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的两计绝杀:退一步藏锋芒,十年布局控娃哈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30 14:58 1

摘要:咱先戳破一个最常见的误会:宗馥莉从来没“离开”过真正的权力核心——宏胜饮料集团。2025年9月她辞掉娃哈哈董事长时,外界骂她“接班失败”;可短短41天后,她以宏胜总裁身份重返娃哈哈体系,经销商乖乖打保证金续合作,娃哈哈387件核心商标的使用权还是得跟她谈。这哪

辞职41天就“掌权”?宗馥莉的两计绝杀:退一步藏锋芒,十年布局控娃哈哈

文/白鸽

咱先戳破一个最常见的误会:宗馥莉从来没“离开”过真正的权力核心——宏胜饮料集团。2025年9月她辞掉娃哈哈董事长时,外界骂她“接班失败”;可短短41天后,她以宏胜总裁身份重返娃哈哈体系,经销商乖乖打保证金续合作,娃哈哈387件核心商标的使用权还是得跟她谈。这哪是失败?分明是把《三十六计》玩成了现代商战教科书:离开娃哈哈是“以退为进”的妙手,掌舵宏胜主导局面是“暗度陈仓”的收官,两步棋连起来,硬是把“股权枷锁”走成了“绝对掌控”。

一、离开娃哈哈:不是溃败,是“以退为进”的精准拆局

2025年9月12日,宗馥莉递交辞呈的消息炸了锅。距离她从父亲宗庆后手里接过娃哈哈印章,才过去378天。有人说她斗不过持股46%的国资股东,有人笑她压不住跟着宗庆后打天下的元老,可懂行的都知道,这波“退场”比“留守”精明十倍——这正是《三十六计》里“以退为进”的精髓:主动扔掉烫手山芋,把被动局面变成主动破局的筹码。

1. 先懂“以退为进”:退的是包袱,进的是主动权

这计的核心从来不是“认输”,而是“换赛道”。就像楚汉相争时,刘邦被项羽逼到汉中,表面烧了栈道示弱,实则养精蓄锐待东山再起;三国里刘备投曹操“煮酒论英雄”装怂,转头就拿下徐州。宗馥莉辞职时的娃哈哈,就是那座“攻不下来也守不住”的城池:表面是千亿帝国,内里全是绊子。

她当时的处境有多难?股权上是死局:国资持股46%握有一票否决权,她自己只占29.4%,剩下24.6%是职工持股会。她想把价值900亿的“娃哈哈”商标转到自己控股的公司,刚提出来就被国资按《公司法》驳回,连争辩的余地都没有 。没有商标控制权,再大的董事长也是“打工的”。

内部更是围剿:元老们看不惯她搞改革——她淘汰低效经销商断了老伙计财路,推数字化转型动了“一支笔审批”的传统,连品牌年轻化项目都拿不到资源。更糟的是家族内斗,宗庆后刚去世,三个美国籍的同父异母弟妹就跑到香港起诉她,要抢18亿美元的信托资产,外面骂她“独吞家产”,内部人心惶惶 。

这时候硬扛,只会落个“夺权失败”的名声。宗馥莉干脆辞职——你看,我退了,这下没人说我“越权经营”了吧?没人骂我“独断专行”了吧?等于一下子把“股东质疑”“元老抵制”这两个包袱甩了出去,反而让对手没了攻击的靶子。

2. 宗馥莉的“退”:扔掉的全是“负资产”

辞职当天,她就放出“大招”:旗下7家宏胜系企业联合发通知,2026年起改用新品牌“娃小宗”,直言要规避“历史遗留的经营风险” 。这波操作看似“破罐子破摔”,实则是精准切割——把娃哈哈的股权纠纷、商标争议、家族官司这些“负资产”全留在身后,自己带着宏胜这个“纯资产”轻装上阵。

她太清楚娃哈哈的软肋了:宏胜是娃哈哈的“命脉供应商”,承接了三分之一的产品代工,AD钙奶、营养快线这些核心产品60%以上的产能都在宏胜手里。娃哈哈自己的工厂要么老化,要么被她之前以“优化”为名关停了18家,想换供应商都难——成本涨一倍不说,产能还跟不上。所以她敢退,因为退一步反而从“娃哈哈的打工者”变成了“娃哈哈的衣食父母”,主动权直接反转。

3. 藏在“退”后面的“进”:攥紧104亿宏胜帝国

宗馥莉敢辞职,根本不是裸退,而是早有后路——她100%控股的宏胜饮料集团,早就长成了能和娃哈哈掰手腕的巨头。这公司2003年就创办了,最初是娃哈哈的代工厂,2007年她接手后,硬生生把它做成了全产业链帝国:建松源机械打破进口模具垄断,在东南亚搞原料基地控制供应链,现在有19个生产基地、48家子公司,资产104亿,连宗庆后都夸它“利润比娃哈哈还高”。

