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高管回应“巨省电”是产品名,称“友商急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30 12:36 2

摘要:小米“巨省电”空调因名称引发的争议持续发酵,这场围绕产品命名与实际性能的讨论,折射出消费者对家电能效的高度关注,也暴露了互联网品牌进入传统家电领域时的沟通挑战。社交平台上,一则用户与小米客服的对话截图引爆舆论——客服称“巨省电”仅是系列名称而非性能指标,这一回

小米“巨省电”空调因名称引发的争议持续发酵,这场围绕产品命名与实际性能的讨论,折射出消费者对家电能效的高度关注,也暴露了互联网品牌进入传统家电领域时的沟通挑战。社交平台上,一则用户与小米客服的对话截图引爆舆论——客服称“巨省电”仅是系列名称而非性能指标,这一回应迅速引发分歧:黑猫投诉平台上,部分消费者反馈该系列空调制冷效果未达预期,与“巨省电”宣传形成心理落差;而社区中,也有用户分享“确实省电、静音好用”的体验,评价分化逐渐上升为对品牌诚信度的讨论。争议进一步放大,源于京东小米空调自营旗舰店的展示策略——“巨省电”字样占据主图核心位置,视觉权重远超具体能效参数,与官方“名称仅代表系列定位”的解释形成认知冲突。

针对争议,相关方表示“巨省电”系列名称与其产品定位一致,强调产品本身处于省电状态。公开数据显示,该系列实测APF值(全年能源消耗效率)为5.27,超过国标一级能效标准的5.0,部分型号甚至达到5.6的超一级能效水平。技术层面,传统空调采用的PID控制算法存在开机能效损耗大的问题,而小米通过AI技术优化,让开机阶段能耗同比降低30%;硬件上,与长虹合作生产的压缩机组件,搭配优化的换热器设计,共同构成了“巨省电”的节能支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用户体验的分化。

这场命名争议背后,是空调行业的营销共性与差异化竞争。事实上,美的“酷省电”、TCL“真省电”、海尔“净省电”等均采用类似功能暗示命名法,只是小米“巨”字更具情感色彩和传播性,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也拉高了消费者的心理预期。而小米家电的快速崛起,让这场争议更受关注:今年一季度,米家空调、冰箱、洗衣机销量跃居全国第四,销售额同比增幅超100%;中怡康统计的11项家电品类中,小米有10项实现增长,最高涨幅达216%。加之欧洲市场的开拓与武汉智能工厂的投产,小米正从线上渠道品牌向全产业链玩家转型,这种崛起自然引发格力、美的等传统巨头的阻击,争议也随之成为行业格局变动的缩影。

争议的核心,本质是消费者认知与商业宣传的平衡问题。心理学上的“认知吝啬鬼”原则表明,消费者易对产品名称做字面解读,当“巨省电”以主视觉呈现时,部分人会将其视为性能承诺而非系列标识。

这对品牌沟通提出更高要求:既要强化技术参数的可视化呈现(如转化为具体电费节省金额),也要推动家电行业建立更直观的消费者教育体系。不过,争议并未显著影响市场表现,“巨省电”系列仍是小米空调的销售主力,这既得益于其真实的能效优势,也反映出互联网一代消费者对技术参数的辨别能力在提升。

随着武汉智能工厂全面投产,小米获得了从研发到制造的全流程控制能力,将为“巨省电”系列提供更稳定的品控保障,而AI节能技术的迭代,或成为其差异化竞争的关键。行业层面,这场争议可能推动空调能效标识体系进一步透明化——当AI算法、智能控制等软技术对能耗影响日益显著,传统基于硬件参数的能效标准,亟需向“硬件+软件”综合评估升级。

对消费者而言,纠结名称修辞不如结合自身使用习惯、户型特点选产品,毕竟空调的终极价值是提供舒适环境。而小米作为争议中心,正以互联网思维加速传统家电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这场由三个字引发的讨论,最终或推动整个行业在技术创新、营销透明化和消费者沟通上的进步。

来源:晓晨科技观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