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论道|雷石KTV王翔宇:AI家庭K歌不一样的烟火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6:17 1

摘要:本届论道以“视听破圈 智联无界”为主题,围绕产业破圈展开积极探讨。10月30日下午的IPTV价值高峰论坛上,雷石KTV/云K歌 主理人 王翔宇发表了题为《AI家庭K歌不一样的烟火》的主题演讲。

2025年10月30日-31日,流媒体网主办的「天津论道暨第30届智能视听与科技创新产业论坛」在天津隆重举行。

本届论道以“视听破圈 智联无界”为主题,围绕产业破圈展开积极探讨。10月30日下午的IPTV价值高峰论坛上,雷石KTV/云K歌 主理人 王翔宇发表了题为《AI家庭K歌不一样的烟火》的主题演讲。

以下是演讲全文:

大家下午好!尽管我已多年参与论道活动以及灯少所组织的各类活动,但此次参与这一届活动,仍带给我两个极为深刻的感触:一是非常激动,二是非常感动。激动的是,看到我那些接近20年的兄弟们还奋战在这个行业里。一上午和中午,我们都在交流,嗓子都叫哑了。第二个感触是感动,为什么感动呢?因为大家能持续20年坚守在一个行业里,这样的坚守,我认为大家已经不仅仅是在这个行业里谋一份职业,而是把它当作人生的一段经历和使命,包括我本人在内也是如此。

其实,我已经好多年没有参加“论道”活动了。前段时间,灯少给我打电话,问我这届参不参加。我说:“你已经好多年问我了,这次你不让我来,我也一定要来。”为什么呢?

我不只是为这帮老兄弟而来,更是为科技革命而来,为AI而来。AI,这是一个时代性的变革。我觉得,我人生可能遇到的百年甚至千年一遇的技术变革,就是这个了。那么,AI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我想谈谈数字人。AI来了之后,可以让我们每个人实现数字永生,包括你的行为、理想、意志、思想,甚至情绪,都可以作为永久性的数字保存下来,我们称之为数据永生。由于硬件和软件的迭代,以及跨时代的变化,我们有很多应用场景,是不是就形成了涌现呢?今天下午,我想跟大家轻松一点,聊聊K歌的事情。

我的分享一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用AI如何在K歌领域破局;第二部分,我们如何脚踏实地地干出结果,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设想;第三部分,如何把这个局面稳固并扩大;最后一部分,是一个开放性的畅想。

破局:家庭娱乐的新变革

首先,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K歌的起源。卡拉OK这个东西,其实是日本人井上大佑先生在1971年研发的。大家很难想象,1971年他做了什么。他的初衷是,他上台去给大家唱一首歌,结果很尴尬,一个歌词都不会,就灰溜溜地走下来了。但是他的发明很惊艳,在1971年,他已经实现了上台唱歌看字幕并且投币的功能。其实,我们现在做的很多共享经济,前人已经做到了,只是当时的生态不支持付费,也没有这么好的DSP、算法和智能操作系统交互。但前人的想象力空间是非常大的。我们就基于这么一个几十年的传统业务,看看AI怎么去给它赋能。

首先,我们看一下破局点。我认为,K歌原本是一个大屏业务,是一个纯净化的业务。但是,由于我们多年没有改进,AI在存量市场和基础业务上,如何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的体验呢?首先,AI是不是可以让我们高清修复一些很残缺的画质?比如,我们现在再去唱张学友的《吻别》,可能看不清楚了。再去看很多艺术家,甚至很多京剧艺术家,上次有个很搞笑的事情,在安徽,有个领导唱黄梅戏,一打开,男演员还是女演员的脸都没有,鼻子都没有。那是不是AI可以帮我们修复呢?

另外,我可以给大家看一下我们用AI制作的MV、短视频和场景。原来传统的MV,我们只是看看背景和故事,这已经比前人更好了。但是,AI来了之后,是不是我们每个场景都可以把你变成舞台的中心人物,背景是舞台。在家庭K歌的场景之下,你在前台唱歌,后面就是灯光舞美,一台电视机就能解决你家里的所有灯光特效。这是AI可以用视听效果来解决的。

这段视频是不是有点意思?不光是有惊艳的大屏沉浸感,还有交互。刚才说到了AI对于传统声光特效的沉浸化体验。为什么现在很多人不看电视呢?我们中午跟几个专家聊天的时候,总结了三点:第一点是电视内容够不够吸引力;第二点是互联网太吸引人,现在家里的老人天天刷手机,今天送你多少钱,拼多多给你多少补贴,他哪有时间看电视呢?第三,他的朋友圈社交属性都在移动互联网上,我们大屏没有了。那么,我们的卡拉OK是什么呢?卡拉OK不仅有娱乐化、情绪价值,还有社交价值。在这种垂直场景内,我们是不是能够更好地去做呢?

