻主播转演员,63岁。
十月,许绍雄,76岁。
名单越写越长,弹幕里全是“我的童年在消失”。
他们撑起了港剧黄金四十年。
俞明一张反派脸,小孩看见就躲。
谷峰演遍丐帮帮主、金轮法王,坏得让人咬牙。
雪妮吊威亚不用替身,摔断过肋骨继续拍。
周聪永远坐在太师椅上,一句“逆子”就能让观众落泪。
吴博君中风后偏瘫,复出只能演轮椅角色,照样把台词背得滚瓜烂熟。
许绍雄演小混混、小警察、小老板,加起来超过两百个角色。
主角负责帅,他们负责让故事可信。
现在主角们转战内地拍综艺,老配角们却一个接一个熄灯。
剧组开机,现场再也听不到他们现场改台词的吆喝。
年轻演员对着绿幕念数字,观众开始怀念那些能把一页纸读成活的老人。
市场变了,平台变了,观众也变了。
唯一没变的是他们的手艺:一天不拍戏就浑身痒。
许绍雄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九月给新剧做宣传。
主持人问他什么时候退休,他笑着说:“退休就是等死,我怕闷。”
台下大笑,没人当真。
十天后,他住进医院,再没出来。
很多人把他的离世归咎于“TVB刻薄老人”。
真相更冷:他们根本停不下来。
片酬不高,靠量取胜。
一部戏几十万,扣掉公司抽成、经纪人费用,到手只够生活。
没有社保,没有公积金,医保自己买。
不拍戏,就意味着收入断流。
镜头前笑呵呵,镜头后数着药片过日子。
观众以为他们风光,其实和上班族一样,月底等出粮。
许绍雄早年投资餐厅,遇上疫情,亏了底朝天。
女儿还在国外读书,学费生活费每月固定支出。
他只好接更多戏,从早上六点拍到凌晨两点。
剧组医生说,他身体早亮红灯,本人却摆摆手:“拍完再说。”
这一拖,就把命拖没了。
同样的剧本,在七位老人身上轮番上演。
吴博君中风后,TVB只给他按天算工资。
为了多赚两百块,他提前三小时到片场,自己带面包当午餐。
雪妮七十岁还吊威亚,收工回酒店,自己拿热水泡脚。
周聪九十二岁,死在出租屋,存折只剩六位数。
他们一辈子演别人,最后连自己的结局都写不上。
观众在弹幕里哭,哭完继续开二倍速刷爽剧。
平台用他们的做话题,流量吃完就撤。
葬礼上,年轻艺人站第一排,拍照上传,配文“永远怀念”。
三天后,新剧上线,同款表情再来一次。
老人用命垒起的时代,被算法一键清空。
有人呼吁给老艺人养老基金,喊了十年,账户还没影。
有人建议设立“黄金配角奖”,奖杯做好,没人出钱办典礼。
更多人在评论区复制粘贴:经典不再,青春已逝。
复制完,手指划向下一则短视频。
许绍雄的丧礼定在11月中旬,家属说只请至亲。
TVB计划办纪念特辑,播出半小时精华剪辑,广告照插。
观众能做的是开会员,多看几部老剧,让播放量涨一点。
算法捕捉到数据,临时加一个“怀旧频道”。
月底财报出来,高管鼓掌:情怀也能变现。
再不做点什么,下一个就是你记忆里的某某。
趁他们还在片单里,把弹幕打开,把音量调大。
让服务器知道,这些脸不是背景板,是整整一代人的快乐。
明天就翻出那部老剧,重新看一遍。
别等讣告上线,才想起自己欠他们一张电影票。
戏散了,灯灭了,屏幕黑掉之前,记住那张笑脸。
他教会我们:小人物也有光,照得再短,也算亮过。
来源:自在小鱼w5Z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