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早上刚听说,神舟二十一号定在10月31号晚上23点44分发射。这回乘组有三个人,张陆、武飞、张洪章。张陆以前飞过神十五,算是老手了,另外两个都是新人。武飞才28岁,听说是现在最年轻的航天员,另一个张洪章是中科院的研究员,第一次上太空。
今天早上刚听说,神舟二十一号定在10月31号晚上23点44分发射。这回乘组有三个人,张陆、武飞、张洪章。张陆以前飞过神十五,算是老手了,另外两个都是新人。武飞才28岁,听说是现在最年轻的航天员,另一个张洪章是中科院的研究员,第一次上太空。
发射前准备工作已经差不多了。长征二号F火箭最近要加注燃料,这可是第21次执行任务的老伙计了。航天员名单挺有意思,一个当过驾驶员,一个搞工程的,还有一个是专门做实验的。这样分工好像挺清楚,可能是因为空间站现在要长期运营了,需要不同专业的人都来帮忙。
任务安排也很满,要在空间站待半年。这段时间他们得和神二十号的人见面交接,还要出去安装防护设备,防止太空垃圾撞上来。另外还要做四十多个科学实验,可能涉及生物或者材料研究什么的。之后还要迎接天舟十号和神二十二号来送货或者换人。
火箭发射前的流程变化也不小。这次推进剂加注时间缩短到12小时,可能是技术升级了。武飞年纪轻轻能入选,说明选拔标准更灵活了,可能看重专业能力而不是年龄。张洪章作为研究员直接上太空,这种模式其他国家好像没这么干过。
张陆之前在神十五待了半年,这次再去应该更有经验。不过长期驻留对身体和心理都是挑战,得保证他们能顺利完成交接和实验。空间站现在从建设转为运营,任务越来越频繁,未来可能每月都有飞船来往。
任务里有个细节挺重要,出舱安装防护装置。这应该是新设备,可能用来保护空间站表面,或者应对太空碎片风险。四十多个实验听起来很多,但不知道具体哪些能出成果,可能涉及制药或者新材料开发。
火箭发射当天应该有很多人看直播。现在年轻人对航天的关注度比以前高多了,像武飞这种年纪轻的航天员,说不定会带动更多人感兴趣。不过具体实验内容可能还要等任务结束后才能公布数据。
这次任务和神二十号的交接是个关键点。两个乘组要在空间站共同生活一段时间,这样既能互相学习,也能确保任务顺利过渡。这种在轨交接方式效率更高,但操作起来麻烦,需要精准协调时间。
张洪章作为载荷专家,他的任务应该和实验直接相关。科研人员亲自上太空做实验,数据可能会更准确。这种安排节省了地面模拟的时间,但对专家本身的抗压能力和操作熟悉度要求更高。
整个计划环环相扣,天舟货运飞船和下一批神舟飞船都安排在之后发射。说明空间站现在进入常态化运行,每年有固定任务周期。这种模式稳定后,可能发展成类似国际空间站的合作或者商业化平台。
明天晚上就发射了,希望一切顺利。这三个人组合看起来挺有代表性的,既有经验丰富的老航天员,也有年轻的新鲜血液,还有专注科研的专家。这种团队配置或许能给未来更复杂的任务打基础。
来源:小卓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