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去年冬天,我叔在家门口铲雪,风大,天冷,他嫌热气腾着脑门难受,帽子就塞口袋里了。也就是那天晚上,刚吃完晚饭,他人一歪,躺沙发上晕了过去。
去年冬天,我叔在家门口铲雪,风大,天冷,他嫌热气腾着脑门难受,帽子就塞口袋里了。也就是那天晚上,刚吃完晚饭,他人一歪,躺沙发上晕了过去。
送去医院一查,脑出血。医生说,冷空气刺激,引起血压骤升,是直接诱因。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一想到之前我总劝他“出门别忘戴帽子”,他还打趣我“老年人怕冷是心理作用”,现在想想,那句玩笑话背后,藏着多大的风险。
其实很多人都没意识到,冷天不戴帽子,真可能会要命。尤其是过了五十,身体的“保险丝”不像年轻时那么灵光,脑血管脆了、神经反应慢了,再加上冬天气温波动大,一不小心就容易出事。就像一根快烧干的蜡烛,只差一阵风,就灭了。
我做这一行二十年,看过太多类似的情况。每年一入冬,脑出血、心梗这些病例就多,特别是清晨和夜里,天气最冷的时候发作最多。
天冷戴不戴帽子,不只是保暖那么简单,关键是保护脑部血管别被冷激惹出毛病。脑出血并不是说来就来,它其实早就有“预兆”,只是很多人没当回事。下面我讲几个典型的信号,是真正“命悬一线”的前奏,若是你自己或家人出现这些情况,千万别拖。
前阵子,一个老客户打电话给我,说他最近早上起床后,总觉得后脑发紧,像有人拿手在后头轻轻勒着。他以为是枕头高了,也可能是落枕了,但持续了两三个星期都没缓解。
这种情况,其实是脑血管在“发脾气”。冷空气刺激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再加上年龄大了,血管弹性差,很容易在某个节点“爆管”。
我当即让他去医院做了脑部CT,果然查出微出血灶,如果再晚几天,后果就不是头紧这么简单了。这种信号出现时,一定要立马处理。早晚出门戴帽子是关键,特别是护住后脑勺,别让冷风直吹。家里可以换成低枕头,别让颈部太紧张。还要注意洗头后别立马出门,湿发更容易受凉。
还有一次,我姐给我发微信,说她老伴最近听东西总有点模糊,耳朵像灌了水,脑袋也昏昏沉沉的,反应比平时慢。
很多人以为是耳背,其实这可能是大脑供血不足的一个征兆。特别是天冷时,血液流动变慢,脑部供血稍微一卡,就可能出现听力模糊、意识迟钝这些问题。
我姐夫后来被确诊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医生说这是脑出血前的“红灯”。他算是幸运的,提前发现,吃了药、调整生活习惯,才没走到那一步。
这时候,可以让人多做点缓慢的头部动作,比如侧转、轻点,促进脑部血流。家里温度别太低,特别是夜里别让头直接对着窗缝,冷风是最凶的“杀手”。
我还有个邻居,前些天碰见我,说他爸近来总是突然头晕,一站起来就天旋地转,得扶着墙等一会才好。他以为是低血糖,还给他爸吃了不少糖果。
这种晕,其实是脑压不稳造成的。尤其是从坐着到站起来时,血压变化太快,脑部来不及适应,就容易突然缺血。冬天这种情况更常见,因为血管原本就处在紧绷状态。
后来我让他爸量了血压,果然波动大得惊人,早晚能差出三十多毫米汞柱。立马调整了用药,还叮嘱他起身动作慢一点,坐床边等半分钟再下地。
这类人群,早上起床前一定要戴上帽子或围巾,别让头脖子突然受凉。特别是清晨五六点那会儿,是血压最容易飙高的时段,别以为在家里就安全。
还有一个让人容易忽视的点,就是情绪波动大。我一个老朋友,退休后性子变得急躁,尤其是冬天,动不动就发火。有一次跟老伴吵架,气得脸红脖子粗,结果第二天就进了医院,脑出血。
气一上来,血压跟着飙,脑血管承受不住,就容易破裂。情绪,其实是血压的“隐形推手”。尤其是冬天,情绪波动和气温一起变,危险叠加。
这类情况,建议家人多劝劝,别让老人情绪卡在心里。可以试着让他们写写日记,或是多晒太阳散步,缓解冬季抑郁。情绪平稳,其实就是对健康最好的保护伞。
最后我想说,天冷的时候,脑出血不是“突然”的事,是一天天累积出来的。过了五十岁,这五件事必须放在心上:
戴帽子护头,尤其是清晨和晚上别让冷风钻进脖子;洗头后别立刻出门,头皮温度下降太快,血管容易痉挛;起床动作放慢,别一骨碌就从床上爬起来,给血压个缓冲时间;
控制脾气,别让情绪上头,心头一动,血压也跟着飙;家中保暖要到位,特别是卧室别太冷,夜里脑血管最脆弱。我总跟家人说,冬天就像一场考试,考验的是生活的细节和耐心。不是怕冷,是怕冷带来的“连锁反应”。身体这部机器,年纪大了,零件就得小心保养。
想想我叔那次脑出血,医生说得很直白:“其实早就有信号了,只是你们都没放在心上。”我们都以为人是突然病倒的,其实病早就在生活里埋下了种子。
早识别、早干预,才是保命的关键。别等身体敲响警钟才去重视,那时候往往已经晚了。冬天不是不能出门,而是不该“光头”出门。一顶帽子,挡住的不只是寒风,可能也是一次致命的脑出血。
参考文献:
1. 中国卒中学会.《脑卒中防治指南(2023年版)》
2. 国家心脑血管病中心.《中国脑血管病报告(2022)》
3. 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临床观察数据
4.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老年人冬季健康管理手册》
5.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冬季高血压与脑出血风险提示》
来源:汪医生健康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