前段时间看了刘润老师的跨年演讲,我觉得非常不错。他讲的是大迁徙,在我们所生土长的草原上已经没有草了,我们是等环境修复,还是用我们的能力去做迁移?其实,能力迁移不是改行,而是深根扎于你的行业做能力的迁移。我觉得,能够在这个行业深耕20年的人,至少热爱技术,甚至有理想前瞻性。我们是不是能够开放一下思想去做呢?

刘任老师我很尊敬,但我觉得他全场最大的笑点是他唱那首歌不咋样,但是确实很亲民。他为了点燃自己,去证明AI、证明智能涌现是可以改变人类的。我今天也用一首用AI写的歌来展示一下。我是音乐零基础,右边这首叫《为战而生》,是我们用大模型一次成型的。这首歌还有点意思。这首歌是我跟联想中国区的总裁会面的时候,联想说要发布一个智能硬件了,我问是什么游戏笔记本吗?他说OK,还要发布一个音乐大模型,有什么结合呢?

再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是不是觉得很完整?从它的洗脑节奏,我甚至站在舞台上,都有想随着节奏动起来的冲动。而且,它的原声和歌词全部是用AI写的,整个成片我们大概花了3分钟制作时间,等待时间花了8分钟,基本上十几分钟就一次成型。联想中国区总裁觉得很满意,觉得这个很难得。

但是,一切技术的背后是什么呢?我们并不是用solo这种标准模型,而是用垂直的去训练。这背后就有无限的商机。并不是一个大公司可以改变所有的行业的事情。基于我们所垂直的小行业,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大模型做不到的。经过我们的数据基础和对行业的理解,我们可以去训练我们自己的小模型,去做更专注的事情。

接下来,给大家看一段换脸的视频。我现在给大家演示的都是去年的模型数据,今年的模型数据正在迭代,又不一样了。

虽然只是片段,但在片段之下,我们很多场景的设定,比如孩子过生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能够亲身去为他谱写一个MV?我们以前是没有这个本事的,没有这个本领的。但是,我们现在可以,因为我们有AI做工具。还有一句话说,人不是被AI打败的,人是被会用AI的人打败的。这个时候,我们坚信这一点。

下面,这是一个跨场景的应用,现在叫人车家。其实,人车家我们也都做到了。包括前一段时间非常疯狂的在车里面唱歌,90%的合作伙伴都是我们合作的。尤其是在华为车上,已经实现了车互联。在不同场景之下可以打穿,比如你这边在家里唱,我那边在车上旅游唱,这边在手机上打赏点赞。其实,还是围绕着社交属性来做的一种娱乐化。其实,以前很多很难实现的,由于两点:一个是技术的变化,还有一个是基础设施的投入。上午,欢网的吴盛刚董事长也提到,运营商的网络,我们基于运营商,刚才我给大家看的,从高清内容的分发,再到算力,哪个跟运营商没关系?这不是互联网所能支撑得住的。刚才那些算力能够并行的一些算力,比如说在春节我想给大家送歌,如果说100万人同时做,这个算力一定是运营商的优势。这种高清的分发一定不是OTT能做到的。100寸的电视机屏上一个蓝光、一个高清、一个4K内容,一首歌曲就传几百兆、上G,那一定是我们运营商的CDN网络分发的能力体现。所以说,基于我们的网络、我们的能力、我们的场景,我们一定要做差异化的利用AI来做一些体验。

实践:云K歌AI家庭k歌

第二部分,我想说说我们刚才那些畅想只是个demo,我们真实做了哪些事情。其实,我们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在很小的一个点上使用了AI技术——AI打分、评委组队评歌这一件事情,我们把它做到极致。以前,你组织一个歌唱比赛,基本上有单数的评委,也有专家,大家公认的。现在,AI可以完全取代人了。这是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我们现在在中国电信这个全国市场走得比较前,已经有9个省上线,还有2个省准备上线。这个里边的片子都是各个地方K歌大赛比较典型的,比如四川的蜀乡村K已经形成了独立的IP,它以每年4000场到6000场的速度去大量的帮运营商引流做活动。因为流量来了,剩下的其实用户的转化和服务你才有机会。如果没有流量了,不是说光推广一个K歌业务的问题。只要流量来了,扫码点歌了,留资来了,你就通过定向客服的方式去给他推荐很独到的关联生态业务,这个其实都可以了。像浙江的直播K歌、村歌,我们的村K也形成了IP,单场直播256万用户,在整个几大运营商里边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数据。

上午,芒果TV的冯总提到,非常认可一个观点:AI能力加上智能硬件入口,再加上场景运营。没有任何的入口、没有任何的能力、没有任何的运营,用户就是韭菜,韭菜终有收割完的这一天。我们要服务好用户,让用户来。

