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我刷到这条热搜时,第一反应是翻日历确认日期 ——49 岁的马伊琍,近几年的 “喜讯” 密度高得让人咋舌:《爱情神话》里把上海小女人的精明与脆弱演成经典,《繁花》里用 “玲子” 一角重新定义 “大时代里的市井智慧”,上个月刚官宣获评艺术系列正高级职称(国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编辑 |谈天聊娱乐
马伊琍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绯闻,不是八卦,是官媒高调官宣的重磅喜讯 —— 她主演的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入选 “视听中国・全球播映” 优秀作品名单。
评论区瞬间被 “恭喜” 刷屏,有人翻出她十年前的采访截图:“她当年说‘演员的底气在角色里’,现在看,这话真是说对了。”
说实话,我刷到这条热搜时,第一反应是翻日历确认日期 ——49 岁的马伊琍,近几年的 “喜讯” 密度高得让人咋舌:《爱情神话》里把上海小女人的精明与脆弱演成经典,《繁花》里用 “玲子” 一角重新定义 “大时代里的市井智慧”,上个月刚官宣获评艺术系列正高级职称(国家一级演员),现在又带着《我的阿勒泰》走向世界。那些曾说 “马伊琍只是实力派” 的人,怕是要被这一串成绩 “打脸” 了。
马伊琍在这部剧上的形象也做了很大的突破。有网友都没有认出来女主是马伊琍饰演的。
十年前《我的前半生》播出时,我身边不少朋友吐槽 “罗子君太作”,直到看到马伊琍演的 “离婚后第一次挤地铁摔跟头”—— 她没嚎啕大哭,只是红着眼眶蹲下来捡散了一地的鞋,睫毛上还挂着没掉的泪,那瞬间,所有人都沉默了。这哪是演 “作精”?分明是把 “被生活抽了一耳光还得爬起来” 的狼狈与韧性,揉碎了喂进观众心里。
有网友说罗子君在替小三试鞋的时候,真的很心疼她。
后来看《繁花》,我才发现马伊琍的 “隐藏技能”。她演的玲子,是宝总饭店的老板娘,表面上爱斤斤计较,算钱时算盘珠子拨得比谁都响,可宝总落难时,她能把饭店抵押了给他凑周转款;对着老相好,她能骂 “你个没良心的”,转头又塞给他热乎的生煎包。
有网友说马伊琍说的上海话连吵架都很好听。
有次看采访,她说王家卫总说 “演不好就剪掉”,结果全剧组都拼了命 —— 可我觉得,玲子能让人记住,是因为她演出了上海女性最珍贵的底色:知世故而不世故,重情义却不矫情。
早年提起马伊琍,总有人先想到那句 “恋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现在再看她的采访,话题早已从 “家庭” 转向 “角色”。前阵子她在节目里说:“我现在选剧本,第一眼看的是‘这个女人有没有活过’—— 不是活成谁的妻子、谁的妈妈,是活成她自己。”
这话听着简单,细品却扎心。这些年她刻意避开了 “大女主爽剧”,反而去演《爱情神话》里单亲妈妈李小姐,穿旧毛衣骑电动车送女儿上学,遇到心动的人会犹豫 “我这样的,配吗”;去演《我的阿勒泰》里的护边员,在风雪里追着走失的羊群跑,脸上的高原红比口红还显眼。你看,她好像从不急着证明 “我过得多好”,只是用角色告诉大家:“我在认真活。”
最近官媒发的那条喜讯,最让我触动的不是 “全球播映” 的光环,而是《我的阿勒泰》的选角初心。这部剧改编自李娟的同名散文集,讲的是新疆阿勒泰地区牧民的生活。
马伊琍在开机仪式上说:“我想让更多人看到,中国的故事不只有大城市的灯红酒绿,还有草原上的风、毡房里的奶茶,和那些在土地上扎根的人。”
更让人意外的是她刚拿下的 “国家一级演员” 职称 —— 这个等同于大学正教授的荣誉,评选标准严苛到 “作品影响力、行业口碑、艺术贡献” 缺一不可。
有网友翻出她早年的访谈,那时她还在说 “能把戏演好就知足”,现在倒好,不仅把戏演到了国际视野里,还成了文艺界的 “正高级”。那些曾说 “她只是个演员” 的人,怕是得重新定义 “演员” 二字了。
刷到她在《我的阿勒泰》庆功宴上的照片:她举着奶茶碰杯,身后是剧组和当地牧民的合影,脸上的笑比剧里的阳光还亮。
突然想起她写过的一句话:“演员的青春不在脸上,在角色里。” 从 23 岁演《真空爱情记录》的校园女神,到 49 岁演草原上的护边员,她用 26 年证明:好演员的 “保质期”,是一辈子。
至于未来?她在采访里留了个 “坑”:“下一部戏,想试试喜剧。”
评论区瞬间炸了 —— 有人喊 “期待”,有人担心 “喜剧难演”,倒也挺好。毕竟,对于永远在角色里 “闯关” 的马伊琍来说,“下一个惊喜”,才是动人的续集。
来源:谈天聊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