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毅:杨振宁先生与我们通讯为什么用英文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30 13:31 1

摘要: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早期还没有汉字输入法,或者说是汉字输入法还很不成熟,而后来虽然出现了成熟的汉字输入法,但杨振宁先生却早已形成了英文输入的习惯了,不习惯于中文输入。

杨振宁先生去世后,很多与杨振宁有过交集的人,纷纷发文回忆与杨振宁相关的往事,以示纪念。

饶毅教授发了几篇,其中有一篇是解释杨振宁先生与他通讯为什么用英文,看了之后,恍然大悟。

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早期还没有汉字输入法,或者说是汉字输入法还很不成熟,而后来虽然出现了成熟的汉字输入法,但杨振宁先生却早已形成了英文输入的习惯了,不习惯于中文输入。

饶毅教授说,杨振宁先生23岁去美国留学,虽然中文很好,但是,那个时候,一般人却不会中文打字。

看了饶毅教授的解释,才知道在当年中文打字是一项专业技能,只有专业人员才会,普通人不会,而且受限于专业的输入设备,而且这套专业的输入设备还很贵。

据饶毅教授介绍,早期中文打字需要经过专门训练的打字员,打字机附字块,打字员把她常用的字块一个一个排列在她熟悉的位置,打字机一个一个挑,把字块拎起来,真的“打”在纸上。

饶毅教授说,一般人不可能费时费力打字,而且也没有钱买如此复杂的机器。这说明,这套专门用来输入汉字的设备很贵。

我觉得还有一点,饶毅教授没说到,那就是杨振宁先生当时交流的语言环境,其实主要是英语,而不是中文。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即便有汉字输入法,周围人大都看不懂,也只能用英文。这样久而久之,杨振宁先生也就习惯于用英文了,以至于在后来回国了,虽然中文输入已经成熟和普及,但他还是习惯于英文输入。

饶毅教授还讲了他2007年刚回国之前,与北大生科院的行政人员(非教授)交代事情也是习惯于用英文,但他不知道这些人不懂英文。

据饶毅教授说,这些人的英文水平只有中学程度,后来才知道,这些人接到他的邮件,都是找人翻译之后,再给他回复。

由此可见,当时国内行政方面的人才还是相当匮乏的。你想,大学里面的行政人员英语水平都那么低,更何况其他方面的行政人员呢?

后来好了。饶毅教授说,他来时,正好是行政人员更新换代时期,后面普遍是有硕士学位以上,其英文不是问题。

看了饶毅教授的这篇文章,我不禁深深感恩发明汉字输入法的人。我认为,中国所有普通老百姓都应该感恩。没有这些人,我们哪里能通过手机去表达?

现在,只要上过小学的人,都能用手机写话,向外界传递自己的想法。看看现在网上的人,无论是正儿八经发表观点,还是吹牛逼胡侃的,抑或是随便晒晒心情,是不是都应该感谢发明汉字输入法的人?

据了解,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中文打字机,是由商务印书馆的工程师舒震东于1919年发明的。到1947年,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林语堂发明出了明快打字机,这是历史上第一台带有键盘输入功能的中文打字机,为中文输入法奠定了基础。

后来,‌朱邦复于1976年发明了仓颉输入法,这是最早的形码输入法之一;王永民于1983年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显著提升了汉字输入效率并推动普及化。

除了五笔字型,汉语拼音输入法也被发明出来,并越来越优化。现在还可以通过语音转化为汉字。

总之,中文输入法的发明和进步,不仅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而且让中国老百姓也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由地传播自己的观念。而这,应该感谢那些发明者。

而我认为,汉字输入法的普及与成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走向强大的过程。

来源:悦读老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