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特在利物浦“情绪失控”,未来三场比赛或决定其帅位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6:05 1

摘要:阿尔内·斯洛特在利物浦负于水晶宫的比赛中派上多名年轻球员,过程中“情绪略有失控”,而接下来的三场比赛可能将决定他的未来。此外,阿森纳在未依靠定位球的情况下取胜,米克尔·阿尔特塔派上多名英格兰球员;同时,一位卢旺达民众也为阿森纳“卢旺达旅游”球衣赞助商进行了辩护

阿尔内·斯洛特在利物浦负于水晶宫的比赛中派上多名年轻球员,过程中“情绪略有失控”,而接下来的三场比赛可能将决定他的未来。此外,阿森纳在未依靠定位球的情况下取胜,米克尔·阿尔特塔派上多名英格兰球员;同时,一位卢旺达民众也为阿森纳“卢旺达旅游”球衣赞助商进行了辩护。

斯洛特“情绪略有失控”

赛季初,包括本媒体在内的多家网站都认为利物浦阵容实力位居前列——尽管防线深度明显不足,但阵容的漏洞远不止于此。即便已投入4亿英镑,利物浦的阵容厚度仍显得异常单薄。

斯洛特的决策暴露了这一问题:他在比赛中“情绪略有失控”,派上4名年轻球员首发,且在球队落后时又换上3名年轻球员。这7名首次代表利物浦参加正式比赛的年轻人,最终在安菲尔德见证球队0-3失利,这样的经历恐怕并非他们职业生涯的良好开端。

姑且说这一切颇为滑稽(抱歉,利物浦球迷),但你们以为支持球队的中立球迷数量其实很少,甚至可能比球队的阵容厚度还要薄。希望这波连败能继续下去。

——威尔(幸灾乐祸,真痛快)

三连败即下课?

接下来利物浦的三个对手分别是:阿斯顿维拉(主场)、皇家马德里(主场)、曼彻斯特城(客场)。

若斯洛特率领的利物浦输掉这三场比赛,他会被解雇吗?考虑到五个月前他才带领球队夺得联赛冠军,如今讨论这个问题本身就令人难以置信。

若能在周末击败维拉,斯洛特将得到宝贵的喘息机会;若失利,那么接下来主场对阵皇马、客场挑战伊蒂哈德球场的比赛,局势将愈发艰难。

——肖恩·彼得-巴奇(墨尔本)

负于水晶宫是“明智选择”

有人认为斯洛特本应派利物浦全主力阵容争胜,以重建连胜势头,但这一思路在法兰克福一战后已被证明行不通。即便利物浦赢下比赛,下一轮对手将是阿森纳——没人认为利物浦能击败阿森纳。

更难想象的是,若利物浦派全主力仍输球,球队信心会进一步受挫,且球员会带着更重的疲劳感迎接与维拉的比赛。因此,在球队当前的状态下,让萨拉赫等人轮休是明智之举。

——保罗(布鲁塞尔,支持斯洛特)

阿森纳的英格兰球员阵容

尽管外界会关注阿森纳未能依靠定位球得分这一“水准下滑”的话题,但值得注意的是,阿森纳首发阵容中包含6名英格兰球员,年龄分别为15岁、17岁、18岁、19岁,另有两名27岁和28岁的“老将”。

随后球队又派上两名24岁和26岁的英格兰球员替补登场——两粒进球均由青训球员打入。若不是一名球员受伤,另一位23岁的英格兰国脚本也能获得出场机会。

我无意过度解读,但本场比赛共有8名英格兰球员登场,他们要么直接影响了比赛,要么已是顶级联赛的成熟球员,且还有一名英格兰球员即将伤愈归队。这样的情况,已经有很长时间没在阿森纳出现了。

——詹姆斯(肯特郡)

无定位球进球的阿森纳

世界都疯了——阿森纳不仅让对手完成了射正,还依靠运动战打入2球,全程没有一粒定位球进球!

