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李桂芝和曹凯在花园广场作别后,便带着众人匆匆赶回忠义坊,她要把提前备下的棺木、入殓用品,尽早拉到白城子,争取在曹凯被处决的第一时间为他收尸。
本文内容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故事中涉及人名、地名及故事情节,均与现实无关,请理性阅读
天上有月月月缺,人间有情情情残
李桂芝和曹凯在花园广场作别后,便带着众人匆匆赶回忠义坊,她要把提前备下的棺木、入殓用品,尽早拉到白城子,争取在曹凯被处决的第一时间为他收尸。
回到忠义坊后,徐淑婉陪同李桂芝收拾东西,曹福和袁老三、徐达、伍子四人去抬放在角落的棺材。
袁老三四人看到李桂芝定制的棺木后,都很是诧异,这不是一具按照标准尺寸制作的棺材,不仅厚实了很多,也宽大了很多。本地标准棺材一般都是七尺三寸长,二尺宽,二尺三寸高,她却加宽加高了很多,足足三尺三寸宽,三尺八寸高,棺板更是厚达八寸,重量堪比两具普通棺木。
四人想着, 这样的棺材,需要特别定制,肯定价格不菲,眼下她们妯娌生活困顿,李桂芝能拿出许多钱来定制棺木,想必是费了番周折的。
自从曹凯入狱,李桂芝就在四处奔走,早耗光了身边的积蓄,现在为了能厚葬曹凯,想必是费尽心思,倾其所有,这份夫妻情谊,令大家动容。
袁老三四人使出全身力气,抬起棺木,郭子在一边喊着号子,四人才将棺木抬至院中。
李桂芝和赵翠娥从屋里抱出来一套簇新的被褥,李桂芝先在棺底放入七枚铜钱,然后和赵翠娥合力将被褥铺陈整齐,锥子娘将装有寿衣的包裹放在被褥上,细心的李桂芝还专门准备了绷带,要为曹凯包扎伤口。
坝上习俗,孕妇见棺不吉,徐淑婉按李桂芝要求待在了屋里,方菲帮赵翠娥带着孩子,和雅望一起陪在徐淑婉身边。
李桂芝将一应入殓、祭奠用品放入棺内,四人盖好棺盖,合力将棺木抬至车上,曹福拉马套车。
李桂芝回到屋里,取出两套孝衣,一套自己穿了,一套递给赵翠娥。赵翠娥接过孝衣,却没有往身上套。
李桂芝穿好孝衣,见赵翠娥愣着没动,皱眉问道:“翠娥,你什么意思?”
赵翠娥犹豫着说道:“大姐,你代我们母子送老爷最后一程吧。孩子在公审现场受了惊吓,哭闹个不停,把他自己留在这里我不放心。再说孩子还小,把他带到白城子也不合适,刑场是不祥之地,到处都飘荡着孤魂野鬼,孩子去了,势必会把魂魄给惊掉了。”
李桂芝“哦”了一声,没说什么,转身往门外走去。
赵翠娥跟在身后说道:“大姐,你且和曹福为老爷收尸,明天一早我就带孩子回去,咱们姐妹一起为老爷下葬。”
李桂芝没有理会,头也没有回,独自出门去了。
袁老三几人见李桂芝从屋里出来,要随她一同前往白城子,帮她为曹凯收尸。李桂芝婉拒了众人的好意,在曹福的搀扶下跨坐到车辕上,辞别众人,往白城子赶去。
曹福将马车赶进白城子,直接来到刑场,看到地上倒伏着近多具尸体,曹凯身上穿着李桂芝新买的大褂,容易辨认,二人径直往他身边走来。
曹凯双腿呈跪姿,上身前倾,斜着栽倒在地,身边是一大滩尚未完全凝固的鲜血,人早已死透。
曹福担心李桂芝看到曹凯的死状,会在心里留下阴影,不让她近前,等自己收拾停当,她再来祭奠。
李桂芝哪里肯听,走上前去,解开曹凯身上的绳索,将他抱进怀里,很是哭了一阵,才被曹福劝开。
曹福取来提前备下的水和毛巾,李桂芝小心翼翼将曹凯头脸上的血迹擦拭干净,看着他后脑勺上黑洞洞的枪口,心如刀绞。
李桂芝用绷带将曹凯头上的枪眼包好,和曹福一起给他换上寿衣,又给他烧了纸钱,曹福这才背起曹凯的尸体,来到车前,二人费了很大周折,将尸体放进棺材,当即启程赶往富合村。
曹福牵马走在前边,李桂芝跟在车后,一边撒着过路钱,一边念叨着:“辅臣,跟我回家,我来接你了,咱们回家团圆。”