辞职后她立马亮出底牌:“娃小宗”商标5月申请9月就通过初审,娃哈哈的天猫旗舰店悄悄改成了宏胜的主体。你以为她丢了娃哈哈?其实她把战场转移到了自己说了算的宏胜——这里没有国资否决权,没有元老掣肘,想怎么改革就怎么改革。更狠的是,她还把之前被调查的“心腹”严学峰官复原职,用团队稳定的信号击碎“宏胜要垮”的谣言,稳住了经销商和供应链 。

二、重返“主战场”:以宏胜为棋的“暗度陈仓”

就在大家以为宗馥莉要彻底跟娃哈哈切割时,剧情来了个180度大反转:2025年10月23日,内部人士爆料她已回娃哈哈上班,但身份变成了“宏胜饮料集团总裁”;当天宏胜就发通知,2026年继续卖娃哈哈品牌,“娃小宗”暂时搁置。这波操作更绝,藏的是“暗度陈仓”的大棋——明面上是“回归合作”,暗地里早就把娃哈哈的命脉攥在了自己手里。

1. “暗度陈仓”的关键: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这计源自韩信的经典操作:明着修栈道让项羽以为他要从这里进攻,实则从陈仓小道偷偷突袭。核心是“明一套暗一套”:用一个公开的动作迷惑对手,掩盖真正的战略目的。宗馥莉这波“回归合作”就是典型的“明修栈道”,而她偷偷布局了十几年的宏胜帝国,才是真正的“陈仓小道”。

她的“明修栈道”全是“维稳”戏码:让宏胜发通知续用娃哈哈品牌,让慌了神的经销商赶紧打保证金,一下子稳住了渠道;自己高调出席宏胜会议,只聊“生产经营、技术创新”,绝口不提矛盾,一副“专心搞业务”的样子;甚至联合娃哈哈元老给经销商施压,要求10月28日前缴齐保证金,否则终止合作。

这些操作看在眼里,国资股东放心了——觉得她没再搞“商标转移”的小动作;经销商安心了——知道还能靠娃哈哈赚钱;消费者也不猜了——以为“宗氏内斗”结束了。但这全是烟雾弹,真正的杀招藏在后面。

2. 藏了十几年的“陈仓小道”:宏胜的隐形布局

宗馥莉的“暗度陈仓”可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整整布局了十八年,每一步都踩在娃哈哈的“七寸”上。

第一波“暗棋”是产业链渗透。2007年她接管宏胜时,就没把它当普通代工厂。别人做代工只关心产能,她却砸钱搞装备制造,松源机械生产的包装模具比进口的便宜三分之一,娃哈哈慢慢就离不开了;又去越南、泰国建原料基地,把白砂糖、果汁这些核心原料的供应攥在手里。现在娃哈哈想换供应商?成本涨一倍,产能还跟不上,等于被宏胜掐住了“脖子”。

第二波“暗棋”是人事预埋。她借着“数字化转型”的由头,把宏胜的骨干悄悄安插进娃哈哈核心部门:营销中心的叶雅琼、子公司的洪婵婵,这些人后来都成了她整合渠道的关键力量。甚至把6000名娃哈哈员工的合同转到宏胜旗下,用薪资绑定培养了一批“自己人”。现在她以宏胜总裁身份回来,这些人就是埋在娃哈哈内部的“执行者”,改革阻力瞬间清零。

第三波“暗棋”是资产卡位。2025年初,她趁着宗庆后刚去世的混乱期,把387件“娃哈哈”商标偷偷转到自己控股的公司,虽然后来被国资逼得转回去,但这一手已经试出了底牌——她早就想好了怎么掌控核心资产。这次回归,她干脆不抢商标所有权了,转而和国资谈“授权使用”,最终以“授权费下调10%、期限延长3年”的条件续了约。看似妥协,实则用宏胜的产能优势换来了商标使用权,等于“用身子骨攥住了灵魂”。

3. 回归的本质:从“继承者”到“掌控者”的蜕变

这次回归,宗馥莉的身份变了,但权力反而更大了。以前当娃哈哈董事长,大事小事要跟国资商量,改革要看元老脸色;现在以宏胜总裁身份行事,直接对接经销商和生产线,娃哈哈成了“品牌方”,宏胜成了“生产+销售总操盘”,等于把娃哈哈的“手脚”攥在了自己手里。

有经销商说得实在:“以前是娃哈哈总部下通知,现在是宏胜的人直接对接,保证金打给宏胜,货从宏胜的工厂发,跟直接替小老板(宗馥莉)干活没区别。” 更关键的是,宏胜2024年盈利47.67亿元,而娃哈哈同期净利润暴跌98%,谁离了谁活不了,早就一目了然。