——安德鲁·古纳布罗德·布朗

一位卢旺达民众为“卢旺达旅游”赞助辩护

我在读者来信和社交媒体上看到不少关于阿森纳与“卢旺达旅游”赞助合作的讨论(该合作已持续较长时间),相关负面评价由来已久,许多阿森纳球迷不希望球衣上出现这个赞助商。批评的焦点通常集中在卢旺达的人权记录及其在刚果冲突中的参与。

我是一名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生活了20多年的卢旺达民众,并非阿森纳球迷——事实上我相当不喜欢这支球队,但看到自己的国家以这种方式亮相,我仍感到些许自豪。我一直密切关注相关讨论,尽管这些批评有其合理性,但还是让我感到有些不适。

必须明确的是,卢旺达仍是一个非常贫穷的国家:国土面积小、地处内陆、缺乏丰富的矿产资源,且在1994年种族灭绝事件后,国家几乎要从零重建。为实现经济好转,卢旺达尝试了多种方式,而考虑到英超联赛的影响力,投入资金开展此类赞助活动,对卢旺达实现自给自足(此前我们高度依赖外国援助和拨款)而言意义重大。哪怕只是让人们意识到“卢旺达已不再是战火纷飞的地狱”,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10年前我在英国时,大多数人都以为卢旺达仍处于战乱中。

如前所述,对卢旺达政府的批评有其道理——许多批评是公正的,但也存在一些误解和细节缺失,不过我目前不想深入讨论这些。但我必须问:我们国家就不能做这些事吗?难道因为政府会受益,我们就不能从赞助活动中获利?难道因为政府的某些行为,企业就不该来这里投资?人们就不该被鼓励来旅游?难道我们要一直“安分守己”,直到所有人都对我们的政治体制满意为止?

归根结底,阿森纳赞助的并非卢旺达的国有企业(该赞助由政府机构监管,但作为官方旅游推广活动,这是合理的)。我们并未将球场更名为“卢旺达旅游球场”之类的——这只是在邀请人们来这个“从地狱中重生”的国家旅游或投资,也是在努力改变外界对卢旺达的看法。诚然,阿森纳球迷没有义务关心我们,但我还是要问:我们有权做些什么?何时才能像其他公司和国家一样,拥有做这些事的权利?难道卢旺达就只能被等同于政府的行为,再无其他?

——图里约·达马森(卢旺达基加利)

曼联:频繁变动让人疲惫

签下新球员本是件好事,球迷们都喜欢——新援加盟带来的兴奋感、对球队提升的期待,以及为球员辩护、对抗对手球迷批评的过程,这些都是球迷身份的一部分:为素不相识的人辩护。

但当变动过于频繁、过于密集时,即便像我这样喜欢变化的人也会感到疲惫——尤其是看到不久前刚加盟的球员,被新主帅弃用,再被另一批新球员取代时。

这就是我目前的感受,事实上这种感觉已经持续了几个月。或许只有我这样觉得,或许并非如此。

作为球迷,我们似乎被期望着:一旦新主帅(即便你不喜欢他,也被要求支持)不喜欢某位球员,我们就要立刻转变态度——放弃之前喜欢、辩护、支持过的球员,转而支持新球员。短时间内,这样的转变要做多少次,才会让人身心俱疲甚至精神崩溃?

这就像投入一段感情后突然分手,然后立刻投入下一段感情,且同样全身心付出。若有人每年都这样做,会被认为“有点反社会”吧?如果你的朋友这样,你要么会调侃他,要么会建议他别这么急切、这么频繁地投入新感情。

所以,这就是我目前的状态——或许你们会好奇我为何许久未来信。我现在已经不关心曼联了,也不关心球员(除了少数仍有感情的球员:德利赫特、梅努、约罗,几乎就这几个例外)。我不在乎曼联是夺冠还是降级。球员、主帅、甚至球队“叙事”的频繁变动,让我无法如此快速地多次转变支持对象——而且(或许也算幸运),那些尚未被弃用的球员,大多是我不喜欢的。我无法支持自己不认同的决策,也拒绝接受“必须支持”的要求。

所以,暂时告别读者来信和评论区吧,至少一段时间内是这样。

——巴德沃尔夫

曼联:终于又能享受比赛了

我从6、7岁起就是曼联球迷,现在已经41岁了。在英国生活到27岁期间,我会看所有能看的曼联比赛。移居美国后,能看的比赛越来越多——周六下午3点的比赛能看了,曼联的比赛也总是比其他球队更受转播青睐。我会看欧联杯,会看季前赛,几年前还花了500美元去圣地亚哥看曼联对阵雷克瑟姆的季前赛——结果那场所谓的“曼联比赛”,其实是曼联U21梯队出战,最大牌的球员是约翰尼·埃文斯,连滕哈赫都没到场(他带着一线队去拉斯维加斯,准备第二天对阵多特蒙德的比赛)。

自2009年左右起,我几乎每天都会看《Football365》,订阅了《The Athletic》,还会听好几档曼联播客。可以说,曼联成绩越差,我投入的时间反而越多。