二十里的路程,马车走了两个多小时,晚上九点多钟,曹凯的尸体被拉到富合村曹家的祖坟。
曹福选了处平坦的所在,将车子停好,给马解了套,拴在树上。
曹福对李桂芝说道:“太太,内人已经把家里收拾好了,今晚你就去我家凑合一晚,我留下为老爷守夜,等明日一早,我去找几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来为老爷下葬。”
李桂芝说道:“曹福,你回去吧,我留下,我想和老爷说几句话。”
曹福说道:“太太,这初春的天气还冷着呢,你身子单薄,扛不住冻,听我的,你回去好好睡一觉,等明天早上再过来。我带着厚衣服,冻不透,我一个人在这里守着就行。”
李桂芝说道:“我也穿了厚衣服,不冷的,你赶紧回去吧,已经出来两天了,回去和家里人打个招呼,别让他们着急。”
曹福见李桂芝不愿离开,只好说道:“家里我都安顿好了,既然夫人不愿回去,那我就陪您一起给老爷守夜。”
李桂芝见不能劝走曹福,便不再开口,她把带在车上的香烛纸钱取下,放在棺材前头,一一点燃。
李桂芝蹲坐在地上,痴痴地盯着棺木,嘴里不停召唤着:“辅臣,到家了,咱们,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了。”
曹福在棺材前奠了,站起身来,上前安慰李桂芝,让她节哀顺变,以免悲伤过多,伤了身子。李桂芝也不理会,依旧在那里念叨个不停。曹福无奈,只好摸黑去林子里捡拾枯树枝条,点起一堆篝火,为李桂芝取暖,好让她度过这寒冷的夜晚。
功夫不大,曹福捡来柴火,点起篝火,将车前照的一片通红,也将初春的寒意驱散,李桂芝盯着面前烧得哔啵作响的枯枝,只管喃喃自语,曹福听她提到了“儿子”二子,却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怕她伤心过度,再度上前劝阻。
李桂芝对曹福的话充耳不闻,自顾对着棺木哭诉,如同魔怔了一般。
曹福见劝她不住,也颇感无奈,只能等她累了再做计较。曹福在地上坐了一阵,觉得饥肠辘辘,他这才想起,还是早上的时候,在忠义坊匆匆吃了口饭,已经整整一天,水米未打牙了。
曹福想着,寒夜漫长,肚子里没东西可不好熬,得设法弄些吃食,让自己二人填饱肚子。他想回家去取些食物,可看着李桂芝悲痛欲绝的模样,担心自己走了,她做出傻事来。
曹福很是纠结了一番,才下定决心,骑马回家取些吃食,顺便也给李桂芝带件皮袄过来,免得她晚上受冻。骑马往返,也就一炷香的功夫,料想她也不会有什么变故。
曹福和李桂芝打了招呼,飞身上马,往村里疾驰而去,回家取了热水、食物、皮袄,便匆匆赶来。
车前燃起的火堆已经没了火苗,枯枝都烧成了暗红的木炭,周围一片黯淡,曹福有些紧张,没等下马,便大声喊道:“太太!”
“你怎么又回来了?”车前传来李桂芝虚弱的声音。
曹福放下心来,从马背上取下东西,往李桂芝身边走来。他将食物放在地上,把皮袄给李桂芝披了,轻声说道:“太太,饿一天了,多少吃点东西吧。”
李桂芝站起身来,把皮袄穿好,对曹福说道:“曹福,这些年曹家里里外外的事,都是你一手打理,辛苦你了。老爷败落,你也跟着没少受罪,对不起啦。现在别人都把曹家的人当瘟神一般,躲得远远的,只有你,还跟着忙前跑后,一心出力,我替老爷谢谢你。”
曹福说道:“太太说这话就见外了,我在曹家这些年,老爷太太没少关照我,能娶妻生子,组建家庭,都是托了曹家的福,做人得知恩图报,不管别人怎样,我都会竭尽全力,帮衬曹家度过难关。”
李桂芝说道:“曹福,你这样的好人不多了。”
曹福说道:“太太,等老爷下葬了,你就留在村里,我去找村委会,给你分几亩地,到时,我一并种了,你不用为往后的生活发愁。”
李桂芝无力说道:“往后?曹家的天都塌了,哪还有什么往后?”
