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考察为常德河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个多月后,由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组成的宣讲团,与百余名居民代表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答问式”宣讲。
常德河街,这条沿穿紫河重建的特色街区,承载着世代常德百姓的乡愁记忆。
近年来,常德创新治理模式,整合资源服务,将政策宣传、文化传承、志愿服务与商业运营完美融合,将常德河街打造成一个充满活力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体。
在这里,政策被“唱出来”、服务被“送到家”、非遗被“活化利用”、新风被“广泛传扬”,常德河街正以崭新的姿态,讲述着传统与现代交汇的生动故事。
理论宣讲:从“说教”到“共鸣”的生动实践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穿紫河东段的常德河街考察,了解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利用、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等情况。
这场考察为常德河街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一个多月后,由党员干部、专家学者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组成的宣讲团,与百余名居民代表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答问式”宣讲。
一个半小时的宣讲中,参与者不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更在重温习近平总书记与基层群众交流的温暖瞬间中,感受到理论的温度与力量。
常德河街宣讲现场。李张念 摄
常德河街的理论宣传,始终在探索如何让政策理论“活”起来。今年10月23日晚,“爱老敬老”文化展演暨养老保险政策宣传活动在常德河街举行,常德丝弦《温暖社保日子甜》用悠扬的旋律唱出社会保障带来的民生温暖。
舞台旁的政策咨询区,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退休人员等五大专区各有特色,工作人员面对面解答不同群体的参保缴费、待遇发放等热点问题,实现“一类一策”的精准服务。
市民咨询社保政策。姚懿容 摄
健康义诊让科学理论在服务群众中彰显价值。5月30日,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在常德河街状元门广场举办中医药市集,将中医适宜技术体验与非遗技艺展示完美结合,让市民在感受传统中医药文化魅力的同时,学习健康科学知识。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常德河街联合党支部聚焦“流量变留量”的课题。今年3月17日,支部在常德河街党群服务中心举办直播技能培训课,20余名商户学习短视频拍摄、直播话术等实用技能。
在常德河街经营餐饮店的龚娟将直播间搬进店铺后,月销售额增长三成。“党员带头学,才能带动商圈一起升级。”她指着店内“党员示范岗”标牌说道。
文化浸润:非遗传承与书香熏陶的双重奏响
今年5月1日,大型行进式实景演出《常德往事》正式公演,带领游客从码头到河面,从水岸到河街,领略粗犷的船工号子、温婉的常德丝弦。这场演出成为常德河街丰富活跃市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生动缩影。
漫步今日河街,83个非遗项目如璀璨明珠缀满街区,使这里成为“没有围墙的非遗博物馆”。
舌尖上的非遗,用烟火气凝聚人气。在壹德壹河街店,常德米粉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发明打造的展示窗口,高峰期一天能卖出2000多碗粉。店铺的精心设计——一楼保留市井烟火气的散座,二楼新增包间,沿街设置传统米粉文化展示区——让非遗在创新中焕发新生。
潘能辉在穿紫河畔进行雕刻创作。潘敬林 张顺 摄
指尖非遗,在传承中创新发展。木雕匠人潘能辉和胡美华夫妇作为首批进驻河街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今年将工作室扩大到更宽敞的空间。25米长的《湘行散记》绘画水墨稿在墙面上完整展示,潘能辉计划用十年时间,将这幅作品转化为巨型木雕,用雕刻艺术展现湘西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
同样,李氏艺术麻质画代表性传承人李健鹰将店面从麻阳街迁至大河街,在保留展示功能的基础上,将二楼打造成集体验与创作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随着非遗影响力扩大和常德河街人气提升,李健鹰的收入实现翻倍,2024年售出超过1000幅麻质画,作品远销至美国、加拿大、波兰等国。
常德丝弦表演。刘颂 摄
戏韵非遗,打造视觉与听觉的盛宴。除周一外,常德河街鸳鸯走马楼非遗展演基地每天16时准时上演常德丝弦、常德高腔、花鼓戏、常德渔鼓等特色非遗表演。近一年来,这里已开展非遗公益演出300余场,成为游客了解常德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常德河街城市书房,为街区注入书香底蕴。位于麻阳街的常德市图书馆河街分馆,凭借其上下两层的巧妙设计,划分出少儿阅览、休闲阅读、学习自修、数字体验等功能区域,成为市民和学生的“充电”学习好去处。
“每天早上开门前就有不少读者排队等候,晚饭过后人会更多。”常德河街城市书房负责人介绍。为营造舒适的阅读环境,书房不仅全天候开放空调,还配备了饮水机、充电宝等便民设备,墙上悬挂的常德记忆照片和本土书法家作品,更增添了浓郁的地域文化氛围。
文明新风:传统街区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
在常德河街,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催生出深受各年龄段市民喜爱的新业态、新风尚。
桥洞音乐会,用青春旋律点亮河街夜色。今年3月起,河街西头紫缘桥桥洞传出的悦耳音乐,与桥柱上国潮风的“桥洞音乐悦动河街”字样相映成趣,为非遗街区注入青春活力。除了举办民谣音乐会,每周的吉他、萨克斯、笛子、手鼓等乐器公益课,更让这里成为普及音乐知识、丰富市民文化生活的重要阵地。
去年年底,湖南省文明实践常德市幸福邻里中心示范点建设暨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街区在常德河街春秋广场启幕。“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街区”主题系列活动的开展,有效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推动了社区治理现代化进程。
新人进行合卺酒仪式。刘颂 裴维维 摄
集体婚礼引领婚事新风尚。今年8月30日,2025年湖南省“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文化活动启动仪式暨湖南省第十届国潮集体婚礼在常德河街举行。77对新人在亲友见证下,通过温馨朴实的城市观礼、集体证婚、共饮卺酒等环节,许下“相守一生”的誓言。活动巧妙融合传统婚俗的庄重与国潮元素的时尚,传递出“婚事新办简办、抵制天价彩礼”的文明理念。
国际活动展现常德开放形象。9月20日,2025世界旅游小姐全球总决赛入城仪式在河街举行。来自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冠军选手乘坐游船,从河街西街码头出发,沿穿紫河巡游至桃花渡码头,向世界展示常德“桃花源里的城市”的独特魅力。
党员商户挂牌上岗、桥洞音乐会青春洋溢、非遗传承与市场经营相辅相成——这些鲜活画面共同勾勒出河街的文明底色。
夜幕中,花灯霓虹与人流辉映常德河街。潘敬林 摄
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1月以来,常德河街客流量突破1609万人次,较同期增长90.15%。这条街区的成功实践印证:当文明实践与人民生活、市场需求同频共振,就能迸发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