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为啥宁可失业在家,也不愿进厂?就业蓄水池需要看到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8 14:30 1

摘要:2025年上半年,16到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冲到18.9%,这个数字背后,不是一群躺平的懒人,而是几十万次打开招聘软件后又关掉的沉默。

年轻人不是不想干活,是不想在厂里活成机器。

2025年上半年,16到24岁城镇青年失业率冲到18.9%,这个数字背后,不是一群躺平的懒人,而是几十万次打开招聘软件后又关掉的沉默。

他们不是拒绝劳动,是拒绝一种看不见尽头的劳动。

工厂开六七千工资,听起来比外卖骑手日结三百高,可六千块扣掉五险一金、宿舍水电、吃饭交通,到手四千不到,租个单间还要合租,洗澡要排队,加班到十点回家连热饭都吃不上。

外卖员跑八小时,风吹雨淋,摔了没人管,但一天挣三百,晚上十一点躺床上,手机一关,明天几点出车,自己说了算。

这不是选择,是算账。

年轻人算的不是工资数字,是时间值多少钱,尊严值不值钱。

工厂的打卡机响一声,人就矮一截。

产量不够扣钱,衣服脏了罚款,上厕所要报备,连喝水都要看班长脸色。

这种日子,不是上班,是被按在流水线上当零件。

零工没有社保,没有年假,可它给的是“我还能决定今天干不干”的喘息空间。

年轻人要的不是高薪,是能喘气的活法。

制造业缺人,缺的不是劳动力,是愿意把青春押在重复动作上的人。

2025年,制造业十大领域人才缺口逼近三千万,可缺口的不是工程师,是拧螺丝的、搬零件的、盯流水线的。

企业招不到人,不是因为工资不够高,是因为管理还停在二十年前。

老板以为给个包吃住就能留住人,可年轻人不吃这套。

他们见过短视频里别人在咖啡馆工作,在城市角落开小店,在直播间里说话就能赚钱。

他们知道,劳动可以有尊严,不必非得在车间里弯腰。

国家说高技术制造业增长9.3%,装备制造业涨8.4%,可这些数字和流水线上的年轻人没关系。

机器人能焊车门,能分拣快递,能24小时不喊累,企业当然用机器。

可机器不会去超市买菜,不会送外卖,不会在暴雨天给老人送药。

这些活,还得人干。

可人,不愿意去厂里干了。

因为厂里给的不是未来,是重复。

干三年,还是那个工种,没培训,没晋升,没人问你累不累,只问你产量够不够。

清华报告说,制造业岗位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越往县城走,机会越少。

年轻人考公、考研,不是怕吃苦,是怕一辈子困在没有出口的地方。

零工经济不是救星,是退路。

2020年到现在,两百万制造业青年转行送快递、开网约车。

他们不是不爱稳定,是稳定得太可怕。

工厂的稳定,是工资不变、岗位不变、人生不变。

零工的不稳定,是收入有波动,但自由在手里。

他们知道,今天跑单赚得多,明天可以多睡一小时;今天心情不好,可以歇一天。

这不是懒,是人对控制权的本能争夺。

企业说招人难,政府说要补三千万缺口,可没人问:年轻人要的,是三千万个岗位,还是三千万个有活气的岗位?

职业教育推机器人岗,中高职生占七成,可谁来教他们怎么不被机器淘汰?

谁来告诉他们,干了五年,除了手上老茧,还能留下什么?

企业舍不得投钱改车间,怕成本高;舍不得建空调房,怕亏本;舍不得给带薪假,怕人偷懒。

可他们忘了,人不是机器,人会累,会想走,会记住自己被怎么对待过。

美国年轻人也不愿进厂,可他们有工会,有集体谈判权,有最低工资保障。

中国年轻人没这些,他们只能用脚投票。

他们不是不爱国,是不想为一个不把他们当人看的系统,耗光最后一丝力气。

2025年,经济回暖,订单回升,可工厂的门还是关着。

为什么?

因为人不进去了。

企业还在等“廉价劳动力”回来,可那一代人,已经老了。

新一代人,不认这个账。

你可以说他们娇气,可他们连尊严都不要了,还会在乎工资高不高吗?

你可以说零工不稳,可连稳定都变成一种折磨,那稳定还有什么意义?

制造业要的不是更多年轻人,是让年轻人觉得,进厂不是低头,是抬头走路。

你愿意让你的儿子,十年后还在同一个工位上,拧一样的螺丝,听一样的训话,拿一样的工资吗?

如果你不愿意,那为什么觉得别人的孩子,就该接受?

来源:优雅扑克E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