曹福怕李桂芝伤感,再不敢细说,等她过几天缓过劲儿来,再商量这些细节不迟。
曹福打开包裹,取出一只装有热水的皮囊,几个杂面窝头,和两个硬邦邦的咸菜疙瘩。对李桂芝说道:“太太,吃点东西吧,饿一天了。”
李桂芝仰天呼出一口气,看着曹凯的棺材说道:“吃,咱们吃,吃饱了才好给老爷下葬。”
曹福见李桂芝变得正常起来,心里轻松不少,想着她经过这番发泄,应该把心中郁结的悲伤释放了出来,便赶紧给她递了个窝头过去。
李桂芝也不推辞,接过曹福递来的窝头,大口咬了下去。
李桂芝一口气吃了三个窝头,喝下几口热水,满足地对曹福说道:“好像好久没吃这么饱了,还能陪着老爷吃个饱饭,我这人生也算圆满了。”
曹福说道:“太太身子虚弱,整整折腾一天,自是又累又饥,现在已是半夜,我把火点旺了,你靠着车子歇息一下,等天亮了,我就去村里喊人,给老爷下葬。”
李桂芝说道:“好,就听你的。”说完将身子仰在车轱辘上,头靠着棺材,裹紧身上的皮袄,闭上了眼睛。
曹福见李桂芝睡去,又去捡了些枯枝回来,把火加旺。
曹福蹲坐在火堆旁,丝毫没有睡意,看着面前的棺木和李桂芝,想着曹家往日的荣光,一切,都如同过眼云烟。
跨过面前的林带,就是铁蛋家的祖坟,那年曹凯带着还乡团回来,把被合会镇自卫队打死的铁蛋重新安葬,他为了给铁蛋报仇,将柱子和王掌柜活埋在了铁蛋的坟前。柱子是自己的表外甥,他被活埋前,自己曾数次为他求情,盛怒之下的曹凯根本不讲这些情面,当着自己的面把他给活埋了。他临死时绝望的眼神,至今难以忘怀。
那年除夕,赵翠娥亲手打死自己的丈夫牛二,自己在曹凯的指派下,帮着赵翠娥伪造现场,处理尸体,终于成全了曹凯和赵翠娥的孽缘,现在曹凯被处死,赵翠娥却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前去为其收尸。
这一夜,曹福想了很多,想往事,想人生,想人性,整整一宿,他都没有合眼,他好像什么都想明白了,又好像什么都没想明白,只是机械地往火堆上添着柴。
天色渐明,曹福纷飞的思绪回到现实,他知道当下要做的就是让曹凯入土为安,只有这样,李桂芝才能尽快摆脱丧夫之痛,回归正常的生活,死了的就算翻篇了,活人的生活还得继续。
曹福看看熟睡中的李桂芝, 站起身来,活动下筋骨,准备打早赶回村里,找几个人来为曹凯下葬,只是一直想不出该去和谁张口。
曹凯辉煌时,村里百姓对曹家敬畏有加,只要自己一声招呼,就会有人站出来积极响应,给不给工钱无所谓,主要是能和曹家套个近乎,那时,村里不论男女长幼,谁不得看自己脸色行事。
现在世道变了,曹家倒了,大家都躲得远远的,生怕和他家扯上关系,即便是那些得过曹家好处的,也没人愿意为他家说句好话。现在曹凯以反革命分子的身份被处决,更是没人敢沾边,生怕受了他的牵连。
莫说外人,即便是曹凯的几个妹妹,又怎么样呢?夫家为了和曹凯划清界限,都没让她们来见曹凯最后一面。曹凯兄弟被公审时,迫切的目光不断扫视着台下的人群,他们肯定是在期待至亲姐妹的出现,可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没一个人前来。淡漠的亲情,肯定让他们伤心了,但他们没机会说,也不会说,内心的伤痛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所有这些都是利益使然。
曹福思来想去,依然不知道该和谁张口,看来只能找些自己昔日关照过的亲戚,或许他们会给自己几分薄面。曹福打定主意,翻身上马,打马往村里跑去。
不出曹福所料,他此行并不顺利,走访了三十多户人家,才勉强找来四人,这四人不仅受过他的恩惠,也多少和他有些亲戚关系,即便这样,也是他磨破嘴皮,许以高薪才请来的。
眼看着已是日上三竿,曹福急急忙忙买了炮仗,带了绳索,携四人来到坟地, 他合计着赵翠娥母子不可能这么早赶到,就不等他们了,让李桂芝在坟前举行个简单的祭奠仪式,便开始下葬。
曹福走到车前,却没有发现李桂芝,车前的篝火早已熄灭,地上放着李桂芝穿过的皮袄,还有叠放整齐的孝衣,却独独不见她的踪影。
曹福心头一紧,赶紧四下望去。他这一望不打紧,看到林子里的树杈上挂在一个黑乎乎的物体。
曹福脑袋“嗡”的一声响,道声“不好”,抬腿就往林子里跑去,其他四人也看出了眉目,赶紧追了过去。
曹福来到近前,定睛一看,树上吊着的不是别人,正是李桂芝。
曹福见状,心凉了半截,喊了声“太太”,赶紧去托她的身子,吆喝众人去解树杈上的绳索。
待众人解下系在李桂芝脖子上的绳索,曹福将她平放在地上,一边呼喊,一边掐她的人中,几经折腾,毫无用处,人早已气绝身亡。
曹福见自己的努力没能让李桂芝醒转过来,一屁股跌坐在地上,脸上满是愧疚的神色,很是不解地自语道:“太太,你这又是何苦呢?”
