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刚就任日本防卫相的小泉进次郎,转眼就迎来上任后的第一道难关。为了应对全国日益严重的熊害,政府决定向秋田县派遣自卫队。
上周刚就任日本防卫相的小泉进次郎,转眼就迎来上任后的第一道难关。为了应对全国日益严重的熊害,政府决定向秋田县派遣自卫队。
今年截至10月28日,全国已有10人死于熊袭,创历史新高,形势刻不容缓。
曾任农林水产相时,他以“大米大臣”之名释放储备米,取得了一定成效;如今变身“熊大臣”,却面临全新壁垒。
他能搞定熊吗?
高市早苗其实早就布局好了,由市川原(原定调驻印尼大使)主导防卫政策,实际上是架空小泉进次郎,由内阁主导防卫政策。
因此普遍认为,小泉进次郎虽贵为防卫相,却难以插手安保三大文件等关键决策。
小泉进次郎本以为作为防卫相,“本来此刻该在家乡横须贺陪特朗普总统的……”,最后,他连见特朗普的机会都没有,高市早苗手段高呀。
总裁选前被捧为“头号种子”,却遭高市早苗逆转;如今当上防卫相也施展不开。
“他心里大概正嘀咕:‘本来今天该在家乡和特朗普总统并肩亮相的……’”
不过,高市早苗安排小泉进次郎接待了美国防长赫格塞斯,讨论将日本防卫费占GDP 2%的目标从2027财年提前至2025财年,并考虑修订安保三文件以强化防卫力。
而高市早苗已陪特朗普造访美海军横须贺基地,两人一同登上核动力航母“华盛顿”号,特朗普在数千水兵面前称高市早苗为“胜者、日本首位女首相”。这段画面被各大媒体反复播放。
这成为高市早苗的高光时刻。
小泉进次郎原本设想的是‘选区在横须贺的进次郎首相,在家乡美军基地与特朗普亲密互动’。小泉进次郎心里或许也在嘀咕:‘本来站那儿的人该是我。’”
眼下只能先当“熊大臣”,能像大米那样出成绩吗?
错过了在家乡高调曝光的机会,挡在小泉进次郎面前的,是以东北为中心、威胁国民生命的“熊灾”。
“与大米政策一样,这是百姓高度关心、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议题,记者会上的追问也会增多。大米政策时他靠少说话躲过失言;可熊害涉及人命,一旦失误责任更重。”
防卫相能做的事其实很有限。
更棘手的是,自卫队在法律框架内能干的“熊活”并不多。
今后自卫队只能负责搬运和设置箱型捕兽笼、巡逻、对已被猎杀的熊进行解体处理等“后方支援”。自卫队法允许“运输”,却无“扑杀”规定,因此开枪灭熊并不在选项之内。
小泉进次郎原本被党内视为“特朗普接待秀”的最佳男主——选区横须贺、英语好、形象佳。结果总裁选输给高市,只能看着高市与特朗普登上航母刷屏,自己则被派去“抓熊”,形成强烈反差。日媒用“コメ→クマ”的文字游戏,突出其政治身价下跌。
高市早苗上任后立刻把安保政策中枢(国家安全保障局长)换成自己的安倍系亲信,官邸主导防卫路线。防卫相被架空,进次郎连安保三文件的修订都插不上手,只能去干“熊对策”这种既非传统安保、又易出政绩风险的杂务。
大米政策只要价格跌就皆大欢喜;熊对策却“人命关天”,死一个人就是政治事故。而且熊害多发生在地方,都市选民无感,做得再好也难转化为全国支持率。对仍想“下次总裁选翻盘”的小泉进次郎来说,这是一份“性价比”极低的苦差。
“抓熊”看似是杂役,却是小泉进次郎在“高市—安倍系”权力结构下唯一能刷存在感的主战场。抓好了,可积累“危机管理”资本;抓砸了,直接赔上政治生命。
来源:枢密院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