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四点半的京榆旧线,车堵成一串红灯,车里的人不刷房产APP了,改看北京租房补贴怎么申请,有人边开车边叹气,说早知道就不买燕郊的房子,那会儿觉得能省几百万房租,现在连上班都快撑不住。
凌晨四点半的京榆旧线,车堵成一串红灯,车里的人不刷房产APP了,改看北京租房补贴怎么申请,有人边开车边叹气,说早知道就不买燕郊的房子,那会儿觉得能省几百万房租,现在连上班都快撑不住。
2015年李梅把全家攒的钱加上借来的钱,买了水榭花城三居室,那时候房价从四千涨到四万,人人都说上车就稳了,她老公在北京做销售,每天来回折腾三个钟头,孩子上学没人接,后来政策一紧,外地人得交三年社保才能买,燕郊的热度立马下来了,2017年廊坊限购是个导火索,可真正原因是北京不再往外摊大饼了,通州副中心把大部分刚需都吸走了。
到了2024年,燕郊房价掉到一万三,法拍房一万以下根本没人接,中介改开滴滴、跑货拉拉,售楼处变成卖菜的社区仓,地铁3号线东延说了好几年,到现在还没动静,不是没钱修,是北京都市圈规划改了,燕郊被踢出轨道辐射圈,16号线北延到昌平,17号线通到亦庄,燕郊彻底成了地图边角上的人。
这里住着三代人,每一代都得搭上点东西,爹妈把农村的宅基地押了,连养老的钱也掏出来凑首付,中年人每天来回六小时通勤,孩子放学没人接,家里十回有九回见不着人,小孩上学更难,一个班七八十号人,老师人数只有北京那边的四成,中考升学率连着五年垫底,不是他们不拼命,是东西实在不够用。
燕郊不是个例,昆山、东莞东城当年也吹过睡城的梦,现在一样冷下来了,大家以为买房就能在城里站住脚,其实不过是被职住分离的模式困住了,北京把批发市场和工厂往外赶,燕郊连个接盘的机会都没有,产业空了比房价跌更伤人,人留不下,房子再便宜也没人要。
2024年9月,福城上上城的业主自己掏钱请了律师,去告开发商没兑现配套,法院判他们输了,说合同里压根没写明白,有个以前做中介的在抖音拍视频,讲燕郊买房怎么避雷,一条视频播了两千七百万次,评论区全是“我是不是也被坑了”,到2025年第三季度,北京郊区的租房需求涨了四成,其中两成七是原来从燕郊通勤的人,他们宁愿多花两千块租合租房,也不愿每天在路上耗八小时。
燕郊的事还在继续,有人搬走了,有人硬扛着,有人开始算账,当初那笔钱要是存银行或者干点别的,会不会比现在强?没人敢说,但每天早上四点半堵车的队伍里,低头刷手机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不再盼着房价涨,就指望通勤能短点,孩子能多见几面,别再让一张房产证把日子捆死。
来源:白帆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