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摊在办公桌上泛黄的日记本,墨迹深浅交错。8年光阴、200余万字的记录,堆叠成38本厚薄不一的笔记本——这是市公安局高新园区分局龙王塘派出所二级高级警长徐进祥的“民情日记”。那些卷起的页脚褶皱里,藏过渔港的风浪、浸过社区的炊烟,无声地映照出一名基层民警“把百姓冷
10月28日
“大连日报”
《城市面孔·守护者》专栏第四期
刊发《一本“民情日记”承载的智慧与温度》
聚焦高新分局龙王塘派出所
社区民警徐进祥
靠着一双铁脚板、一副热心肠
一支烂笔头
坚守平凡岗位
守护百姓安宁的平安故事
↓↓↓
摊在办公桌上泛黄的日记本,墨迹深浅交错。8年光阴、200余万字的记录,堆叠成38本厚薄不一的笔记本——这是市公安局高新园区分局龙王塘派出所二级高级警长徐进祥的“民情日记”。那些卷起的页脚褶皱里,藏过渔港的风浪、浸过社区的炊烟,无声地映照出一名基层民警“把百姓冷暖扛在肩上”的誓言。
6万公里“马拉松”
为渔民点亮希望之光
2023年4月,徐进祥的日记里添了一笔沉重的记录:“渔民王女士,渔船沉没,赔偿无果,需协调多方。”
王女士的遭遇令人揪心。两年前,她家的渔船在海上沉没。由于缺乏监控证据,事故责任难以认定,保险公司拒绝赔付,500多万元的债务如巨石般压来。父亲重度残疾,母亲体弱多病,18岁就出海谋生的她,如今还要面对船员家属一次次的上门哭诉。“那时候觉得天塌了,走到哪儿眼泪就跟到哪儿”,回忆往事,王女士的声音依然哽咽。
敲开王家门的那一刻,成了案件的转折点。了解情况后,徐进祥心里憋着一口气:“再难,也得给老百姓办成!”此后两年,他踏上了一场帮助王女士的“马拉松”:咨询法务、沟通保险、安抚家属,关关难过关关过……为备齐开庭材料,他往返奔波6万多公里,磨破的是鞋底,丈量的是初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等到了开庭的那一天,前后6次庭审,徐进祥始终陪在王女士身边,递材料,出主意,一路奔走。当法院最终判决王家获得合理赔偿时,王女士手捧判决书,望着徐进祥,激动得说不出一个字。徐进祥从她颤抖的手中,感受到这个家积压已久的重担终于卸下了。
“情理法”的治理智慧
把矛盾化解在“冒烟”前
“矛盾化解在‘冒烟’前”,这是徐进祥日记扉页的箴言。而下面这页记录,正是这句承诺的日常缩影,2024年4月26日,他在本子上写道:“上午采集基础信息,3号楼王某家争吵,须重点关注。”
“先别急,咱们坐下慢慢说。”徐进祥来到王某家中了解情况。原来王某的妻子最近抵押了两套价值200多万元的房产参与投资,结果不仅被骗,还背上了外债。夫妻俩为此连日争吵,关系紧绷。徐进祥一边翻看抵押合同,一边沉稳安排:“明天我陪你去法院查备案,投资公司那边,我也会请经侦同事留意线索。”临走前,他留下手机号,语气坚定:“这件事交给我,你们放心,但要答应我,别再用吵架解决问题。”
接下来的日子,徐进祥带着社区警务团队全力奔走。他们一边稳定王某夫妇的情绪,协助他们与法院房产等部门沟通,一边盯案件进展,积极配合经侦同志追查线索。在徐进祥和相关办案人员的不懈努力下,被骗抵押的两套房产终于被成功追回。当崭新的房产证重新交到王某夫妇手中时,丈夫红着眼眶给徐进祥深深地鞠了一躬:“徐哥,我以前觉得警察就是抓坏人的,现在才知道,你们是给咱老百姓兜底的!”
在辖区居民眼里,徐进祥是那个脸上挂着笑、心里装着事的“自己人”。谁家遇到难处,他总会主动凑上前问一句、帮一把。“你们要信我”,这句话的底气,来自他日复一日的走心走访、细心排查和耐心调解。正因他将全部心血倾注于此,才对大事小情如数家珍,成为一本活的“民情地图”,确保了“小矛盾不出小区、大矛盾不出社区”。
他还巧妙整合资源,组建起一支160余人的社区警务团队,凝聚了从老党员到物业人员的广泛力量。社区党委书记感慨:“他用情、理、法3把钥匙开锁,人心顺了,疙瘩自然就解开了。”
从“一人之心”到“众人之行”
“民情日记”的温度传递
徐进祥平日话不多,可一旦提起辖区里的事便滔滔不绝,如数家珍。他靠着一双铁脚板、一副热心肠、一支烂笔头,以心换心,以情动情,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将百姓的冷暖甘苦放在心上,将辖区的大事小情扛在肩头。38本日记就是他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最终,它们衍生成百万字的《雷锋式警务室经验材料汇编》,书中收录的每一个案例都来自实践一线,如今已成为全市300多个社区警务室鲜活的教材,完成了从“一人之心”到“众人之行”的宝贵传递。
“师傅这本书,写的都是琐碎工作中的‘干货’,看似平常,却简便实用,因为每一条都来自实践。”徐进祥的徒弟孙惠锋是这本书的最大受益者。书中翔实的案例,成了他学习矛盾调处方法的活教材。如今处理起社区事务,他也越发得心应手,身上也渐渐有了师傅的影子。他深切体会到,社区工作唯有做实做细,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工作才有成效,才能真正守护好一方的平安与幸福。
如今,这本日记所承载的智慧,正撬动一场深刻的基层治理变革。从记录民情到总结经验,再到提炼战法推广到全区、全市,它让一个个基层治理中的难题、怪题、偏题得到了“更优解”。《人民日报》曾以《一名社区民警的分内事》报道徐进祥的事迹,而网友的一句留言“这才是警察该有的样子”,则道出了千万民众心中的标杆。
海风掠过龙王塘的海岸线,58岁的徐进祥,依旧忙碌在熟悉的街巷。“秉持公心,就没有干不成的事,百姓平安快乐,就是我最大的心愿。”这位老警察的信念朴素而坚定。从为个体排忧解难的“点”,到提炼治理经验的“面”,他用200余万字的篇幅,写就的不仅是一名民警的不变初心,更是新时代“枫桥经验”一份生动的基层注脚——将矛盾消弭于未发,将风险化解于无形,让平安与幸福,成为千家万户门前最温暖的阳光。
信源丨大连日报编校丨白璐
审核丨荣千一
签发丨蔡朕
来源:大连公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