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信号能调速!美国团队发现新轴突结构,颠覆欧美百年神经理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30 14:38 1

摘要:过去一百年,神经科学教科书里对轴突的描述基本没变,都是光滑管状,像一根根固定的电缆,信号传导速度全看轴突直径粗细,还有有没有髓鞘包裹。

文 | 金锐点

编辑 | 金锐点

过去一百年,神经科学教科书里对轴突的描述基本没变,都是光滑管状,像一根根固定的电缆,信号传导速度全看轴突直径粗细,还有有没有髓鞘包裹。

这套认知从19世纪末卡哈尔画出神经元图像开始,就成了行业里的常识。

但2024年底,《自然-神经科学》发表的一项研究直接打破了这个常识,美国有个科研团队发现,轴突其实是纳米珍珠链的模样,还能通过调整这个结构改变信号传导速度。

这真能推翻延续百年的神经理论吗?这次打破认知的研究,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Shigeki Watanabe教授团队牵头,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团队也参与了协作。

研究最核心的突破,是第一次看清了轴突的真实形态,他们用高压冷冻电子显微镜观察小鼠的无髓轴突。

发现轴突上有直径约200纳米的小珠子,也就是非突触性的曲张体,还有直径仅60纳米的链节,两者交替排列,看着就像一串特别小的珍珠手链。

为啥以前没人发现呢?其实是老研究方法拖了后腿,过去研究轴突,都用化学固定技术处理样本。

要经过脱水、染色这些步骤,就像把新鲜葡萄做成葡萄干,过程中生物结构很容易变形,甚至直接消失。

但这次用的高压冷冻技术不一样,能在毫秒内把样本冻成玻璃态固体,最大程度保留轴突在活体内的样子。

相当于把葡萄直接冻起来,没经过任何加工,所以才能看到这藏了百年的珍珠链。

更关键的是,这个珍珠链结构不只是样子特别,还真能影响神经信号的速度。

研究里有组数据很直观,他们把轴突膜里的胆固醇去掉后,珍珠链结构少了30%,结果神经信号的传导速度也慢了约30%。

反过来,给轴突做持续的高频电刺激,珍珠的宽度会增加17%,长度也会多8%,信号速度跟着就快了15%。

这背后其实是膜力学在起作用,珍珠和链节的尺寸变了,轴突局部的电学特性也会跟着变。

就跟高速公路上车道宽窄影响车流速度一样,这个结构相当于给神经信号装了个调速阀。

不过这事儿和经典的电缆理论比起来,确实有不一样的地方,1952年提出的Hodgkin-Huxley电缆理论认为,神经信号速度主要靠两样东西决定,轴突直径和髓鞘化程度。

比如有髓鞘的轴突,信号最快能到150米每秒,没髓鞘的大概就10米每秒。

但这次的新发现说明,没髓鞘的轴突还能靠珍珠链调整速度,这不算完全推翻老理论,更像是给老理论补了个重要的漏洞。

以前我们只知道电线粗细影响电流,现在发现电线表面的特殊结构也能调电流快慢,对神经信号传导的理解更全面了。

当然,也有科学家对这个发现有不同看法,耶鲁大学的Pietro De Camilli团队觉得。

快速冷冻的时候,膜的张力可能会变,说不定是这个变化诱导出了珠状结构,不一定是轴突本来就长这样。

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JohnHeuser也提到,不管用啥技术处理样本,都可能有操作误差,不能完全排除干扰。

但这些疑问慢慢有了回应,挪威卑尔根大学在栉水母身上、印度拉曼研究所在线虫身上,都观察到了类似的珍珠链,说明这不是某一种生物特有的。

还有研究用活体成像技术,没对样本做任何固定处理,也看到了这个结构,这就让技术造出来的假象这个说法站不住脚了。

从实际用处来看,这个发现不只是改改教科书那么简单,还可能给神经疾病治疗指了条新路子。

比如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大脑里的胆固醇调节经常出问题,而研究已经证实,胆固醇是调控珍珠链结构的关键。

现在临床上也观察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脑组织里,轴突的珍珠结构明显少了,这可能和他们神经信号传得乱、传得慢直接相关。

要是以后能通过调节胆固醇水平,让珍珠链恢复正常形态,说不定就能给这类神经退行性疾病找个新的治疗靶点。

另外,这次研究也能看出技术对科学进步的影响有多大,高压冷冻技术加上冷冻电子断层扫描。

就像给科学家装了一副超高清显微镜,能看清以前根本碰不到的纳米级结构。

这种技术突破不只是神经科学能用,整个生物医学领域研究微观结构都能参考,当年显微镜发明后,人们才看到了微生物。

现在这套冷冻电镜技术,正在帮我们解锁细胞内部那些以前看不见的小秘密。

现在再回头看标题里说的神经信号能调速、颠覆百年理论,其实更准确的是,它补全了百年理论没覆盖到的部分。

老理论把有髓轴突的传导规律说清楚了,而这个新发现让我们知道,无髓轴突也能自己调速度,把神经信号传递的认知从静态管道升级成了动态调控单元。

科学进步本来就不是全盘否定以前的东西,而是在原有基础上,一点点把认知的框架搭得更完整。

对普通人来说,这个发现可能让大家更能感受到大脑的精密,我们平时思考、记东西、感知世界,不只是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还靠这些看不见的小珍珠链在背后调节信号。

而对科研人员来说,这串纳米珍珠链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神经信号调控的新大门,以后还会有更多关于大脑的奥秘,等着被发现。

来源:沧海旅行家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