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火箭式”冲高,养殖户笑了?农业农村部紧急预警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13:34 1

摘要:“终于熬出头了!”看着报价系统里持续飘红的数字,山东养殖户老李难掩喜色。10月下旬以来,全国生猪市场迎来“火箭式”上涨,外三元生猪均价从11元/公斤的低点飙升至12.62元/公斤,涨幅达14.7%,部分地区标猪价格更是冲击17元/公斤,27省齐涨的盛况让沉寂许

“终于熬出头了!”看着报价系统里持续飘红的数字,山东养殖户老李难掩喜色。10月下旬以来,全国生猪市场迎来“火箭式”上涨,外三元生猪均价从11元/公斤的低点飙升至12.62元/公斤,涨幅达14.7%,部分地区标猪价格更是冲击17元/公斤,27省齐涨的盛况让沉寂许久的养殖户重拾信心。然而就在市场一片乐观之时,农业农村部紧急发文预警:当前猪价上涨多由短期因素驱动,产能过剩的基本面尚未改变,盲目跟风扩产恐面临更大风险。

猪价冲高:短期因素叠加的“昙花一现”

此轮猪价暴涨并非供需格局发生根本逆转,而是多重短期因素共振的结果。从供应端看,前期猪价持续低迷导致养殖户普遍亏损,进入10月后惜售情绪升温,纷纷放缓出栏节奏,部分养殖户甚至压栏待涨 。更关键的是,二次育肥群体集中入场“截流”,大量标猪被转入育肥环节,导致屠宰企业收猪困难,被迫提价收购,形成“越抢越涨、越涨越抢”的循环。

需求端的季节性回暖则提供了“推力”。北方提前入冬、南方腌腊启动,居民猪肉消费进入传统旺季,规模以上屠宰企业开工率升至36.78%,较上年同期提升6.85个百分点,白条走货速度显著加快 。此外,饲料成本的下降也为猪价提供了支撑,豆粕价格同比下跌12.9%,一定程度缓解了养殖端的成本压力。这些因素共同催生了短期价格行情,但并未触及市场供需的核心矛盾。

农业农村部预警:三重危机暗藏“雷区”

农业农村部的紧急提示,精准点出了当前市场隐藏的三大风险,为狂热的市场情绪泼了盆“冷水”。

第一重危机:产能隐性过剩,长期供应充足。 尽管能繁母猪存栏量从年初高点略有回落,8月末降至4038万头,但仍处于合理保有量区间之上。更值得警惕的是,高产母猪占比提升使得实际产能相当于2021年4300万头的水平,产能冗余问题突出。从生猪供给预期看,2024年12月至2025年5月新生仔猪数量同比增长9.9%,按6个月育肥周期计算,未来数月生猪出栏量将持续增加,预计2025年肥猪上市量增幅达4%,全年猪价或面临10%-20%的下行压力。

第二重危机:补栏成本高企,利润空间存疑。 与猪价同步上涨的还有仔猪价格,15公斤标重仔猪均价已突破600元,同比涨幅超30%,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户面临巨大成本压力。当前养殖户每头猪利润仅100-150元,一旦后期猪价回落,高成本补栏形成的“剪刀差”将直接吞噬利润,甚至导致亏损。更严峻的是,1-9月17家养猪上市公司生猪出栏量同比大增18%,规模场的产能释放将进一步挤压中小养殖户的生存空间。

第三重危机:疫病风险抬头,养殖管理承压。 近期全国雨水偏多,不利于非洲猪瘟等疫病防控,养殖端疫病风险显著上升。在猪价上涨刺激下,部分养殖户可能盲目扩栏、增加养殖密度,而散户设施条件有限,疫病传播风险随之加大,一旦出现疫情,将造成毁灭性损失。同时,二次育肥带来的后期集中出栏风险不容忽视,若11月下旬腌腊旺季结束后,积压的大猪集中涌入市场,可能引发价格“断崖式下跌”。

理性应对:穿越猪周期的“生存法则”

面对“暴涨”与“预警”的博弈,养殖户更需保持清醒,跳出“追涨杀跌”的误区。农业农村部专家建议,自繁自养户可适当调整配种计划,外购仔猪户需精准测算成本收益,避免盲目跟风补栏。规模场应严格落实产能调控要求,中小养殖户可通过加入合作社提升议价能力和抗风险水平。

在管理层面,需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定期开展疫病监测,从源头降低风险。同时,可借助“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升饲喂效率等方式降本增效,将经营重心从“赌行情”转向“稳管理”。

猪价的短期冲高如同“昙花一现”,产能过剩的基本面才是决定市场走向的核心。农业农村部的预警并非“泼冷水”,而是为养殖户敲响警钟。只有看清短期波动背后的长期趋势,理性安排生产、严控经营风险,才能在猪周期的起伏中站稳脚跟,实现持续盈利。毕竟,养猪业早已告别“赚快钱”的时代,稳健经营才是穿越周期的唯一密码。

来源:猪猪女孩一点号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