用数据说话,从23年到目前,四川为首发,到现在累计用我们打分的用户已经超过1.8亿次的点击,留存非常高,尤其是为运营商拉新达到30%到40%,这是AI带来的。以前没有AI,那些打分不准的用户觉得是一个游戏化的,它不是很准确的。这就是我们的模型。但这种模型我要补充一点,你的数据越多,你的模型越准。等于起跑你抢跑了,大模型想跟上我们在垂直化领域里边是不可能的。

提到服务支撑,我觉得合作伙伴、渠道、运营商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利益共同体。我们要如何完成这件事呢?以前就是一个甲乙方关系,我认为变了。现在我们共同面对的四大问题:第一个是产品技术的迭代,第二是服务的支撑,第三是联合的运营,第四个是市场的推广,甚至我要强调的是市场推广。我们在做云K歌的时候,其实是跟运营商、跟我们的新媒体一起走到客户那做联合定制,不是把产品卖给客户就完事了。你卖完产品之后还要为他定制化营销工具,各种AI工具,比如用户的数据从哪里来,用户的裂变从哪里来,怎么样留存客户,用你的电子客服把他留住,甚至在社区搞K歌排名的时候,是不是你有社区排行榜,能不能定期的去关怀客户,这个都是我们持续要做的一个体系、一个系统要做的事情,并不是用一个产品收割市场。因为我们今天在天津也在跟联通基地正在进一步磋商我们业务合作上线的时间,包括中移动的杭研也在入围我们的硬件。其实,跟几大运营商大家都意识到了硬件就是入口。

立局:版权及政策相应

有技术,也有实践的一步步试错了,接下来我如何能保证我们,也就是今天大会很重要的主题,因为很多新媒体广电的专家都在。首先,我们认为有三方面要例举:第一个是合规,第二个是政策,第三个是数据安全。这个不是老生常谈,而是我们切身感受到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没有合规性,你走不远,你做大了就有问题,尤其是AI。AI现在在西方国家已经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现在美国就很自由,关于AI的知识版权问题;但是在日本,你所有对我的改编权我要逐一审查。也就是说,政策是为了市场保驾护航。如果没有一个良性发展的政策作为指导,我们这个业务天花板就会很低了。

所以我花点时间解释一下。首先,从版权上,我们除了跟国家机构、音集协、音著协签署版权之外,还在跟版权的源头方,像华纳、索尼等全球的前几大音乐版权商,也有阔景(现在薛之谦、张靓颖都在他们这边)合作。我们作为一个很大的联盟,一定确保我们的版权能够合规。第二个就是政策,包括银发经济、乡村振兴都有很强的扶持力度。我们要在国家政策的一些指导之下,基于我们合规合法的一些规定去做业务的发展。最后是数据安全,为什么我重点提数据安全呢?两个跟我们切身相关的:第一个,交互怎么办?你大小屏联动的时候,你的手机数据如何跟大屏数据解决通畅和安全问题?这是一个很深的课题。尤其以后AI化了之后,各种AI的数据之间的安全穿越,你的整个的稳定的输出结果,是不是能够保证?这个都是我们从技术手段上要考虑的。

展望:AI大屏K歌未来场景

最后,我们做一个小小的展望。我认为,在AI的加持之下,我们不是一个封闭系统,封闭必亡,开放才是未来。我们希望基于我们的大模型、我们的能力、我们的渠道,跟大家做开放性的合作。K歌是一个情绪价值的表现,我们希望我们在AI加持的K歌之下,每个人不管你懂不懂音乐、有没有阅历、有没有能力,你都可以出自己的数字化专辑。你在每一次演唱都能够有不一样的体验,并不是说我去唱歌之前我已经想好了唱什么,那真的是机器,那不是人。我每一次的体验能够记录我的快乐、记录我的情绪价值。甚至未来,我们希望跟一些康养行业、健康行业做合作。

交大有一个团队做心理学做得非常好。全中国大概有1万家中小高校做心理辅导,他们的机器人又盯上了这个领域。我们通过联合开发,在K歌这个领域,首先会探测你的情绪,能把握你很多数据,能让你开心。让你每次在使用我们应用的同时,能得到不一样的价值体现。这就是AI时代,我们在一个非常传统业务上的展望未来。

第二曲线,我们认为是来自于什么?其实是一个立体化的发展。首先是技术创新,没有AI,我们唱歌几十年还是这样子,有没有画面都无所谓,我情到浓时只要那个字我认识我就可以唱。但是,如果第二曲线要高速发展,必须还有合规的生态、要有情绪价值,再加上我们的生态联盟协同创新。

最后,让我们用AI赋能重构娱乐的体验,能够让我们每一次K歌都有不一样的体验,能让我们每一次体验记录我们的数据永生。

来源:流媒体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