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下旬,广汽集团的三季报成了车市热议的焦点。报告里的数字确实不太好看,单季度净亏损17.74亿元,创下上市以来同期最差成绩,前三季度更是从盈利转为亏损43.12亿元,营收也下滑了10.49%。
2025年10月下旬,广汽集团的三季报成了车市热议的焦点。报告里的数字确实不太好看,单季度净亏损17.74亿元,创下上市以来同期最差成绩,前三季度更是从盈利转为亏损43.12亿元,营收也下滑了10.49%。
曾经在南方车市呼风唤雨的巨头,如今被董事长冯兴亚拉进了“战时状态”,不少人都在问,这家拥有十年历史、一度冲进世界500强前200的企业,到底该往哪走?其实答案藏在亏损的细节里,也藏在它正在做的改变中。
广汽的亏损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销量持续承压后的必然结果,2025年前九个月,集团累计卖了118.37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少了11.34%,和2023年近250.5万辆的巅峰时期比,几乎砍半,这样的下滑幅度确实让人揪心。
具体到各个品牌,情况分化得挺明显。曾经的“利润奶牛”合资品牌日子不好过,广汽本田前九个月销量跌了27.58%,跌幅不小;还好广汽丰田撑住了,同比涨了4.89%,三季度更是卖出19.85万辆,同比环比都有增长。
甚至它主导研发的纯电车型还进入了丰田全球销售体系,算是个小亮点,自主品牌的压力也不小,广汽传祺和广汽埃安分别下滑15.84%和19.99%。
高端品牌昊铂的表现更尴尬,前九个月才卖了1万辆,连头部新能源品牌单月销量都比不上,2024年销量目标完成率还不到15%,确实有点拿不出手。
不过也不是全是坏消息,三季度不少品牌都出现了回暖迹象,自主品牌合计销量超15.95万辆,环比涨了15.09%;合资品牌环比也涨了9.30%,销量的同比下滑和环比回暖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这种反差的背后,正是广汽长期发展模式留下的隐患。
广汽的发展曾严重依赖合资模式,广汽本田和广汽丰田一度贡献了近六成的利润,在燃油车时代,这种模式让广汽过得很滋润,2024年还实现了200多万辆的销量和千亿营收。
但过度依赖也让它在新能源转型时慢了半拍,用冯兴亚的话说,就是对用户里程焦虑把握不足,错过了增程市场的机遇,好在广汽没有一直陷在过去的舒适区里。
2024年底启动的“番禺行动”算是它的自救信号,把总部迁到番禺汽车城,推进一体化改革,还重构了研发体系,目标是把研发周期从26个月压缩到21个月以内,同时降低10%以上的研发成本。
进入“战时状态”后,技术补课的速度明显加快,8月份发布的“星源增程”技术,就是专门针对续航焦虑的,首款搭载该技术的车型已经上市,后续还会赋能三个自主品牌,算是补上了之前的短板。
智能化方面,广汽也没落下,自研的ADiGO GSD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已经能覆盖99.9%的道路,还参与了国家级的车路云一体化测试,全年研发投入预计会突破100亿元,重点放在智能驾驶和座舱这些关键领域。
能主动反思问题,还愿意砸钱补短板,这种态度比单纯喊口号管用多了,内部的技术补课和效率提升正在推进,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靠自己还不够,广汽还找来了强大的外部帮手。
在车市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的当下,单打独斗很难突围,广汽找上华为,算是一步关键棋。从冯兴亚拜访任正非,到徐直军亲赴广汽交流,双方的合作推进得很快,九月份就官宣了联合打造的“启境”品牌。
这个合作模式有点意思,被称为“HI Plus”模式,不是简单的技术买卖,华为会深度参与从产品定义、设计到智能驾驶、座舱技术的全流程,甚至还管营销服务,但销售渠道是独立的,不进华为门店。
这种模式既发挥了华为在智能化上的优势,又保住了广汽作为主机厂的主导权,算是在合作深度和品牌独立之间找到了平衡,启境定位高端新能源市场,目标是30万元级别的市场,广汽把它放在最高优先级,可见对这个品牌的期待。
不过也得客观看待,现在和华为合作的车企不少,启境要到明年6月才发布首款车型,比北汽、上汽的合作产品晚了一步,能不能做出差异化是个考验。
但换个角度想,广汽有成熟的制造体系和渠道,华为有技术,两者的结合本身就有看点,与华为的合作给市场注入了信心,但广汽的出路从来不是单一依靠某张牌,而是多股力量的共同发力,这一点在总结中值得好好梳理。
看完广汽的三季报和它的一系列动作,其实不难发现,这家老牌车企虽然面临着上市以来的最大亏损压力,但并没有失去翻盘的机会,它的问题很明确:过去依赖合资导致转型滞后,自主品牌没能及时顶上来。
但它的应对也很实在:内部通过“番禺行动”优化效率、补课技术,外部牵手华为补齐智能化短板,同时还在加速开拓海外市场,前九个月海外销量同比涨了36.5%,已经进入了85个国家和地区。
环比增长的数据说明,它的调整已经开始见效;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合作布局,则为长期发展攒下了底气,车市的转型本就是场持久战,广汽虽然起步晚了点,但胜在家底厚、调整快。
只要能把技术转化为用户认可的产品,把合作优势真正落地,再借助海外市场的增量,摆脱亏损、重回增长轨道未必是难事,在汽车行业的变革中,只要方向对了,慢一点也还有机会。
来源:初六睡不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