三、两计衔接:从“退”到“进”的十八年闭环逻辑

很多人看不懂宗馥莉的操作:一会儿辞,一会儿回,到底想干嘛?其实“以退为进”和“暗度陈仓”是环环相扣的两步棋,少一步都不行,整个逻辑闭环得从宗庆后时代说起,藏着十八年的隐忍和算计。

1. 铺垫期(2003-2023):宗庆后眼皮底下的“暗度陈仓”

早在宗庆后还掌权时,宗馥莉就开始“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了。那时候她刚从UCLA留学回来,没摆“留洋千金”的架子,反而扎进萧山基地的生产车间当女工,跟着老员工学灌装、记参数,三个月摸清27道工序。对外她一口一个“父亲的经验是无价之宝”,从不公开反驳父亲的“联销体模式”,甚至拉着父亲拍宣传片,营造“父女同心”的假象。

这就是“明修栈道”——让宗庆后和元老们觉得她“懂规矩、不折腾”,放松了警惕。暗地里她疯狂扩张宏胜:从代工做到全产业链,从国内做到东南亚,甚至悄悄拿下娃哈哈多个产品线的独家生产权。这时候她还不能“退”,因为宏胜还没长大,需要娃哈哈的订单“喂饭”。所以这一阶段,“暗度陈仓”是核心,为后来的“以退为进”攒足了底气。

2. 破局期(2024-2025.9):接班受阻后的“以退为进”

2024年2月宗庆后去世,宗馥莉接过董事长印章,本以为能顺理成章掌权,没想到立马撞了墙。国资股东否决商标转移,元老们抱团抵制改革,家族官司又雪上加霜,她成了“有头衔没实权”的傀儡。

这时候她必须“退”,但退得有章法。2024年7月她第一次请辞,试探出股东和元老的底线;2025年9月第二次辞职,干脆辞掉所有职务,彻底脱离娃哈哈体系 。这步“以退为进”的妙处在于:既避免了和对手正面硬刚两败俱伤,又把“娃哈哈经营不善”的锅甩给了股权结构和内斗,自己则以“受害者”身份转身搞宏胜,赢得了舆论同情。

更关键的是,辞职倒逼了局势变化:经销商担心没货卖开始慌神,国资害怕娃哈哈利润继续暴跌,元老们也怕丢了饭碗——所有人都意识到,离了宏胜不行。这就为下一步“暗度陈仓”的收网创造了条件。

3. 收官期(2025.10至今):两计合一的“绝对掌控”

2025年10月的回归,本质是“以退为进”后的“暗度陈仓”收网。因为有了之前的“退”,她摆脱了娃哈哈的身份束缚,能以宏胜老板的身份和各方谈判;因为有了十几年的“暗度陈仓”,她手里有产能、有渠道、有心腹,谈判时才有底气。

现在再看娃哈哈的版图:宏胜掌控产能,控股公司握着商标使用权,董事会里全是自己人,宗馥莉早已不是“继承者”,而是“缔造者”。她用“以退为进”打破了接班困局,用“暗度陈仓”夯实了权力根基,两者衔接的核心逻辑就是“先蓄力,再破局,最后收网”——没有十八年的“暗度陈仓”,“以退为进”就是真溃败;没有果断的“以退为进”,“暗度陈仓”的布局也没法落地。

四、计谋背后:民营企业传承的“活教材”

宗馥莉这两计,看似是个人权谋,实则戳破了民营企业传承的核心痛点:不是“交钥匙”那么简单,而是权力、利益与人心的重新洗牌。她的聪明之处在于,没走“硬碰硬”的老路,而是用老祖宗的智慧绕开了陷阱。

“以退为进”告诉我们:传承中的“退”不是认输,而是换个维度重新定义权力。当股权、元老、外部股东形成“死局”时,与其困在局里内耗,不如跳出局外掌控核心资源——毕竟企业的本质是“能赚钱、能生产、能卖货”,谁掌握这三样,谁就是真老板。

“暗度陈仓”则证明:传承从来不是“临时抱佛脚”,而是“十年磨一剑”。从2007年接管宏胜开始,宗馥莉就没把自己当成“等待接班的公主”,而是主动构建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提前布局、隐形掌控”的思路,比等到父辈离世再抢权要高明得多。

现在再看那些嘲笑她“接班失败”的声音,更像个笑话。宗馥莉用两计狠棋证明:真正的掌控者,从不会喊着“改革”的口号冲锋,而是在对手看不见的地方,把胜利的筹码悄悄堆满。这或许就是《三十六计》在今天最鲜活的注解——所谓计谋,从来不是阴谋诡计,而是对人性和局势的精准算计。#宗馥莉

来源:白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