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交五万能卖回八十五万”,这话不是段子,是去年贴在腊肉厂商群里最响亮的诱饵。
“交五万能卖回八十五万”,这话不是段子,是去年贴在腊肉厂商群里最响亮的诱饵。
结果腊肉堆在仓库蒙灰,钱也跟着熏成了教训。
现在,二审的桌子已经摆好。
上海第一中院说了声“年底开庭”,却像在人群里扔了记哑雷——大家猜得到结果,还是想听响。
十年十个月起步,翻盘的口子早就被合同、公章和银行流水焊死,剩下那些不甘心的人,转头盯上了直播间的灯:灯没灭,是不是还得有人赔?
杨子、黄圣依把合同、流水、甚至微信语音都打印出来,厚得像三本菜谱,指天发誓“真没合作”。
可受害的小老板只认一句话——“我们是冲着明星才掏的钱”。
这句朴素理由,够他们拖着行李箱再次站在立案大厅。
民法里“表见代理”四个字,像一把钝刀,切开的是信赖,割不破的是法律,两边拉扯的声音吵得人脑仁疼。
行业也顺势抄作业。
国庆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甩出修订指引,核心就四行字:明星得查合作方底细;不准给销量打包票;平台要留痕迹;骗人立马拉黑。
看似给明星套上紧箍咒,其实只是提醒他们——以后出事别甩锅“团队误操作”。
回看那场失败的腊肉直播,主犯们玩的不是高科技,是旧酒装新瓶:租间办公室,拉块绿幕打印背景,把“明星同框”P得比真人都鲜亮,再配个“保底销量”的魔音循环。330位商家,平均每人被收7.8万元,像扔进碎钞机。
破案后警察数赃款,卡上还剩一千多万,剩下的钱?
早被拿去填其他窟窿和打赏了。
一句话——老套路,新流量,旧结局。
最惨的不是腊肉没卖动,而是很多人把直播当成了最后一条救生索。
行情差、线下走不动、平台抽佣高,听说有个“明星+高转化”,脑子就自动关机。
有人甚至没看合同,直接让会计转款,结果现在会计的工资都发不出了。
年底二审大概率不会改判,但官司留下的涟漪会让以后每个“明星直播”都先背上一张风险提示,观众还没点进去,平台就弹窗“请理性购物”。
听起来像劝架,其实更像甩锅:我已经提醒了,你还买,那就是自己傻。
直播带货从野蛮生长走到今天,有点像村口大集搬进高清大屏,吆喝声更大、滤镜更亮,但卖假药的摊位只是换了件新衣服。
腊肉事件把遮羞布扯了个干净:明星不是护身符,数据会撒谎,合同要一个字一个字读。
别指望规则一夜之间让骗局绝迹,只能祈祷下次再有“保底销量”四个字蹦出来,有人能摁住钱包多问一句:“真的假的?
”
下次刷到明星直播,别急着下单。
先去搜搜这家MCN,再翻翻评论区里有没有小号刷屏,最后把合同下载下来给懂行的朋友看一眼。
三分钟的谨慎,可能抵得上半年白干。
来源:清闲的画板FKwWz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