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十月,一场思想与实践交融的教育盛会在庆阳圆满落幕。由庆阳市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实施的庆阳市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专项培训(三级)历时半个月,推动全市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在理论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上实现全面跃升,助力“美好教育”目标愿景
金秋十月,一场思想与实践交融的教育盛会在庆阳圆满落幕。由庆阳市教育局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实施的庆阳市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梯队建设专项培训(三级)历时半个月,推动全市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在理论素养、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上实现全面跃升,助力“美好教育”目标愿景落地生根。
参训人员在镇原一中举行跟岗研修座谈交流会
为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根基,庆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 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精准构建“理论引领—实践研修—共研共生”的三维培养体系,创新实施中小学校长后备人才梯队培训项目,以“三维赋能”与“闭环培养”模式,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分段深耕:构建学段适配的育人场域
本次培训打破传统“大班统培”模式,根据小学、中学不同学段的办学特点与发展需求,将参训学员划分为小学组和中学组,分别走进全市12所中小学,开展“沉浸式”跟岗学习。
参训人员在镇原一中实验室考察学习
小学组聚焦育人根基的启蒙实践,走进庆阳市东方红小学、实验小学、团结小学、北师大庆阳实验学校(小学部)等4所学校。在东方红小学,“六年读一百本书”的师生共读品牌与“未来之光”科技节相映成趣,让阅读与创新成为学生成长的“双翼”;实验小学的AI赋能课堂与“向美逐光”合唱课程,构建出数字化与艺术教育交融的育人新生态;团结小学的“团结大讲堂”与“梦想大舞台”,将校本课程与班级文化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的育人氛围。北师大庆阳实验学校围绕校本课程、课堂教学模式组织观摩研讨,共享育人智慧。
学员观摩华池县柔远初级中学学生剪纸社团活动
初中段学员在庆阳五中参加“美丽园丁”项目专家入校指导活动
中学组则围绕“核心素养与升学指导”双线并进,走进庆阳一中、环县一中等9所初高中学校。初中段聚焦中考备考、德育课程、青年教师培养;高中段则深入探讨高考备考、数智课堂、创新人才培养等议题。学员们在 “从文化建设到后勤服务,从学校办学理念到课堂教学、从教学教研管理到科研课题研究”的全维度学习场景中沉浸式感受跟岗学校教育实践精髓,切实提升学员学习实效,实现“学段对口、精准赋能”。
多维研训:打造理论与实践的共生闭环
“从听到讲、从看到做、从学到创——我们构建的是一个完整的成长闭环。”北师大教育培训中心专家这样形容本次培训的设计逻辑。
理论环节,名家云集、智慧激荡。北京大学王继华教授以《学校文化的理论品格与实践进路》为题,从文化内核到实践路径,为校长们描绘出学校文化建设的“施工图”;陕西师范大学王永和教授用一个个温暖的育人故事,诠释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内涵;重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张忠俊书记则从“未来校长素养”到“教学核心密码”,构建起管理引领与教学实践双向赋能的知识体系。
特邀北京大学王继华教授作《学校文化的理论品格与实践进路》专题报告
实践环节,学员们走进课堂、参与管理、观摩活动,与一线名师“同频共振”。在庆阳一中,校长齐建伟畅谈从“管理”到“治理”的现代学校建设路径,副校长李康分享学校历史文化与班级文化实践;在东方红小学,教务主任付嘉喜系统阐释“四级四域”多彩课程体系,展现课程建设的系统思维;在实验小学,班主任郭燕妮老师以《深耕细节 赋能成长》为题,将低年级班级管理的“细枝末节”转化为有温度、可复制的育人智慧;在庆阳五中,跟岗恰逢庆阳市爱心与教育研究会第十二届年会,学员们听专家报告,参加圆桌论坛,深入理解教育本质即发展与成全;在庆阳四中,学员与“金种子”领航校长学员一起,接受“美丽园丁”项目组专家指导,对学校文化育人有了更深思考。
共研共创环节更是思维碰撞、火花四溅。各跟岗学校组织专题研讨、深度对话、课堂观摩、特色活动展示,引导学员在“观摩—反思—研讨—提炼”中形成可落地的管理思路。北师大庆阳实验学校组织多场主题研讨,从“学生服务短板”到“校本课程瓶颈”,学员们直面真问题、共谋实策略;西峰区黄官寨实验学校聚焦项目式教研,推动教研从“零散活动”升级为“系统攻坚”;镇原一中组织学员参与历史教研组集体备课,深入剖析管理难点,形成系列解决方案。
为推动培训成效持续落地,项目组系统整理了学员的反馈表、小组简报、复盘记录及分享内容,形成系列培训成果汇编,为区域教育交流提供可借鉴的宝贵资料。
学员观摩陇东中学英语教研组教研活动
从专家领航与名师传承并重的理论实践双提升,到“每日记录—定期总结—共研共创”的精细化闭环管理,再到结业分享与成果推广衔接的长效转化机制,培训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既为参训学员搭建了系统化成长平台,又通过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实践路径。 “理论引领—实践研修—共研共创”三维体系打破了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让学员在“学思用贯通 ”中实现能力跃升。
成效落地:赋能区域教育美好未来
“每天晚上我们都要填写4F反馈表,梳理当天的所学所感。一开始觉得是任务,后来才发现,这是自我提升的最佳路径。”一位参训校长感慨道。
培训尾声的结业仪式搭建了总结分享、汇报交流、共创共享的平台。“我看到了课程建设的系统思维”“我学到了班级管理的细节艺术”“我明确了学校文化的落地路径”……学员代表们的发言干货满满、激情澎湃,他们结合自身跟岗经历与学习感悟,全面分享了自己的所学所获,详细交流了返岗后推进教育教学创新的思路设想,展现了培训的丰硕成效,引发了全体学员的强烈共鸣与深入思考。
学员姚丽丽分享学习收获
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培训,不仅提升了学员的个体能力,更激发了区域教育生态活力。参训校长在学校治理、课程改革、德育创新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实践案例;基地校通过经验输出与双向研讨,实现自身管理的反思与优化;区域内部初步构建起“名校引领、梯队跟进、整体提升”的校长发展共同体,实现个人成长与学校、区域教育发展的同频共振。
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主动把所学的先进教育理念、优质实践经验带回本校。不仅立足自身岗位深化实践应用,更要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在学校内部开展经验分享与推广,通过个人实践与校内传播的双向发力,切实推动本校教育教学提质,助力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这次培训,对我们学员是赋能,对基地校是促进,对区域教育是推动——它构建起一个共生共长的教育新生态。”庆阳市教育局教师发展中心负责人谈起本次培训项目,欣喜又激动,“之前我对市内跟岗学习还有点信心不足,结果却让我深感震撼。学校非常用心地准备,学员如饥似渴地学习,大范围互动交流,这份坦诚与好学的背后是让教育更美好的朴素愿望。‘美好教育’不是一枝独秀是春满园,这些学员会像种子一样,让本地实践的成功经验遍地开花,加速庆阳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带着对教育家精神的深刻理解、对学校管理的系统思考、对育人实践的创新热情,这批经过系统淬炼的教育管理者已重返岗位,带着新的理念与热情投身庆阳教育的广阔天地。从理论到实践,从个体到群体,这场以“校长梯队建设”为起点的教育接力,正为“美好教育”愿景注入源源不断的智慧与活力。
来源:掌中庆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