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陪家里老人去医院复诊,医生说之前吃的进口抗癌药,现在换成国产的了,效果一样还便宜不少。后来才知道,现在中国创新药不光在国内好用,还卖到了国外,2025年前8个月光海外收入就有845亿,比去年同期涨了35%!其中有5家公司表现特别突出,成了“领头羊”。今天
前几天陪家里老人去医院复诊,医生说之前吃的进口抗癌药,现在换成国产的了,效果一样还便宜不少。后来才知道,现在中国创新药不光在国内好用,还卖到了国外,2025年前8个月光海外收入就有845亿,比去年同期涨了35%!其中有5家公司表现特别突出,成了“领头羊”。今天就用大白话拆解,中国创新药为啥能在海外“赚钱”,这对咱们普通人有啥实在好处。
可能有人会问:以前不都是“进口药比国产药好”吗?咋现在中国创新药能卖到国外还赚钱?其实这些年中国创新药的技术进步特别快,尤其是在肿瘤、罕见病这些领域,不少药的效果已经跟进口药持平,甚至更好,而且价格更有优势,国外医院和患者也愿意用。2025年9月,国际医药权威期刊《柳叶刀》就报道过,中国某款肺癌靶向药,在全球临床试验中,患者的生存期比进口药还长3个月,一下子就打开了海外市场。
这5家公司咋做到的?路子不一样,但都有真本事
这5家能成为“领头羊”的公司,不是靠“运气”,而是各自有擅长的领域,走出了不同的“出海路子”,每一家都有拿得出手的成绩。
第一家:专啃“细分领域”,小而精也能赢
有家公司不跟别人抢大热门,专门做“淋巴瘤治疗药”,这个领域虽然患者没那么多,但竞争也少,而且国外对这类药的需求特别大。他们研发的一款淋巴瘤靶向药,2025年3月在欧洲上市后,前8个月就卖了62亿,还被纳入了欧洲多个国家的医保。更厉害的是,这款药的副作用比进口药小,国外医生特别推荐,现在在欧洲淋巴瘤治疗领域的市场份额已经占到了25%。
第二家:靠“合作借力”,快速打开市场
有些公司知道自己在海外销售渠道上不如国际药企,就找国外大公司合作。比如有家公司研发了一款糖尿病新药,跟全球知名的医药公司辉瑞合作,让辉瑞帮忙在北美和欧洲推广。这样一来,不用自己建团队,就能快速进入海外市场。2025年前8个月,这款药的海外收入达58亿,其中北美市场占了70%。这种“技术+渠道”的合作模式,让中国创新药能更快被国外认可。
第三家:盯准“罕见病”,解决“无药可医”的问题
罕见病患者虽然少,但国外对罕见病药物的政策支持力度大,而且这类药的利润空间也比较高。有家公司就专门做罕见病药,他们研发的一款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药,2025年5月在日本上市后,因为能让患者从“不能动”恢复到“能走路”,一下子就火了。前8个月在日本的销售额就有45亿,还被日本厚生劳动省评为“年度创新药”。现在这家公司还在研发其他罕见病药,计划明年进入美国市场。
第四家:靠“技术平台”,快速出好药
有些公司不只是研发单一药物,而是搭建了自己的“药物研发平台”,就像“制药工厂”一样,能快速研发出多款不同的药。比如有家公司的“抗体偶联药物(ADC)平台”,已经研发出了5款抗癌药,其中2款已经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上市。2025年前8个月,这2款药的海外收入达42亿,而且还有3款药在国外做临床试验,未来收入还会涨。这种“平台化研发”的好处是效率高、成本低,能让中国创新药更快地走向海外。
第五家:做“本土化运营”,融入当地市场
有些公司不光卖药,还在海外建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做“本土化运营”。比如有家公司在美国波士顿建了医学研发中心,雇了很多国外的医学专家,专门针对欧美患者的情况调整药物配方。他们研发的一款高血压药,因为更适合欧美人群的体质,2025年前8个月在北美卖了38亿,还被美国心脏协会推荐为“一线用药”。这种“接地气”的运营方式,让国外患者和医生更信任中国创新药。
对咱们普通人有啥好处?不光是“药更好”,还有这些实在的
中国创新药在海外赚钱,看着是“行业大事”,其实跟咱们普通人的健康和生活息息相关,有3个实在好处:
第一:用药不用再“等”,罕见病患者有救了
以前很多国外的新药,要等好几年才能进入中国,有些患者等不起。现在中国创新药自己能研发,还能出海,意味着国内患者能更快用上好药。比如前面提到的治疗SMA的药,在日本上市的同时,也在国内申请了上市,2025年10月已经获批,国内SMA患者不用再等进口药,也不用去国外买药了,而且价格比进口药便宜40%。
第二:药价可能更便宜,减轻看病负担
以前进口药因为垄断,价格特别高,很多患者吃不起。现在中国创新药能跟进口药竞争,进口药不得不降价。比如某款肺癌靶向药,以前进口的要1.2万元/盒,中国创新药上市后,进口药降到了8000元/盒,中国创新药只要5000元/盒,大大减轻了患者的负担。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中,有12款中国创新药因为价格合理、效果好,被纳入了医保,以后咱们看病吃药会更便宜。
第三:带动更多好工作,医药行业更有前景
创新药研发需要大量的人才,比如医学专家、科研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等。这5家“领头羊”公司,2025年就新增了1.2万个岗位,其中研发岗位占了40%,而且薪资待遇比普通行业高20%-30%。不仅如此,还带动了上下游产业,比如医药包装、物流运输等,也创造了不少就业机会。对年轻人来说,医药行业现在成了“香饽饽”,有更多好的职业选择。
网友们咋看?骄傲之余,也有小期待
创新药出海的消息出来后,翻了翻社交平台,发现大家的心情都很激动:
很多人觉得“骄傲”,说“以前总用进口药,现在中国创新药能卖到国外还赚钱,太给力了”;有患者家属说“家里老人吃的抗癌药换成国产的了,效果一样,还能报销,减轻了不少负担”;还有学医药的学生说“以后不用非要去国外工作了,国内创新药公司发展这么好,在家门口就能做研发”。
也有人有“小期待”:希望中国创新药能覆盖更多疾病,比如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等,让更多患者受益;还有人盼着“药价能再降一点,让农村和偏远地区的患者也能吃得起”。这些期待其实也是中国创新药未来的努力方向。
最后聊聊:创新药出海,不只是“赚钱”,更是“为国争光”
中国创新药在海外赚845亿,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意味着中国医药行业从“跟跑”变成了“并跑”,甚至在某些领域“领跑”。以前提到“好药”,大家第一反应是“进口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会说“国产的也很好”,这种转变背后,是中国创新药的技术实力和底气。
对咱们普通人来说,不用太关注“公司赚了多少钱”,更该关注“这些药能不能解决咱们的看病问题”。未来随着中国创新药的不断发展,相信会有更多好药出现,让咱们看病更方便、更便宜、更有保障。
你身边有没有人用过国产创新药?效果怎么样?你觉得中国创新药未来还能在哪些领域“突破”?
我是夕一,我每天会分享有用的知识,以上所有观点均是个人观点,供大家交流讨论,不涉及任何建议哈,感谢大家的喜欢与支持,咱们明天见!
来源:夕一