曹凯的临终嘱托还历历在目,时隔一天,他的夫人就死在了自己面前,自己该如何向他交代,如何面对曹家的人。
昨天自己回去取衣物,她尚没有寻死的征兆,这才过了一个晚上,她便下定求死的决心,不知这一夜她都想到了什么。
曹福看着面前的小树林,想着李桂芝昨天在曹凯棺前哭诉时,数次提到的儿子一词。二十四年前发生在村里的那出人伦惨剧,重又浮现在他的脑海。
那年,李桂芝的前夫梁兵,因为和在他家拉边套的曹凯关系不睦,二人数次发生冲突,胆小懦弱的梁兵,在万般无奈之下,吊死在村头这片小树林里。之后没几天,梁母便抱着未满百天的孙子跳入村中的井里,一同溺毙,此事曾在当地广为流传。
那时自己才十岁出头,短短几天时间里,村里接连多人毙命,弄得人心惶惶,各种奇谈怪论层出不穷,自己更是被那些厉鬼找替身的传闻给吓破了胆,一到晚上便不敢出门。
村里人都说梁母带走的是曹凯的骨肉,老人家知道儿子是因曹凯和李桂芝而死,自己却不能奈何他们,愤恨之余,便抱着孩子跳入井中,在给李桂芝带来切肤之痛的同时,也为她的余生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之后,李桂芝也再没能为曹凯生下一儿半女,成为她一生的遗憾。
不知是意外巧合,还是因果循环,李桂芝竟然和梁兵在同一个地方,以同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李桂芝所谓的一家人终于可以团聚了,除了曹凯的父母,应该还有自己和给曹凯生下的儿子。
曹福在众人的帮助下,将李桂芝的遗体抬到曹凯的棺木前,四人看着车上高大的棺木,都在那里窃窃私语,曹福也一下子明白过来,李桂芝早报定了必死的念头,她是为了和曹凯同葬一穴,才提前做了这样的准备,曹福忍不住悲从中来。
曹福几人将装棺木抬至墓穴前,打开棺盖,将李桂芝安放在曹凯身侧。曹福心里琢磨着,要不要在下葬前通知一下赵翠娥和徐淑婉,李桂芝身亡是大事,自己不能自作主张,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把他们给埋了。
可是召集人手不易,要是现在放他们回去,回头再找他们就不一定能来了。曹福考虑一番,决定先把棺木放入墓穴,等赵翠娥或其他人来验看过再填土。
曹福几人费了很大力气,才将棺木下到墓中,安排停当,给他们发了工钱,四人散去。
曹福看看天色,已是午时,没顾上回家,简单吃了口昨晚吃剩的干粮,便打马往县城赶去,给赵翠娥和徐淑婉报告情况。
曹福行至白城子,遇到了乘马车返回富合村的赵翠娥母子,曹福拦下马车,把李桂芝上吊的消息和赵翠娥说了。
赵翠娥听了,立刻惊得瞪大了双眼,半晌,才装模作样地干嚎了几声。曹福调转马头,带着马车前往曹凯坟前。等来到墓地,赵翠娥母子二人穿了孝服,在坟前祭奠了。曹福告诉她棺盖尚未钉死,问她是否要开棺验看。
赵翠娥把头摇得和拨浪鼓一般,说自己无需验看,让曹福尽快钉棺封土。
曹福跳入墓坑,将棺钉一一钉好。
赵翠娥看着回到地面的曹福,轻叹一声,故作不经意地说道:“大姐身边应该还有些值钱的首饰,她这一走,就都带进土里去了。”
曹福不悦道:“我把棺盖给你打开,你下去翻翻。”
赵翠娥连忙道:“我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着现在生计艰难,大姐也不考虑我一个人带孩子的不易,就这么匆匆走了。”
曹福见赵翠娥不顾及李桂芝的生死,却一直惦记着她身边的财物,心中很是不快,想着要不是看在曹凯的份上,就赶她走了。
曹福不再理会赵翠娥,取来铁锹,开始往墓穴里填土,傍晚时分,为曹凯和李桂芝竖起一座新坟。
曹福套好马车,拉着赵翠娥母子回到自己家中,留他们在家里吃饭,自己去还借来的马车。
就这样,李桂芝实现了和曹凯生同衾死同穴的愿望。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回看前文:中都匪闻(长篇连载473)来源:陶陶耕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