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炒股天才到AI狂人: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的破界人生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14:51 1

摘要:当全球AI圈还在为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惊叹时,一位中国85后创业者正用代码改写科技史——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这位从广东农村走出的“AI狂人”,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量化投资到通用人工智能的惊天跨越。

当全球AI圈还在为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惊叹时,一位中国85后创业者正用代码改写科技史——DeepSeek创始人梁文峰,这位从广东农村走出的“AI狂人”,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量化投资到通用人工智能的惊天跨越。

量化江湖的“算力教父”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还在浙大实验室的梁文锋敏锐捕捉到机器学习与金融市场的结合点。他带领团队用代码破解华尔街密码,2015年创立的幻方量化仅用三年便跻身“量化四大天王”,管理规模突破千亿。但真正让行业震撼的,是2021年他斥资10亿打造的“萤火二号”超级计算机——搭载万张英伟达A100显卡,算力密度堪比国家级实验室。
“当时很多人觉得我疯了,但我知道,这些显卡不仅是炒股工具,更是通往AI未来的钥匙。”梁文锋在2023年的一次内部演讲中透露。正是这种前瞻性布局,让他在ChatGPT引爆全球AI革命前,已储备了足以训练大模型的算力军团。

AI界的“价格屠夫”

2023年7月,梁文锋突然宣布转型通用人工智能,成立DeepSeek。当行业还在争论“中国能否做出GPT”时,他抛出震撼弹:2024年5月发布的DeepSeek-V2,API定价仅为GPT-4 Turbo的百分之一,每百万tokens输入1元、输出2元。这款被硅谷称为“东方神秘力量”的模型,用2000块国产H800芯片和557万美元成本,就实现了与GPT-4o比肩的性能。
“我们不做垂类应用,只做基础研究。”梁文锋的“反商业逻辑”引发争议,却让DeepSeek迅速积累3000万用户。更颠覆的是其开源策略——2025年1月发布的R1模型,免费开放权重后直接登顶美国iOS应用榜首,连OpenAI CEO都惊叹:“他们的迭代速度超出想象。”

中国AI的“规则定义者”

在2025年10月的最新演讲中,梁文锋抛出犀利观点:“中国AI的终极目标不是追赶,而是定义规则。”这种底气来自DeepSeek的技术突破:V3模型通过纯强化学习,用0.01%标注数据将推理错误率降低47%;R1模型在数学测试中得分逼近谷歌Gemini-Ultra,却只需传统模型三分之二的计算量。
“过去我们习惯摩尔定律从天而降,现在该轮到中国贡献技术社区了。”梁文锋的宣言背后,是DeepSeek与宇树科技、强脑科技等杭州“六小龙”的生态联动——当四足机器人踩着DeepSeek的步态算法走来,搭载着脑机接口运行认知引擎,一个由中国定义的AI未来正在西溪湿地的晨雾中成型。

“非共识创新”的哲学

梁文锋的办公室挂着两幅字:“技术向善”与“破界重生”。他拒绝KPI考核,主张“给年轻人试错空间”;他抵押房产救公司,坚信“算法能温暖世界”;他甚至在云栖小镇夜宵摊上与创业者讨论6G架构,用烤茄子签子在啤酒瓶上画异构计算图。
这种“非典型创业者”特质,让DeepSeek走出独特路径:当行业沉迷“算力军备竞赛”时,他们用“分科会诊”架构提升效率;当大厂依赖数据垄断时,他们通过用户反馈迭代模型。正如梁文锋所说:“真正伟大的从不是某个模型,而是千万普通人用它创造的善意涟漪。”

从湛江农村到全球富豪榜,从量化交易到AGI革命,梁文锋用代码证明:中国科技突破的密码,不在跟风模仿,而在敢于定义规则的勇气。当DeepSeek的AI公务员在深圳上岗,当《杭州新闻联播》AI主播零失误播报,这位“AI狂人”正在书写属于中国的新科技史诗。

来源:云端漫步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