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睁开眼,很多人第一件事可能不是摸手机,而是咕咚灌下一大杯水。有人说是为了补水,有人说能清肠通便,还有的说能“排毒养颜”。但问题也来了——这么做,真有那么好吗?喝水当然身体每天确实需要水,可是一大早空腹猛灌水,长期坚持下来,身体真的只会变好吗?
清晨睁开眼,很多人第一件事可能不是摸手机,而是咕咚灌下一大杯水。有人说是为了补水,有人说能清肠通便,还有的说能“排毒养颜”。但问题也来了——这么做,真有那么好吗?喝水当然身体每天确实需要水,可是一大早空腹猛灌水,长期坚持下来,身体真的只会变好吗?
上海交通大学的一项研究就提出了一个颇具争议的观点: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后持续大量喝水,半年左右,身体可能会出现一些你没预料到的变化。这些变化,有好有坏,甚至有些可能让人措手不及。
早上刚醒来,胃还处于“低启动状态”。这时候喝水,确实能唤醒它。但如果一下子灌进去五六百毫升甚至更多,胃壁会因突如其来的水压被迫扩张,尤其对那些本身有胃炎、胃下垂的人来说,可能并不是好事。
有些人会觉得早晨喝水之后“肚子咕噜咕噜”,排便顺畅了。但这种感觉更多来自于水刺激了肠道蠕动,而不是水真的“清洗”了什么毒素。中医里讲“虚不受补”,胃肠功能较弱的人,早上突然大量喝水,反而可能引起腹泻、胃胀、甚至恶心感。
尤其是冰水或温差较大的水,对肠胃的刺激更直接。长期这样刺激下来,不少人反而出现饭量下降、饭后腹胀、消化变慢等情况。
肾脏是身体的过滤器,每时每刻都在默默工作。清晨是它刚“上班”的时候,血液循环还没完全恢复,这时候突然进来大量水分,相当于立刻扔给它一堆“文件”处理,本来就慢热的它,只能硬着头皮加班加点。
短时间内这种“负担”看不出什么,但如果天天如此,半年下来,肾小球的过滤功能可能会变得异常敏感。对年轻人来说可能不明显,但对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高血压患者来说,这种“压力积累”可能慢慢诱发蛋白尿、夜尿增多、甚至肾功能受损等问题。
更关键的是,很多人以为“尿多”就说明身体排毒好,其实不然。“多尿”不等于“有效排毒”,反而可能是肾脏代偿性工作的体现。
水喝得太多,听起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过量水分,体液的稀释效应会让血钠、血钾水平下降。尤其是在清晨这个身体状态还没完全苏醒的阶段,体内激素水平、代谢系统都比较脆弱,电解质变动的影响更大。
轻者可能只是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重者则可能出现低钠血症,甚至意识混乱、抽搐。这种情况虽然不常见,但在饮水过量的背景下却并非完全不可能。
特别是有些人早上起床还没吃东西,就直接喝下大量的白水或淡盐水,没有任何电解质补充的前提下追求“多喝水”反而可能打乱身体的内稳态。
清晨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段,这是医学界共识。血压在清晨会出现一个自然的上升波动,加上交感神经的激活,心率也会升高。这时候如果突然灌入大量水分,血容量短时间内增加,心脏负荷也随之加重。
对健康人来说,这种影响可能微乎其微,但对本身就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来说,可能就是最后一根稻草。尤其是老年人,清晨大量喝水可能引发短暂性高血压、心悸甚至诱发心绞痛。
很多医生在门诊中都遇到过类似病人,自述“早晨喝水后心跳不舒服、头有点晕”,以为是低血糖,实则是心脏受到了水量刺激后的应激反应。
有人坚持早上喝水,是为了减肥,说是能提升基础代谢率。这个理论确实有一定依据,水能短时间内轻微提高代谢活性,对减重有一定辅助作用,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但问题在于,如果水喝得太频繁、太多,尤其早上一次性喝得过猛,反而可能让一部分人出现代谢紊乱。一些人可能出现水肿现象,下肢浮肿或者眼皮肿胀,尤其是女性更为明显。
长期饮水过量可能让身体进入“储水”模式,形成一种假性肥胖的状态。这种体重波动不是脂肪增加,而是水分潴留,但在体型上体现得十分真实。
其实喝水这事,讲究的是方式而不是量。尤其是早上,身体刚从睡眠中苏醒,更适合用温水、小口、多次的方式逐步唤醒身体,而不是一杯水下肚像是在“灭火”。
如果真的想通过喝水改善身体状态,建议结合自己的体质、年龄、日常作息来调整饮水习惯。年轻人基础代谢高,早上适当补水没问题;老年人或慢病患者则更要注意“水喝得对,而不是多”。
喝水,是件再简单不过的小事。但小事做得对,往往比大事做得好来得更重要。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宏志,李继红.大量饮水对人体肾功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6):459-462.
[2]刘晓燕,张磊.清晨饮水对心脑血管系统影响的临床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0,48(3):215-218.
[3]陈丽.早晨空腹饮水的利与弊[J].家庭医学,2019(10):44-46.
来源:胡医师讲科普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