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梦桐本名刘静,1976年出生在天津一个音乐家庭,父母都是小学音乐教师。从小耳濡目染,她对音乐特别有感觉,早早学会了拉小提琴和弹钢琴。家里客厅常常飘着琴声,那时候的她就跟着父母的节奏,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和稳当的表达方式。父母本想让她一辈子走音乐这条路,初中毕业后,
梦桐的声音不紧不慢,讲起国际大事总能让人觉得靠谱又亲切。谁能想到,这位在镜头前风姿绰约的49岁女性,背后是20年婚姻零风波的低调生活?
梦桐本名刘静,1976年出生在天津一个音乐家庭,父母都是小学音乐教师。从小耳濡目染,她对音乐特别有感觉,早早学会了拉小提琴和弹钢琴。家里客厅常常飘着琴声,那时候的她就跟着父母的节奏,练就了一副好嗓子和稳当的表达方式。父母本想让她一辈子走音乐这条路,初中毕业后,她进了天津艺术师范学校,主修声乐和钢琴,成绩一直拔尖,后来还保送天津音乐学院。
可1993年,学校办了场“明日之星”选拔赛,她一个学音乐的丫头,居然拿了第三名。那次比赛让她发现,自己在台上说起话来也挺有范儿。老师看在眼里,私下劝她考虑主持专业,说这行做得好,能进央视干大事。梦桐回家跟父母一商量,父母也没拦着,就让她试试看。1994年,她考进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主持系,那时候学校高手如云,她咬牙适应下来。
上大学没多久,她就开始兼职北京电视台。学校到电视台得换三趟公交,早出晚归是常态。起初条件有限,衣服就那几件来回穿,电视台领导看她专业过硬,就帮她拉来服装赞助。这事儿让她更踏实,也让她明白,机会是自己争取的。1997年大三,她去央视实习,正赶上香港回归,台里要直播72小时。她作为新人,硬是扛住了全程,一点没出错。
从那起,她在央视干了25年,节目从早到晚,国际新闻一条接一条。她不光播报,还挤时间去中国人民大学读新闻系第二学位。央视竞争大,她知道得不断充实自己。和徐俐、方静并称国际频道的三大花旦,她拿过金话筒奖和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这些荣誉。这样的经历,也让她在工作中总带点接地气的亲和力,报道时不摆架子,直来直去,让观众觉得新闻就在身边。
2004年,梦桐28岁那年,遇上了她的另一半,对方是北京大学毕业的商业人士。两人通过工作场合认识,渐渐走到一起,结了婚,还生了个女儿。丈夫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成了有实力的企业家,可他们夫妻俩从不张扬。结婚20年,外界零绯闻,这在娱乐圈和媒体界可不多见。
为什么这么稳?说到底,还是互相理解。梦桐工作忙,丈夫就多操持家务;她进修时,他鼓励支持。女儿从小到大,她抽时间陪孩子学习艺术,传承家里的音乐基因。这样的家庭模式,在中国老百姓看来再正常不过。国家这些年提倡家庭文明建设,她这日子过得就是个好样本:夫妻齐心,孩子健康成长,没那些乱七八糟的八卦。
当然,婚姻不是童话。梦桐自己说过,早年她对结婚没啥兴趣,总觉得事业第一。可遇上对的人,才知道家庭是事业的港湾。丈夫北大背景,商业头脑强,两人聊天时还能聊新闻聊经济,互相补台。她在央视站稳脚跟,也离不开这个后盾。20年过去,她49岁了,丈夫企业越做越大,他们低调捐款公益,从不炒作。
转眼49岁,梦桐在央视国际频道依然活跃。2022年《中国新闻》停播后,她没闲着,继续参与其他国际报道节目。声音还是那么稳,眼神还是那么亮,风韵不减当年。外界看她,总说她保养得好,其实更多是心态好。工作上,她注重专业,不断学习新媒体技能;生活上,她多陪家人,偶尔分享育儿心得,强调陪伴孩子的重要性。
这些年,她见证中国从加入WTO到“一带一路”倡议,节目里报道的都是国家大事。她说,主持这份工作,让她更有家国情怀。49岁这个年纪,在中国女性中不算大,可责任更重。她不光自己过好,还想带动更多人。公益上,她和丈夫一起支持教育项目,帮助音乐世家的孩子圆梦。
未来,她计划多做国际交流节目,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家庭方面,女儿长大了,她和丈夫商量着多旅行,边走边学。这样的规划,听着就靠谱,不急不躁。49岁风韵犹存,不是靠什么秘方,而是靠积累:25年央视生涯,20年婚姻磨合,加上国家好环境,让她一步步走得平稳。
来源:竹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