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玩偶让外媒破防?美国出手,带头多国“围猎”中国运动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6:12 1

摘要:10月25日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杯冰舞比赛结束后,一个普通的赛场互动在两天后引发了多家西方媒体的密集报道,中国花滑运动员任俊霏和邢珈宁与观众的互动方式,成为了争议焦点。[无辜笑]

10月25日花样滑冰大奖赛中国杯冰舞比赛结束后,一个普通的赛场互动在两天后引发了多家西方媒体的密集报道,中国花滑运动员任俊霏和邢珈宁与观众的互动方式,成为了争议焦点。[无辜笑]

比赛结束时,现场观众向冰面抛来了一个玩偶,这是花滑赛事的传统互动方式,选手们通常会捡起观众投掷的鲜花或玩偶,作为对观众热情的回应。

从现场画面可以看到,邢珈宁和中国教练郑汛捡起玩偶后摆弄了几下,做了一个模拟飞行的动作,随后任俊霏抱着玩偶等待分数公布,整个过程持续时间不长,与其他花滑赛事中的互动方式基本一致。

然而这一互动在10月27日成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报道对象,该媒体使用“中国花滑选手赛场把玩敏感物品”作为标题进行报道,美联社、英国《卫报》等媒体随后也相继报道了这一事件。

国际滑联在事件发生后第二天通过邮件回应,称观众投掷的物品“不恰当”,并表示将展开调查,这一表态发布时,国际滑联尚未与中国花滑协会或运动员进行核实和沟通。

观众向花滑选手投掷礼物在这项运动中由来已久,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日本选手羽生结弦收到中国观众赠送的“冰墩墩”玩偶后,多次在公开场合展示这个礼物。

韩国花滑名将金妍儿也经常抱着观众送的玩偶向观众致谢,这些类似的赛场互动此前并未引发争议或质疑。

引发此次争议的玩偶上印有“DF—61”字样,部分外媒和外国网友将这个标识与军事装备联系起来,认为存在“核威胁”含义。

东风—61是中国的一款洲际导弹,射程超过1.2万公里,今年9月3日的阅兵式上,东风—61导弹方队经过长安街时,引起了现场观众的关注。

但一个印有标识的玩偶与实际的军事装备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在体育赛场上,观众赠送的礼物往往带有各种图案和文字,包括国旗、吉祥物、动漫形象等。

从实际情况看,这个玩偶的外形设计偏向卡通风格,与严肃的军事装备形象差异明显,选手接受观众礼物的行为,按照花滑运动的惯例,属于正常的赛场互动。

教练郑汛做出的模拟飞行动作,在现场视频中可以看到只是短暂的几秒钟,这个动作更像是在与观众进行趣味互动,而非传达特定信息。

任俊霏抱着玩偶等待分数的时间更长一些,从画面中可以观察到,他的表情轻松自然,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即将公布的比赛成绩上。

中国花滑协会截至目前尚未就此事发表正式声明,协会通常会在充分了解情况后再作出回应,这符合体育组织的一般处理流程。

国内社交媒体上,许多网友表达了对运动员的支持,他们认为外媒的解读存在过度敏感的问题,将正常的体育互动与政治话题关联缺乏合理依据。

也有网友指出,如果同样的互动发生在其他国家选手身上,是否会引发相同程度的关注和质疑。这种对比引发了关于双重标准问题的讨论。

从媒体报道的时间线看,事件发生在10月25日,美国媒体的报道出现在10月27日,国际滑联的表态也在10月27日发布,这意味着从事件发生到引发争议,经历了约48小时。

在这48小时内,相关视频和图片在社交媒体上传播,部分账号开始讨论玩偶上的标识含义,随后主流媒体跟进报道。

值得注意的是,现场的其他观众和媒体在比赛当天并未对这一互动提出异议,争议主要出现在事件发生两天后的网络传播过程中。

花样滑冰作为一项艺术性与竞技性兼具的运动,选手与观众的互动一直是赛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互动能够增进选手与观众之间的情感联系。

在以往的国际赛事中,选手收到的礼物种类繁多,除了鲜花和毛绒玩具,还包括各种特色纪念品,这些礼物往往代表着观众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色。

选手在比赛结束后的短时间内,通常来不及仔细查看礼物的细节,他们需要关注即将公布的分数,准备可能的领奖仪式或采访。

教练郑汛的模拟飞行动作,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即兴的互动表演,在赛场氛围轻松的情况下,教练和选手经常会有一些活跃气氛的举动。

这次事件也反映出在当前国际环境下,体育赛场上的细节容易被放大解读,一个简单的互动动作,可能会被赋予超出其本身的含义。

任俊霏和邢珈宁是中国冰舞项目的代表选手,他们在国际赛场上的表现,代表着中国花样滑冰的训练水平和竞技实力,此次事件对他们后续参赛是否会产生影响,还需要观察。

这件事在网上讨论得可热闹了,网友们普遍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真是开了眼了,羽生结弦抱冰墩墩就是‘暖心’,咱们运动员拿个玩偶就成‘敏感’了?这双标还能再明显点吗?”

“一个玩具模型就能让某些人跳脚,这说明啥?说明咱们的国防实力那是实实在在的,他们心里门儿清,所以才这么虚。”

“观众自带‘加油道具’怎么了?这‘氛围组’挺专业啊,下次是不是得先过个安检,查查有没有‘敏感’玩具?”

“国际滑联这调查速度要是用在评判比赛公平性上该多好?事情都没搞清楚就先表态,公正性在哪?是不是谁声音大就听谁的?”

“心疼运动员,好好比个赛,还要被这些场外破事干扰,任俊霏、邢珈宁加油,别理那些杂音,你们的表现很棒!”

你觉得这次风波过后,未来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该如何更好地应对这类突如其来的“舆论陷阱”?

官方信源:新华社

来源:观文史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