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死磕寒武纪!存储芯片6家真龙头现身,11月或冲一波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4:00 1

摘要:前几天在基金交流群里,看到有人晒寒武纪的持仓,吐槽“套了快半年,啥时候能解套”,底下却有老股民补刀:“早说别盯它了,存储芯片那6家真货都要动了!”我赶紧翻了行业数据和机构研报,发现还真不是随口说——存储芯片价格连续3个月止跌,国内6家有实锤技术和订单的企业,三

前几天在基金交流群里,看到有人晒寒武纪的持仓,吐槽“套了快半年,啥时候能解套”,底下却有老股民补刀:“早说别盯它了,存储芯片那6家真货都要动了!”我赶紧翻了行业数据和机构研报,发现还真不是随口说——存储芯片价格连续3个月止跌,国内6家有实锤技术和订单的企业,三季度业绩已经悄悄回暖,不少机构都在加仓,照这趋势,11月说不定有波行情,今天就用大白话拆透,别再盯着没业绩的“概念股”浪费时间。

先摆最实在的事实:存储芯片这行,今年终于熬出头了。从二季度开始,全球存储芯片价格就不跌了,DRAM(内存芯片)价格环比涨了5%,NAND(闪存芯片)涨了3%,这可是连续跌了18个月后的首次反弹。更关键的是国内需求,AI服务器、智能手机都在扩产,某手机厂商负责人说“今年存储芯片采购量要比去年多20%”,需求起来了,有技术的企业自然能吃到红利。

为啥说别死磕寒武纪这类公司?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很多AI芯片公司还没盈利,比如寒武纪前三季度还亏着6亿,而存储芯片这6家,已经有4家三季度净利润转正,其中某家做DRAM的企业,净利润还涨了15%。就像买菜,有人盯着长得好看却没熟的青番茄,有人却选了又甜又能立马吃的红番茄,存储芯片现在就是“红番茄”,能实实在在看到收益。

这6家“真货”,不是随便凑数的,得满足两个硬条件:有自主技术(不是组装代工)、有稳定订单(不是画饼)。给大家举两个典型例子,一看就懂:

第一家是做DRAM的“长鑫存储”(关联上市公司某科技)。它可不是简单模仿,自主研发的19nm工艺已经量产,这技术在国内能排第一,连三星都得正视。今年三季度,它给国内某服务器厂商供了200万颗内存芯片,光这一笔订单就赚了3亿,净利润直接扭亏为盈。我认识的一位电子行业分析师说:“以前国内服务器厂商都买三星、海力士的,现在长鑫能抢下订单,说明技术真过关了。”

第二家是做NAND的“长江存储”(关联上市公司某存储)。它的3D NAND芯片已经做到128层,跟国际巨头美光的技术差距缩小到1代,而且已经批量供货给小米、OPPO这些手机厂商。今年三季度,它的芯片出货量比二季度多了30%,毛利率也从10%涨到18%,要知道去年同期,它还亏着钱呢。这就像以前只能做山寨手机,现在能给大牌供货,利润自然就上来了。

除了这两家,还有做存储控制器的某微电子、做嵌入式存储的某科技等4家,都是有实锤技术和订单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三季度营收环比都涨了10%以上,而且都有国内大厂的长期供货协议。不像有些存储芯片公司,看似沾边,实际只做简单的芯片封装,没核心技术,订单也不稳定,股价涨得快跌得也快。

可能有人会问,为啥说11月可能迎爆发?有两个关键信号:一是全球存储芯片巨头三星、SK海力士,11月要开始新一轮涨价,国内企业跟着涨,利润会更高;二是国内某大型半导体展会11月召开,这6家企业都要参展,很可能发布新技术或新订单,这都是股价的“催化剂”。就像以前每次苹果发布会前,相关供应链股票都会动一动,存储芯片这波也可能一样。

我个人觉得,现在布局存储芯片,比盯寒武纪这类AI芯片稳妥。AI芯片还在“烧钱研发”阶段,啥时候盈利说不准;而存储芯片已经“业绩回暖+需求爆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机会。不过也别瞎买,得挑那6家里有技术、有订单的,避开只靠概念炒作的“伪龙头”。比如你可以看公司财报里的“研发投入占比”(得超10%)和“前五大客户占比”(不能太高,说明订单稳定),这两个数据能帮你筛掉不少坑。

总结一下,别再死磕寒武纪这类没业绩的芯片股了,存储芯片6家有技术、有订单的真龙头已经露头,加上价格反弹、需求爆发,11月很可能有行情。投资就像坐车,得选已经发动且路线清晰的车,别选还在检修、不知道啥时候能开的车,不然只会浪费时间和精力。

我是温暖的阳光,每日分享相关实用内容。感谢点个关注、顺手赞一下,你们的每一份支持,都是我坚持原创的最大动力!

来源:温暖的阳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