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30日,全球科技巨头亚马逊的裁员消息震动行业:公司正式启动史上最大规模人员优化,计划分两波裁减约3万名企业员工,其中首批1.4万人已进入流程,剩余1.6万人将在2026年1月完成调整。这场裁员并非单纯因成本压力,而是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
10月30日,全球科技巨头亚马逊的裁员消息震动行业:公司正式启动史上最大规模人员优化,计划分两波裁减约3万名企业员工,其中首批1.4万人已进入流程,剩余1.6万人将在2026年1月完成调整。这场裁员并非单纯因成本压力,而是CEO安迪·贾西(Andy Jassy)此前预言的“AI替代潮”的具象落地——他早在6月就明确表示,“AI普及将导致公司白领人数缩减”,如今这一预警已变为现实。
此次裁员呈现出鲜明的“白领导向”特征,与以往侧重仓库蓝领的调整形成反差。受影响群体覆盖AWS(亚马逊云服务)、人力资源、运营等核心部门,甚至中层管理者也未能幸免。有员工在社交媒体透露,自己前一晚还在对接“黑五大促”业务,次日便收到裁员邮件,系统权限同步被关闭;一位西雅图总部的程序员父亲抱着襁褓中的孩子,凝视着冰冷的通知邮件,成为这场变革中无数个体的缩影。据统计,此次裁员使得2025年全球科技行业被裁人数瞬间突破12.8万人,亚马逊一家就占据了四分之一份额。
裁员背后,是亚马逊在AI竞赛中的焦虑与战略转向。作为云计算领域的传统王者,AWS今年第二季度营收增速仅17.5%,远低于微软Azure的39%和谷歌云的32%,其AI生态整合滞后的短板日益凸显。创始人贝索斯近期频繁追问高管“为何AI初创公司不选AWS”,流露出对行业地位的担忧。为集中资源押注AI,亚马逊启动了“扁平化改革”:CEO贾西开通匿名热线收集效率优化建议,推动450多项流程改革,而裁员正是“抹平臃肿管理结构”的关键一步。
AI对岗位的替代效应已清晰可见。亚马逊内部文件显示,机器学习算法正接管数据分析、供应链管理等流程性工作,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替代了部分客户服务岗位,仅HR领域就有15%的工作被自动化工具取代。更深远的布局在于自动化落地:公司计划未来十年用机器人替代50万名员工,将运营自动化率提升至75%,路易斯安那州的“黑灯仓库”已实现商品打包后全程无人触碰,用工需求较传统仓库减少四分之一。贾西在内部备忘录中直言,“这一代AI是自互联网以来最具变革性的技术”,其潜台词是:不适应AI时代的组织与岗位必须被淘汰。
这场裁员已引发连锁反应。Salesforce此前宣布因AI提升效率暂停招聘软件工程师,Fiverr更裁员30%转型“AI优先公司”,印证了科技行业的集体转向。高盛报告预测,未来五年科技行业的程序员、数据分析师等岗位将大幅缩减,而麦肯锡的研究则指出,到2030年全球可能有8亿个岗位被自动化取代。对亚马逊而言,此次“腾笼换鸟”既是无奈之举也是主动出击——在市值突破2万亿美元的节点,它正试图用裁员换来的资源,在AI算力与应用生态战场重获优势。
截至目前,亚马逊已为受影响员工提供90天内部转岗机会及离职补偿,但这难以消解行业的普遍焦虑。从深海光缆到办公桌面,AI正在重塑产业形态,而亚马逊的3万人裁员事件,或许只是这场技术革命引发就业重构的序幕。正如业内专家所言:“当机器开始接手重复性工作,人类劳动力的价值重心,正在被迫向AI无法替代的创造力与复杂决策能力转移。”
来源:阿峰故事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