我越来越珍惜弗格森时代的成功,也逐渐不再让近年来的失利和糟糕表现影响自己的情绪。我一直努力保持乐观:比如看到球队在对阵水晶宫的上半场表现有所改善,就会说服自己“滕哈赫仍是能带领球队成功的人”;比如认为约书亚·齐尔克泽是天赋异禀的球员,若能得到时间和机会,能成为像迪卡尼奥那样的球迷偶像——尽管遗憾的是,这或许不会在老特拉福德实现。

这些年里,曼联并非没有亮点,但在对阵布莱顿的比赛中,我感受到了久违的不同:这是许久以来,我第一次觉得看曼联比赛“很有趣”。比赛本身很精彩,球员们踢得开心,球迷们看得也开心——就是单纯的“有趣”。过去十年,曼联不仅成绩糟糕,比赛也枯燥乏味、毫无活力,让人提不起劲。

此前并非没有过“有趣”的瞬间,但都转瞬即逝,所以我仍保持谨慎。但现在,我开始期待下一场比赛,而非感到焦虑——这种感觉已经很久没有了。我觉得我们能赢下下一场,这种想法也很久没有了。我认为我们至少能从热刺身上拿分,考虑到热刺主场表现起伏不定,赢球也并非不可能。许久以来,我都没觉得曼联能连胜两场,更别说五场了。

不过,在最近几场比赛中,姆布埃莫、库尼亚、卡塞米罗、布鲁诺、塞斯科、拉门斯、德利赫特、约罗和阿马德的表现都非常出色,且还在不断进步。我现在还不会预测球队能夺冠或赢得欧冠,但只要看曼联比赛能重新变得有趣,我就很满足了。尽管我之前对滕哈赫的预测被证明是错的,但这次我觉得有更多值得期待的东西——球队在战术上展现出的适应性,以及在对阵实力不俗的对手时连续取得成功,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进步,远比上赛季的“一坨屎”要好得多。

——马特

拯救“陷入困境”的英超

如今的英超似乎陷入了困境:全联赛的比赛质量和风格都枯燥乏味,让观众失去兴趣,就像在看“三只小猪”费力地想吹倒对方的房子——所有球队的战术似乎都是“摆大巴”,然后靠角球、长传或任意球在禁区内寻找机会破门,再死守比分。

球员们的战术执行力极强,但这反而让足球沦为“周日上午的混战”。只要接近禁区,球队的目标似乎就变成了“把球踢到禁区里”。高中锋、长传、远距离界外球……哈钦森、德拉普这样的球员要是在现在,肯定能东山再起。

但解决方案是什么?能出台哪些规则来鼓励进攻?或许可以取消平局的积分——这样肯定能制造更多悬念。大家有什么想法?

——P·迪迪

阿森纳球迷:F365社区的不一样

我的来信,本质上是想指出社交媒体上的阿森纳球迷,与《Football365》社区(如果算的话)的阿森纳球迷之间的区别。在《Football365》,阿森纳球迷大多要么为球队辩护(质疑“为何球队赢球还会被批评”),要么保持谨慎(不因为赢球就自满,明白联赛漫长且充满变数)。

我想分享一个在这段时间里的感悟,这个感悟源于我意识到自己在《Football365》上花了太多时间。

我讨厌社交媒体:那种氛围让我感到窒息,每次接触都觉得自己“被污染了”。我讨厌那些试图装酷的“极端觉醒者”,讨厌那些敏感易怒的人——好像你念错他们的名字,他们就要“发动种族灭绝”。当我看到某国在X平台上拥有最多阿森纳球迷,且充斥着伪装成“足球讨论”的恶毒言论时,我就感到一阵恶心。

我之前问“为何《Football365》上有阿森纳球迷在炫耀”,是因为即便现在的阿森纳不再是过去的“美丽足球代表”,也远比其他球队要强得多。

——贾莫(内罗毕)

教练姓名首字母的用途

读者来信总能带来当下最受关注的问题,这也是我一直坚持看的原因!

关于“利物浦球迷蒙特利尔A”提出的“球衣上为何印教练首字母”的问题,我觉得答案很简单:方便分类球衣啊!

总比像给孩子的体育课球衣那样,要在标签上缝名字强吧……

这个话题完全能单独开一个读者来信专栏,里面的“热门观点”恐怕比利物浦最近的输球次数还多!

——安迪(曼联球迷)

来源:月亮下的猫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